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老是发牢骚,抱怨这抱怨那的,怎么处理?

如题所述

下属发牢骚是很正常的事,我想再优秀的公司也一定有员工发牢骚,日本公司还把老板人像放在休息室供员工发泄不满,你作为管理者是要把员工的气顺出来:

1.首先要注意谈话技巧,不能别人一句牢骚你自己就来火,要根据不同人的性格,有的人吼一句嘿嘿一笑,有的人吼一句两天吃不下饭。

2.要疏不要堵,首先要顺着发泄者的思维模式来,然后通过聊天迂回救国。比如他说公司工资太低了,没法干了,你就应该说:是啊,公司给的工资在行业里算不上最高的,大家也真么努力 , 确实应该涨工资,但是现在行业不景气年前不都倒闭好几家,因为疫情好多单位都通知部分员工别来了,公司也在积极努力保住大家的工作,只要好好干会有前途的。通过谈话引导员工反思自己工作到位了吗?有人被辞退了自己是不是属于幸福的。

3.员工发牢骚的问题,有的你能够解决,部分解决不了,能解决的切记能力范围内迅速解决,给下属树立干练为民办事的影响,办不了的主动上报给员工做好解释。

4.把员工的抱怨作为自己进步的动力,查找不许收集单位存在的问题,改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别叫抱怨充满了整个企业。

个人愚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真是巧合,本人自己就陷在这个难题中。

当然,发牢骚的不是我自己,而是身边的几位同事,而且有意思的是,这几位同事经常还会抱着团,聚在一块相互发牢骚。



对此,根据个人的观察及理解,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下属老是发牢骚,抱怨这抱怨那的,简单来说就是积极性低下的表现。

而作为管理者,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共同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奋斗。

然而,下属对上级领导又有着天生的敬畏感,要让他们主动开口倾诉,也不是件容易事。

这时候,下属的牢骚和抱怨,反而可能是面明镜,可以照出公司在制度上、管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作为领导,也未必一定面面俱到,可能确实自己主观上对某些问题有所疏忽,或者没意识到。

与其如此,不如主动找下属进行沟通,深入了解下属的诉求,如果只是下属单方面的问题,那沟通就可以解决;但是,如果真的是制度上或者管理上的问题,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我留意了下身边几位经常发牢骚的同事,发现他们身上大多有以下几个特征:

1. 算不上工作能力杰出的人。

2. 也不是工作起来最卖命的。

3. 通常在公司工作有5年以上,但是职位没有明显提升。

以上3个特征简单总结,就是有点职场老油条的味道了。

他们这类人,每天面对的业务熟了,工作环境熟了,打交道的人也熟了,工作上也一直没有什么新的突破,于是逐渐就闲出毛病来了。

所以,对于这类人,不如给他们安排些更有挑战性、突破性的工作,让他们把主要的心思放到本职工作上来,而不是瞎操着自己的闲心。



之所以强调这点,和本人的亲身经历有几分关系。

我曾经所在的部门,就因为一些职场上不公平,导致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群体性的受到影响。

我当时所在的部门,有一位同事X,是主管领导W一手推荐进来的。

也许是关系非同一般,平时领导W对同事X在工作上也是经常有特殊照顾,安排给她的大多是相对轻松又没啥责任的工作,此外,但凡X在工作上遇到点困难,领导W也会很主动的提供支持。

然而,团队总的工作量还是客观存在的,于是就苦了同组的其他同事了。

现实就是,其他同事三个人干着四个人的活,操着五个人的心,因为工作量过于饱满,时不时的还会犯点小错误,挨挨骂,受受罚,心理上的不平衡越来越明显,工作积极性自然而然也就越来越差了。



综上所述,一切矛盾的产生,都是有根源的,并非空穴来风。作为领导,不应当只是浮于表面,而要善于看到其深层次的问题,并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以上的建议不一定全面,但确实来源于本人的真实经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吧。

【嘟嘟答惑时间】大多数的管理者都认为“发牢骚和抱怨”都是负面能量,会破坏公司的氛围,都会在出现苗头的时候给予制止,其实这种方式是治标不治本。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水池,当水流找不到可以排的出口,你就会造成水池堵塞,谁就会从水池上面一出来,反之当水流找到出口,水池自然能保持畅通。如果不让下属发牢骚、抱怨,那下属找不到发泄口,长时间下去必然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美国密歇根大学 社会 研究院提出:“只要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这样的公司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得多”。这是因为: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因此下属发牢骚、产生抱怨情绪时,不要去制止,要学会去倾听下属的牢骚和抱怨,巧妙地处理这种负面情绪,把下属的“牢骚”变成一种提升的动力。

管理过程中,每个下属的的需求和利益点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因此管理者都会面临下属的各种牢骚和抱怨,就算是管理者的决策是正确的,但是下属可能考虑问题的高度达不到,也会发出“牢骚和抱怨”的声音,面对这种情况,下属的心里很不平,管理者内心也是充满委屈。

而面对下属的牢骚,其实是考验着管理者的胸襟和度量,在有水平的管理者眼中,下属发牢骚和抱怨是很正常的事情,牢骚是可以化解冲突的解药,如果下属心里有牢骚有抱怨,但是没有出口发泄,就只能将这些憋在心里,但是要知道一旦憋的时间过长,毕竟会产生“爆炸效益”,也就会危害到公司的利益。下属发牢骚和抱怨时,就应该让其自由发挥,将不满全部发泄出来,这样就能避免上下级激化矛盾。

虽然牢骚和抱怨能够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但是要学会正确的面对下属的牢骚和抱怨。

●a、不要忽视下属的牢骚

对于下属的牢骚,不要置之不理、充耳不闻,否则只会让“牢骚和抱怨”像气球一样越来越大,而一旦气球爆炸,炸伤的就不仅仅是下属自己,而是公司和他相关的所有人。

●b、严肃对待下属的牢骚

下属的牢骚不仅仅是听听而已,而是要严肃对待,找到下属发牢骚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去解决下属的牢骚,不是强制性的制止,而是找到原因让下属能够不再去发牢骚。

●c、解答下属的牢骚

其实有一些牢骚是针对公司的规定,比如;工资福利少、公司某些规定不合理等等,但是管理者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去解决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公开的去解答下属的疑问,告知下属如果有不满的情绪可以直接提出,不要私下发牢骚,因为这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还是要给公司一定的时间慢慢的去解决。

其实想要真正了解下属的牢骚和抱怨,就要想办法去消除这种负能量的牢骚,这样才能维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1、谈心沟通法

谈心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在职场中,管理者其实还是需要多喝下属谈心交流,建立起以“谈话机制”为核心,全方位、立体化的沟通网络,保证在第一时间能够沟通,将牢骚和抱怨还处于萌芽的状态时,取得最好的沟通结果。

■ 2、定期沟通法

管理者可以设定“沟通日”,这一天管理者可以积极的和下属沟通,变“下属的向上沟通法为发管理者的向下沟通法”的管理方式,这样就能够积极的了解下属的真实想法,帮助下属去解决心中的疑虑。而下属面对“沟通日”,也会积极的去相应,不会压制内心的“牢骚和抱怨”,自然也就不会扩大矛盾。

■ 3、轻松沟通法

所谓“轻松沟通”,主要就是要在轻松的环境中沟通,放下彼此之间的“地位感”,更容易形成“平等沟通”。比如公司聚餐、外出活动、唱KTV等,这些场合都是很容易让人放下芥蒂,保持轻松友好的心情,在谈笑中敞开心扉,将一些牢骚和抱怨在此处得到挥发。

小结:当下属在管理者面前发牢骚时,要积极的回应而不是制止,你的制止可能会让下属更加的不满,在面对下属牢骚和抱怨时,积极的面对,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去解决下属的“牢骚和抱怨”。

其实在听到下属的牢骚时,找到让如何去“倾听”,管理者能够听到下属的“牢骚和抱怨”,但是等下属说完之后,管理者根本就说不清楚下属究竟在发什么样的牢骚,这仅仅就是在“听”,真正的“倾听”是要懂得下属的牢骚点在哪里?抱怨点在哪里?这才是有效的“倾听”。

善于做一个倾听者,这样才能通过“下属的牢骚,你的倾听”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感。

1、全神贯注的倾听

当下属发牢骚时,要集中精力、精神专注的倾听。要与下属进行目光的交流,让下属感受到你在真正的听发牢骚。还要适当的用“嗯”“哦”等语气助词回应下属的牢骚,不要打断下属的牢骚,否则可能因为你的打断而让下属受到干扰,不能一次性的将牢骚和抱怨全部“倾倒”出来。

2、不要轻易下结论

下属的牢骚是站在他自身的角度产生的,而你是站在领导的角度,你们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差异化,这就要求你在倾听下属牢骚的时候,不要轻易下结论。你的肯定是在否定你自己,而你的否定会让下属失去“倾诉”的意义。

3、必须真正听懂“牢骚”

不仅仅是全神贯注的倾听,还要真正能够听懂下属的牢骚,认真听懂下属“牢骚”中的真正涵义。如果光听不思考、置若罔闻、心不在焉,这样的倾听达不到任何的效果。只有用心的倾听,听懂下属的牢骚,才能从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小结:下属的牢骚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要学会倾听下属的牢骚,从倾听中找到下属牢骚的真正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解决下属的牢骚。

在听到“牢骚”两个字的时候,直接的感受就是不好的牢骚,但其实并非如此,有时候下属的“牢骚”不是全无道理的,根据“牢骚”是否有意义才能正确的解决“牢骚”。

【 下属有道理的牢骚 】

公司员工老李,在年终评比之后找到人力资源部的王总发牢骚,老李情绪激动的说:“我们这些老人儿兢兢业业、老老实实的工作,不会表功。可是公司不能因为这个,每年都将先进奖项颁给那几个固定的人吧,难道我们这些老员工就不先进了吗?”

王总安抚老李说:“老李,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你具体说一下什么情况,我了解完之后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老李的心情也平复了一些,做下来,向王总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将这一年的工作情况做了详细的汇报。不说不知道,不说吓一跳,原来老李做了那么多领导没有看到的工作。

后来经过证实,老李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也给公司创造了很多的利益,经过公司高层的研究,决定增加名额,老李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补发了相应的奖金。

【 案例分析 】

针对老李的牢骚,分析下来这种牢骚是有道理的,作为领导的王总在面对老李的牢骚时,先听取其中的缘由,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查,老李说的是正确的、有道理的,那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老李的牢骚,也就是给老李他应得的荣誉。

因此领导在面对下属有道理的牢骚时,要学会明辨是非,全面的看待问题,帮助下属正确的解决牢骚,从而打开下属的心结,让牢骚彻底消失。同时下属也会感激你的“倾听”和“帮助”,认真的做接下来的工作。

【 下属无理的牢骚 】

同样是评优,采购部的员工小刘在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评优没有评为“优秀”,心里不服就去找领导王总发牢骚:“我一年以来按时上班,风雨无阻,很完美的完成了采购工作,为公司节省了很多开支,为什么我不能被评为优秀?”

面对这样的牢骚,王总没有责备,而是耐心的解释到:“你在岗位上尽职尽责,我也是看到的到的,出勤率高,为公司节省费用,你都是在履行你的岗位职责,按照公司的规定,也给予了你全勤奖和岗位奖金。但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优,看的不仅仅日常的工作状况,主要还是要看在专业上是不是有所建树,被评优的同事在这方面做的都很好。如果在未来的工作中,你能够在专业上有所建树,你还是有希望的。”

王总的这番话,让小刘心服口服,不再发牢骚,而是为了能够“评优”更加努力的工作。

【 案例分析 】

面对小刘的牢骚,王总没有去责备,也是选择了一种倾听的方式,了解事实真相,然后采取“激将法”,也就是王总说的“如果在未来的工作中,你能够在专业上有所建树,你还是有希望的”,有目的的去刺激对方的荣誉感,不但使对方从自我压抑中解脱出来,还能够激励小刘去努力、去奋发。

因此面对下属没有道理的牢骚,仅仅就是为了争一己私利、发泄个人怨气,就必须要想办法去说服,不能听之任之,否则这个牢骚会越发越大,涉及的员工也会越来越多,最后的伤害也会越来越大。

小结:下属的牢骚有时候不是无理取闹,要正确的看待牢骚。不管下属的牢骚是不是有道理,你都要从倾听开始,从解释入手,从帮助疏解情绪出发,真正解决下属的问题,针对不同的牢骚,采用不同的化解方式。

其实下属发牢骚很正常,谁还没有个脾气,关键是这个脾气能不能遏制住,也就是能不能让这个“牢骚”消失。当下属发牢骚时,要去倾听,找到下属不满的点,从这个点出发,解决下属真正的牢骚。如果下属的牢骚是有道理的,那就要积极的去解决,不能让下属陷入这个牢骚中而忘记本身的职责;如果下属的牢骚就是无理取闹,仅仅是为了私利去抱怨,这个时候领导的态度就至关重要,要将这种牢骚尽快的掐灭,不能扩大负面影响。

总结一句话:下属的牢骚不可怕,就怕他不说话,憋在心里影响工作、影响公司,这就是下属发牢骚的好处。

你好我是话说小白,我来回答下属老是发牢骚,抱怨这抱怨那的,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第一,作为领导,多给予关心。

在工作中,很多下属一旦遇到生活或工作上的困难时,就喜欢抱怨、发牢骚,这是人之常情,作为领导,不要排斥这种现象,更不要对他进行批评,而要多关心、多帮助他,让下属感觉到被领导关爱,并鼓励他做好本职工作,全力帮助他解决遇到的困难,从而减少发牢骚的次数。

第二,对症下药,了解下属发牢骚和抱怨的原因。

任何问题都要对症下药。作为领导,除了关心工作、业绩外,下属的心理活动、生活状况等都要了解。了解下属发牢骚和抱怨的原因后,针对性的帮助解决问题。比如,有人对加班经常抱怨,是因为她有个小孩每天要接送,加班导致无人接送,了解下属发牢骚的情况后就要合理安排加班时间和加班次数了,问题解决了下属自然也就不抱怨了。

第三,多接近员工,多私下交流。

对爱发牢骚的下属,不妨私底下约着一起去散散步、打打球、喝喝酒,领导要亲民,而不是总是高高在上,指挥这指挥那的,会让下属很反感这种行为,一旦承受不了压力了,就会以发牢骚和抱怨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多接近员工,走进员工。

第四,合理调整工作岗位。

如果下属在一个岗位上做的非常不耐烦,喜欢发牢骚,那么就有可能是这个岗位的职责无法给他带来收获和成就感,合理调整一下工作岗位,或许就能够改变。

第五,多传导正能量的内容。

往往一个人容易被周边的环境所影响,所以从一开始就要从自身做起,要求大家多传导正能量的内容,把一些工作上乐观的一面多讲给大家听,而不是每天互相抱怨,互相发牢骚。

以上5点是个人看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张白的职场人生】:下属发牢骚,老是抱怨这抱怨那。“抱怨”的员工存在问题?难道不“抱怨”的员工就没有问题?还是整个团队有问题,大家埋在心理不说呢?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应该将员工的“抱怨”,当成一种契机,而不是洪水猛兽。对抱怨发现得越早,找到的原因越准,处理得越及时,反而可以将坏事变好事。“抱怨”得到疏导,团队问题得以解决,才是管理者对于“抱怨”的最终目标 。


【问题分析】:

“抱怨”的种类有哪些?

及时发现员工的“抱怨”,并对其进行判断,分类是为了后续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前提条件。通常,我们可以按照“抱怨”的性质,分为两大类:

① 合理的“抱怨”:抱怨者有客观原因,不是空穴来风的,非情绪化的。

② 不合理的“抱怨”:抱怨者自身主观的原因,甚至是个人主观臆断,情绪化的。

“抱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抱怨”的原因一定不会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的抱怨,或者单个人对待不同问题的抱怨,一定是有区别的。具体可以分成三种:

① 对信息的误解

② 自身状态有问题

③ 错误的表达

管理者怎么应对?

① 自我反省,改进工作方式

② 积极沟通,帮助员工克服困难

③ 果断行动,铲除团队坏分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