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题。求帮我解答下。

如题所述

26、(1)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经营方式
(2)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特点: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为主要表现形式;采取了雇佣的形式,降低了人身依附性;仅限于个别地区和生产部门,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反映了农业商品化的特点;由于受到封建势力的阻碍而发展缓慢,未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3)表现了清朝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其发展非常缓慢。

27、(1)同:都强调向西方学习,都想通过学习西方长处来达到自强的目的。
对西方强大的原因的总结都限于“器物”层面,不涉及政治制度。
异:对西方强大的原因认识不同:李认为西方强大的原因主要在商业,张认为主要原因是在于工艺与科技。
对中国实现致富的途径认识不同,李认为应开设工厂,发展商业以“分洋商之利”;张认为应发展工艺和科技,提高制造业的科技水平,以实现国家富强。
(2)1913年后,中国面粉出口贸易大增,进口减少;从1922年起,出口大减,进口大增。
出口增加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民国的成立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报国热情,开办了大批民族企业,促进了面粉业等轻工业的发展;
中华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14-1918年的一战使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和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制,使中国的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1922年出口降低原因: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压制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3)作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尤其是轻工业的发展与进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由于其畸形发展,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走上独立自强的道路。

28、(1)认为私人企业的发展符合俄国的实际,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认为私人企业的发展在当前无法避免,可以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物质条件。
(2)罗斯福新政,新在改变过去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并对工人阶级采取了让步政策。
(3)改变过去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对一些重要的企业实行国有化,以缓解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
原因:为适应二战后出现的科技进步,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战后经济恢复的需要。
是借鉴经济危机的教训,借鉴罗斯福新政,以促进经济发展,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战后,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人民意识不断觉醒,为了应对社会主义的冲击,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凯恩斯主义的提出及广泛传播,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包括英国所接纳。
(3)启示:各国应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才能促进本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经济政策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
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需要有正确的方式过渡,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应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逐步实现过渡。
2,应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定经济政策,切实维护人民利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7
(1)列宁认为应该通过发展私人企业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度。发展私人企业是实现像社会主义过度的重要途径。
(2)罗斯福新政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多以立法形式解决问题
(3)1.美国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影响
2.二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战后经济恢复的需要
4.符合全民利益以及社会变革的需要
(4)1.经济政策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一定要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则,要实事求是 3.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