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易错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易错题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易错题1 18世纪中期西方大学开始设立教育学讲座,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理论指导,标志着教育学科独立的著作是( )。A 《普通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1个回答  2020-09-24
1.18世纪中期西方大学开始设立教育学讲座,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理论指导,标志着教育学科独立的著作是( )。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大教学论》 D.《爱弥儿》
【答案】A。
【解析】赫尔巴特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将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学》,人们通常将其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创立和发展了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一生著作很多,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我的教育信条》。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活动家,近代教育科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广泛继承前人教育遗产的基础上,依据感觉论,对教育教学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大教学论》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
《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他认为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
2.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论演说家的教育》
【答案】C。
【解析】《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孔子弟子们关于孔子的言行记录,后被编为《论语》一书。“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3.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
A.传递功能 B.选择功能 C.创新功能 D.继承功能
【答案】B。
【解析】教育更有效地传递社会文化中的精华,就需要发挥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选择文化是现代教育应有之意。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是对精神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与认知意向的转变。学校驾驭简化过分庞杂的文化,净化存在的文化丑陋现象,平衡社会文化中的各种成分。教育通过培养人来进行文化的传承,为社会服务,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这就决定了教育需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对文化的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和认知意向的改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4.“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这句话体现的教有目的观是(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科学本位论
【答案】A。
【解析】所谓教育目的的社会论,大体上说,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为本位,强调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论。题干中强调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题干中的观点强调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个人本位论强调和肯定个人的价值,这种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智者派。他们否定一切社会制度的权威,敢对社会对个人的束缚,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至高无上,主张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于和社会的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称其为人。
5关于教育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的主要区别是计划性
B.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是社会教育
C.“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先导性
D.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她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答案】A。
【解析】教育的概念分为广义的教育的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的主要区别是计划性,学校教育的计划性更强。
家庭教育的特点有:先导性、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其中,先导性是指人们接受家庭教育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针对性是指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家长最为了解自己的孩子,“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强调的是家庭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