如何评价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如题所述

五代十国起于907年朱温篡唐,终于960年北宋代周,是中国 历史 上一个大分裂时代,虽只短短五十余年,但却是中华 历史 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当时的神州大地上,中原地区分为梁、唐、晋、汉、周五个相继的政权,而其它地区与中原地区同时并存的政权基本上是六到八个。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暴君迭出,贪官横行,酷吏从生,刑法严峻,饿莩遍野,许多已往繁华的都市都成为废墟,人民承担着沉重的兵役和劳役,统治者视生命如草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五代十国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但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五代之前的中国政治可以说是一个门阀政治,政治权力被高级士族掌控,庶族和寒族则处于附属地位。自唐代建立后,便开始对门阀进行打击,但直到五代时期,才将门阀政治正式扑灭,统治阶级内部的士庶之别基本上完全消失,开创了中国封建 历史 的新时代。

五代十国也是一个 探索 的时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大多源于藩镇,而藩镇则可以追溯到安史之乱,在藩镇割据混战的二百多年间,以均田制为基础的中央王朝瓦解了,武将的势力空前崛起,在政府不直接掌握大量土地和农民、不能有效控制军队的情况下,如何维持中央政权的权威和统一,是统治者一直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五代十国时代的统治者如郭威、柴荣等经过总结和摸索了,基本探出了一条新路,被新生的北宋政权所继承,中央集权制度得以恢复和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还是一个文化发展的时代,五代十国时期,虽战乱频仍,但南方地区因为相对安定,经济发展却没有大的停滞,加上部分统治者本身的文化素养就很高,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五代时期,雕版印书开始盛行(雕版在唐朝即已出现,但不是主流),五代不倒翁冯道和后蜀宰相毋昭裔都雕版印刷了大量经书,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唐代不受文人重视的词在五代时期得到了大发展,词家众多,意境开阔,无论是风格还是艺术手法上,都为宋代词的大爆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代十国是乱中有机遇;



五代十国其实要分开,五代是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梁、唐、晋、汉、周,后人为了区分,加了个后,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从907年唐朝灭亡开始,到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为止,53年换了5个朝代。


十国指中原五代之外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十国的 历史 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 历史 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

五代十国给人的感觉是乱,但是这乱中也有机遇。我们看,东汉时期开始,由于皇族和仕家地主外戚的矛盾而出现了外与宦官之争,因而地方名流在这个空隙中间成长起来,通过征辟、选举等途径跻身于仕途,而且逐渐形成了豪强宗族之类。


其中最称显赫的如南阳袁氏、弘农杨氏这样一批“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名门望姓,就成了后世士族地主的先驱。而各地州郡长官和曹佐贰,正是胶结漆固的庄园主集团,他们结为君臣,共享祸福,形成盘根错节之势。这种半割据状态,旦遇到中央势力衰落的时机,便立即发展为州牧割据。

东汉末年割据的“群雄”之中,“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出身宗室、名列“八厨”的刘表,依靠宗族部曲武装起家的曹操和孙坚父子,都是此类人物;就是他们部下的谋士武将,绝大多数也是这类人物,吴国的周瑜、鲁肃、陆逊、顾雍、张纮,魏国的曹洪、曹仁、荀彧、蜀汉的马超、法正等。


三国、两晋形成了士族地主的支配地位。声势显赫的士族领袖人物,不仅成为国家的支柱,甚至皇帝也要赖其提挈。东晋时期的“王与(司)马,共天下”的谚语,元帝“寄人篱下,心常怀惭”的慨叹,正是典型事例。即使是内迁的少数民族的封建贵族建立政权,也不能不依赖他们的支持,奴刘氏建立的前赵,羯族石氏建立的后赵,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氏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哪一个政权不是倚靠了汉族门阀世族的支持?


因此,王、谢、袁、萧和顾、陆、朱、张显赫于江左,崔、卢、王、李、郑势于中原。隋唐以来,士族和庶族的斗争激烈进行。隋末农民战争以后,关陇集团依然声势显赫。经过几番斗争,关士族受到空前未有的沉重打击,士族与庶族渐合,同时,又党相争,势同水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孤无党”的“蕃将”被升为雄踞边区,手握军、政、财、刑大权的节度使,“安史之乱”由是而生。

此后,节度使遍及中原,呈现了半割据状态。这批节度使不外出身寒微的庶族和“归化”的“蕃将”,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恰恰是这两类人的代表,而当时的藩镇不是安史旧部,就是郭、李部属。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都与士族和庶族的斗争相关联。就总的趋势来说,是士族与庶族的合流,形成势官地主阶层,它在宋代称为“形势户”。


由于唐朝廷还能确保江、巴蜀的财赋收入,又由于藩镇间势力不相上下,各镇内部矛盾更为复杂,各种矛盾交相制约,唐朝的统一局面就靠这些条件得以苟延残喘。唐末民乱打破了这种沉的局面。“朱门甲第无一半”,“天街尽踏公卿骨”,士族和庶族显贵结合而成的势官地主势力受到惨重的打击。

在镇压黄巢之乱军过程中,新藩镇灭了旧藩镇,藩镇之间相对平衡被完全打破。唐朝不但失去了江淮、巴蜀的财赋收入,而且内部矛盾重重,仰鼻息于强藩,受他们的操纵控制。这样,半割据转为割据之局,徒有其名的大唐帝国终于覆灭,出现了大分裂的局面。然而,也恰恰在这时,出现了新的生机。



五代十国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发展,又是由长期僵持之局转向统一局面的过渡时期。它是封建军阀称王称帝的年代,藩镇和帝王是一体之人。他们的出身比唐代藩镇还要“等而下之”;朱温(全忠)、王建出身流氓,李存勗出身沙陀族,而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都是出身卑下、连姓氏都没有的沙陀军人,郭威是黥面皇帝,高季昌是家奴封王,钱镠家族找祖宗找到了家奴出身的唐朝功臣钱九陇,杨行密出身走卒,李是流浪孤儿,王潮兄弟出身农家,南汉刘氏是波斯商人后裔。

所以到了赵匡胤建宋称帝,把例行使用的古代祭器俎豆之类废掉,公然说:“吾祖先岂识此乎!”至于文人,虽也有极少数士族遗孽和相当数量进士出身的人物,但他们并非凭借门第或者科举而致位卿相,只不过是投靠藩镇,屈居幕僚,随着镇帅升为天子,他们也就攀龙而跻卿相;而且,即使他们位居宰辅,也只能看武夫脸色、听将帅驱呵,保其禄位而已。所以,五代十国的 社会 基础与唐朝是颇有差异的,就是说,它改变了唐代士族与庶族新贵合流为势官地主的状态,此后的势官地主又是另一代新人了:在五代是挥舞长枪大戟的武人和听其支配的官僚,在宋代则又是以科举出身的士人为主了。

五代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原地区出现的时间最短的割据时期,也是中原地区的最后一次割据。三国时期如果从公元190年董卓之乱算起,至公元279年西晋灭吴,历时89年。“十六国”和南北朝自公元304年西晋灭亡,于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完成统一,历时将近300年。五代自公元907年后梁建国,至公元960年北宋代后周,共54年,这只是中原王朝的更替,如果下推至公元979年宋灭北汉,完成中原地区的统一,也仅73年。

而且,五代十国之后,中国的边疆仍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此后又有辽、宋对峙和宋、金对峙,但这种情况与上面所说的几个时期是不同的。辽宋对峙,可以说是由辽和宋分统一了边疆和中原,虽然同时也存在西夏、大理以及回纥、吐蕃,这类情况在 历史 上的统一诸朝中,几乎都有。

至于宋、金对峙,确乎有些像南北朝,但是,无论十六国和南北朝都是中原地区自行分裂,形成割据。建立割据政权的内迁民族,都是迁入较久,并且是在中原“创业”“建国”的,匈奴、鲜卑、氐、羌、羯,都是如此。金过则不然,它是女真族于建立政权之后,入住中原。所以,两个“南北朝”,貌似而神异。五代历时最短,而且从此中原地区自身不再分裂。

所以,五代王朝像走马灯似的更换,藩镇们的财富更是朝夕易主、瞬息转手,封建秩序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物极必反,统一代替了割据,而中原地区自行分裂割据之局从此基本上不复见于中国 历史 。

五代十国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乱像的进一步演化,是继五胡乱华,中国 历史 上第二次黑暗时刻,唐末五代统治者频繁更替,中原大地战乱不休,血流漂杵,百姓流亡,蜉蝣遍地, 社会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从朱温纂唐到北宋政权成立,短短50余年,黑暗混乱跌宕是留给后人的唯一印象。

在经历黄巢起义后,宣武节度使朱温就把唐哀帝李柷给废除了,自个当家作主,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河东节度使之子李存勖也自立为帝,建立后唐……五代十国战乱不休的局面开始形成。曾经辉煌的大唐王朝,淹没在 历史 的长河中。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结束了这一混乱时期。

纵观整个中国 历史 ,比较大的分裂有两次,南北朝时期两百多年,宋代和辽国、和金国的对峙,三百多年。仔细观察他们都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双方政权对峙性的分裂。国家分成了两个权力中心,短时间内谁也奈何不了谁。失去这一特征,乱世很快都会被终结。

我们再看五代十国时期,就是唐末宋初那一段时间,那叫一个热闹,黄河流域有这么一个大的帝国,短短五十多年,政权更替走马灯一样,梁、唐、晋、汉、周,一共五代,周边还有十国。

现在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这么多政权,放在 历史 的长河中,这顶多就是一场场政治过度,军阀之间的混战。远远不能算完整的王权更替,为什么后人还承认了这些短命的朝代了?

清朝就有个文人,叫 王夫之 ,他就觉得这事儿不靠谱,他认为, 梁、唐、晋、汉、周 无论是从发家还是之后的功业,顶多算个窃国大盗,军阀头子,有啥资格称代?说白了,就是你宋朝才认为五代是正统,反正我是不认。

宋人也相当清楚:“ 虽朱梁、石晋皆可以得统者,将以兴我宋也 。”在当时混乱的环境下、各个国家都自己是称正统,承认了五代的正统地位,就能坐实宋朝的正统地位,这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动机的选择。

从秦汉起,中国就全面进入了大一统的时代,每一次政权交替,后者都在汲取前者的教训,三国时期已曹操为代表的士族结束了已袁绍、刘表代表的豪强治国,开启了士族的门阀政治。

五代十国时期,此时的政治构成中已经看不到士族的身影了,军事能力的大小决定了话语权,在此期间, 社会 逐渐由士族过渡到平民 社会 而五代十国则是由武人结束了士族。

自此,中国开始进入平民时代,科举让底层晋升的通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职业化官僚开始出现,而国家也终于形成长久的统一。皇权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不减反增,唐朝的宰相可以坐着跟皇帝议事,但到了宋朝只能站着了,而到了皇权巅峰时时期,明清两朝,只有跪的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