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周期的“岁差”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如题所述

关于这个问题,需要从刚开始的时候说起,天文圈的人才们,把我们这个地球命名为恒星年,真正围绕太阳转了一周,就是360度,四季周期被命名为回归年。回归年与恒星年他们两者的差异其实就是岁差,四季周期比地球真正的轨道周期少20分24秒,20分24秒导致移动的春分,这个参数其实也可以解释为,我们地球在四个季节中相对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周期大概约为26,000年。

大概在大约在公元前150年的时候,古希腊天文学家和西方古代天文学的创始人,希喜帕恰斯通过比较他观察到的恒星的差异,地球的旋转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因此出现近日点跟远日点,我们地球在近日点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大于远近日点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这里,我们就以北半球为例吧。

在冬至期间的时候,地球就靠近太阳点的附近,而在夏至期间,地球依然靠近太阳点的附近,这使得北半球冬天说好的温度比较凉暖,夏天时候的温度比较凉爽,其实,这种冬天不冷,夏天热的气候,会导致大气对流减弱,而且他的降雨量减少,大概再过个12893年的时候,我们地球将在北半球的冬至期间处于远日点。

而且,在夏至期间的时候,他其实是处于近日点,这也使得冬天更冷,所以,夏天会更热,这也导致了大气对流的增强和降雨量的增加,应该指出的是,对于气候的影响,这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推测假设,实际情况可能会复杂很多,但是,时间会给我们一切的答案。

关于地球公转周期的岁差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现象的问题,今天就解释到这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在夏至期间的时候,它处于近日点,这使冬天更冷。导致了大气对流的增强和降雨量的增加。
第2个回答  2020-10-16
在日、月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的空间指向并不固定,呈现为绕一条通过地心并与黄道面垂直的轴线缓慢而连续地运动,大约25800年顺时针向(从北半球看)旋转一周 , 描绘出一个圆锥面 。此圆锥面的顶角等于黄赤交角 23。 °5 。 于是天极在天球上绕黄极描绘出一个半径为 23。°5 的小圆 , 也使春分点沿黄道以与太阳周年视运动相反的方向每 25800年旋转一周 ,每年西移约 50。″3 。 这种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地轴的长期进动(或称旋进)称为日月岁差。此外,在行星的引力作用下,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不断地改变位置,这不仅使黄赤交角改变,还使春分点沿赤道产生一个微小的位移,其方向与日月岁差相反,这一效应称为行星岁差。
第3个回答  2020-10-17
把地球命名为恒星年,真正绕太阳转了一圈就是360度,四季周期被命名为回归年,回归年与恒星年他们两者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岁差,四季周期比地球真正的轨道周期少20分24秒,20分24秒导致移动的春分,这个参数其实也解释为,地球在四个季节中相对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周期大概约为26000年。
第4个回答  2022-06-13

地球公转周期有两种计时方法;

1,恒星年是地球中心围绕太阳公转360°的周期,用人造计时器计时。

2,回归年是历法年用天然计时器(地壳表面时间)计时。

地球是分层构造,主要由地壳、地幔、外核、内核等组成,每层角速度不等,由内向外角速度越来越慢。在固体潮汐的作用下,地壳滞后地幔自转缩短了回归年的时间,导致岁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