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如题所述

鲁迅留学时的背景环境


1.中国的历史背景:
当时中国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日本侵略者与沙皇俄国在中国领土之上争夺土地,而中国国民却如行尸走肉一般麻木,对于外国侵略不抱有任何的反抗思想。

2.鲁迅去留学的背景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社会各种救国思潮风起云涌,各类政党多达200多个。推翻清王朝后的大规模民主,并没有找到一条救国之路。

3.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背景


当时日本明治天皇在位,经过三十多年的维新开放,日本国力已达到列强水平,且国内政治也趋于稳定。在鲁迅在日本期间的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且日本战胜,成为近代以来第一个全面战胜白色人种的黄色人种国家。

鲁迅刚开始学医的原因是,他的父亲因为没能得到好的救治,离世。当时他励志要成为一名医生,救治想父亲一样的人。

使他起因从文,从背景原来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千疮百孔,需要救治。二鲁迅在日本留学生时的背景,实在更加坚定学文,才能救治中国,救治这些麻木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0
在开头有些“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揭示了既不想剪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的心理和效忠满清王朝的政治倾向,糜烂的精神状态.
再往下“也有解散辫子的,盘的平的……是在标致极了.”,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表达了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愤懑之情,也从侧面表达了起爱国之情.
接着“精通实事的人”,讽刺的说法,(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思想同上.
接着讲述到仙台求学的遭遇,先谈到鲁迅在哪儿的食宿情况并不太好,也衬托出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动摇鲁迅“科学救国”的意志.
下面的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表达思想最为明显,列举2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反语,表达对对方错误思想的强烈抨击愤慨.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使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表达了及其沉痛的情感,从那时起,鲁迅的意见变化了,弃医从文,立志拯救人民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