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对从事教师职业的意义

急需一篇学习学习心理学对从事教师职业的意义,不需要那么深奥

理论意义: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②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①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②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③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和调试工作。

心理学的作用

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

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时,就可以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找到诱发这些行为的内外因素,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这些因素的影响,实现自身行为的改造。再如,奖励和惩罚就是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改造儿童的不良行为与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1
一、教师的特征。教育心理学首先就要了解教育过程的执行者--教师的特点,以
及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
套教学观念和方法,有些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因而采取填鸭式的
教学方法;而有些老师则认为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张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另外,研究还发现,教师的性
格特征也会影响教学过程,严厉的老师更倾向于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堂气氛也不很活
跃,而民主活泼的老师则更愿意采用新式教学法,更愿意多作尝试,课堂气氛更活跃
,学生在老师目前也能够更自由的表现自己。
二、学生的特点。而作为学生,也都有自己的一套“读书哲学”,有的孩子坚信
学习靠积累,坚信“笨鸟先飞早入林”,相信一份汗水自然会有一份收获;而有些孩
子则坚信“聪明有种”,天生愚笨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越勤越显其拙”,因
而根本不愿意多下功夫,还看不惯别人下苦功。持这两种不同观念的孩子在学习上可
就不一样了,对于自己学得好,有成绩的科目,可能还没有明显的区别,可一遇到难
度大,学不好,不感兴趣的科目,前者可能还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下去,后
者则可能很快就放弃了,结果当然也会很不一样。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
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提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因
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才
能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教育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效。因此,教育心理学还必
须了解教育过程的另一半参与者--教育的对象--学生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方法对于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有什么影响,以及教
师如何与教学方法进行匹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等,也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
容。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物理、化学等操作性强的科目可能很有用,但对于历
史、语文等科目却可能没什么效果。对同一门学科,不同的内容来说,同一种教学方
法的作用也可能相差很远。例如,话剧文章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等等,而古
诗、文言文却很难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同样,不同的教师也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活泼的老师能够和学生达成一片,采用活动教学法时更自如;而严厉的不苟言笑的老
师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有些学生喜欢自己发现问题,因而探索
性的方法更适合这些学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11-10
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关系

1.学生身心发展概述:身体与心理的发展内容与特征
2.学校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遗传素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个人努力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条件;社会环境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在条件;学校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塑性,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学生身心发展在关键时期或关键方面的优势,及时地或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