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赵国武有廉颇、李牧文有蔺相如,赵国缘何还会被亡国呢?

如题所述

赵国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赵王的昏庸无能。赵国虽然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李牧,但在赵国被灭之前,二者均没有发挥太大作用,这也是赵王决策的严重失误。

一、关于廉颇和蔺相如

读过《史记》大家都知道,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诸战当中,唯有赵国最难打,原因很简单,当时赵文王文韬武略,知人善任,并有大将廉颇护国,而且他作战指挥沉着冷静,以至于秦国吃了很多次败仗,所以秦国在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屡次受阻。随着时间的流逝,赵国赵孝成王执政以来,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我们知道,秦国灭赵前后,廉颇和蔺相如已经人到迟暮,身体状况都已大不如前。而且我们知道,老将廉颇遭郭开诋毁,到临了还被免职,最后逃亡到魏国,等到赵王想再用他时,已然觉得廉颇老矣。由此看来,赵孝成王的亡国纯属自己造成,与大将廉颇和文官蔺相如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们不会背亡国黑锅。


二、赵国灭亡的必然性

有人会疑惑,作为战国四大名将的廉颇、李牧都是赵国人,即便他们年龄大了,但是其作战思想仍然举足轻重,那么赵孝成王为何弃之不用呢。

这里就要说说此时赵王的昏聩无能了,这也是赵国灭亡的实质原因。

(一)用人失策。大将廉颇、李牧的弃用,与赵王任用郭开有直接关系。郭开属于公族贵戚,不但没有真武学,反而乱使绊子,混淆视听,赵王已被蒙蔽了双眼,只顾听郭开瞎白活,所以大战无人,怎能抵挡得住秦军的铁骑呢。

(二)军事指挥失策。赵国不但要抵御强大的秦国,还有后方的燕国时常来进犯,赵王轻重不分,也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攻打燕国,以至于赵国的军事力量一下子削弱了很多。

(三)疆域锐减。在与燕国的4年拉锯战中,秦国偷袭了赵国37座城池,而且还把重镇最为奖赏送给了信陵君(窃符救赵),还有,赵国还曾赠送齐国57座城池,目的只是为了请齐国的田单对付燕国。

基于上述的种种原因,赵国的灭亡成为了必然。长平之战赵国被灭,退一步说,即便当时廉颇、李牧能披甲上阵,顶多也就是暂时的胜利,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兴亡,主要领导人的英明神武才是关键因素。

三、人才力量的现实意义

从赵国被灭不难看出,赵孝成王的种种腐败和失误,是导致国家被灭的根本原因。他偏听偏信,过度倚重王公贵戚,对那些忠心老臣视而不见,他们甚至还遭到驱逐和惨死,如此国君怎能不把江山拱手让人呢。

在当今社会,人才和科技已经成为国家之间力量短兵相接的两大内容。尤其是人才力量,更是不可多得的军备要素。所以现在很多国家不惜花费巨资大搞人才培养、开发战略,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然而,我们的古人领袖便没有如此视野和心胸,更没有将人才观作为自己主政的核心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9

第2个回答  2020-11-27
赵国内部不和谐,虽然有名臣名将,但也有很多的奸臣,大部分人才都被害死。
第3个回答  2020-11-26
因为赵王比较昏庸,重用郭开这样的小人而疏远能臣猛将,所以赵国会被亡国。
第4个回答  2020-11-28
因为赵国的统治者昏庸无知,远远不能配得上这些文臣良将,政治见识也是很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