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这句话?

如题所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成长。如今,尽管孩子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但他们的品行、好的习惯、阅读兴趣、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幸福感其实都源于简单的家庭生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对每一个父母来说都是需要专注一生的事业。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宝宝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不尽相同,家长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变化,及时调整家庭早教的内容,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少变多,及时开发宝宝各种天赋,培养宝宝的各种习惯,发展宝宝的认知能力,锻炼宝宝的思维和学习习惯。

父母可以为宝宝定制一份早教计划表,安排好每一阶段的早教内容,督促家庭成员完成计划中的内容,合理地改善计划中的环节,系统性、科学性地进行早教,明确早教方向,结合宝宝兴趣,引导宝宝进行多元化的学习,不断提高宝宝的综合能力,为宝宝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家风家教是孩子道德启蒙 父母是第一任德育老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5

因为家风家教是孩子道德启蒙。

古人讲,“养不教父之过”,在传统中国,教育孩子尤其是德育的任务主要是由家庭承担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都是母亲教育儿子的美谈。现在有学校了,父母依然是孩子在德育上的第一任老师。

每一个家庭应该自觉搞好家风家教建设。小孩子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大人在家干什么,孩子都在模仿,你天天在那里读书习字,孩子就学习了,你天天打麻将孩子也学习。父母吵架的时候,最好躲着孩子,因为“以爱传递爱,以恨传递恨”。

扩展资料:

孔夫子讲,在家能孝敬父母,在社会上好犯上作乱者鲜矣。爷爷奶奶惯孙子,父子很容易闹矛盾,这是历史常态,希望爷爷奶奶们,自觉利用理性,不要惯孩子。给孙子当马骑,现在觉得是跟孩子亲密,在过去恰恰是没有家教的表现,上下尊卑有等、伦理有序,这个观念还是要有的。

德育不是说大话、讲道理,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注重家教的熏陶化育作用。另外重视家规的指导约束,家规也不是说出来,是做出来的。古代中国,很多家规具有惩戒性,现在主要立足于家风的正面引导。

参考资料:人民网-家风家教是孩子道德启蒙 父母是第一任德育老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0-22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实大部分时间还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的成长和长得后的三观形成。

1、身边人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孩子从呱呱落地就一直跟着父母,从牙牙学语到上幼儿园,孩子刚刚接触世界,他身边的人影响着他的成长,这就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都不太愿意用父辈帮这看孩子,宁可辞职在家做全职,也要自己带孩子,就是因为隔辈亲让孩子在宠溺的环境里长得,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2、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

孩子来到世间,其实就是一张白纸,是外在的环境影响他对世界的认识,从小被家长保护的很好的孩子,长得后多是善良、平和的,有性格上的缺陷的人多半与其童年有关。

3、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

央视主持人董卿接受采访的时候,小时候家里对她要求很严格的,每天都要读多少书,竟让她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一直到现在每天睡觉之前都要看会书才能入睡,她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典型写照。

我小时候的就是身体太弱了,总是隔三差五就感冒,有大夫就建议我爸爸,可以让我加强一下体育锻炼,然后我爸爸让我跑步,但是我不喜欢,然后他就一直陪着我跑步,一直到上了高中,高中中断了3年,大学的时候有拾起来,虽然不能做到每天,但是基本保持每个星期都有,感觉很好。

第3个回答  2021-03-18

第4个回答  2018-10-09
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如果说孩子也是上帝的财产,父母只是代管和经营,那么父母必然有责任培养好,管理好孩子,必然负有教育之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