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盐城杨氏宗谱民国版谱总经理杨瑞文竟然是北洋军阀的将军, 这有没有他的背景介绍?

如题所述

1912年12月26日,杨瑞文被北洋政府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1913年 9月9日,杨瑞文、马玉仁被授陆军中将;
江苏盐城建湖将军谱 与 杨年建的《杨氏命脉回溯》书中都有他的生平介绍。
可以搜到:《杨瑞文生平》
杨瑞文(1870~1933)字少彭,盐城上冈草堰口(现属建湖)社区人,出生于磨坊工家庭。清光绪廿二年(1896)县考中“武生”。后与活动在新兴、庙湾两场的马玉仁等盐枭结伙拉帮贩运私盐。杨瑞文加入青帮后与马玉仁又同拜长江走私巨魁洪帮头子徐宝山为师,徐开山收徒广罗党羽,成为里下河一带盐枭团伙首领, 其后接受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招抚负责两淮缉私,杨瑞文在徐的关护下,先后任南洋水师续备新胜营管带、帮统。宣统年间,杨瑞文的新胜营进驻淮属州县。武昌起义爆发后,驻清江浦新军十三协索饷哗变,叛兵东下抢掠建阳、湖垛。驻上冈缉私定字营耿华堂部趁乱进至新兴镇,阴谋进占盐城,境内风声鹤唳,一夕数惊。杨瑞文应盐城知县周光熊及地方绅商领袖之请,协同盐城营守备共谋御城之计。部署既定,杨瑞文率部分兵勇前往耿营驻地,只身一人一枪登上耿华堂兵船,喻以大义,劝其不要骚扰地方。耿知盐城有备,当即率部退还上冈。不久,盐城宣告光复,扬州军政分府委派杨瑞文为盐城军政支部长,时任江苏陆军第二军军长的徐宝山又委任其为该军第二十三混成旅少将旅长兼徐淮海游击统领,旅部驻盐城永宁寺。民国3年(1914)投靠袁世凯的徐宝山被革命党人陈其美派人设计炸死,第二军缩编为第四师,杨瑞文之混成旅被编为长江巡阅使张勋统带的定武军第八路军驻防海州后调合肥。张勋任安徽督军后,阴谋推动清室复辟,杨瑞文劝其万不可逆潮流而动。民国13年,皖省局势变化,杨受排挤,解甲归里从商。其虽是武夫但能关心地方公益。在其任混成旅旅长期间,应地方人士之公请,挑疏大团口下游河床,举凡赈灾、兴办学校、募集慈善基金等,皆能解囊捐赠,素为地方所称道。县境沿冈以西地处里下河腹地,涝灾迭发,杨瑞文寓居上海期间,与同乡组建导淮促进会,敦促当局导淮。他一生的污点是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的历史关口,为巴结袁世凯,竟然诱捕盐城同乡江北讨袁军总司令刘天恨,民国三年即1914年刘天恨被袁世凯下令杀害于南京雨花台,杨瑞文此一失足,不但失去与马玉仁一样成为民族英雄的可能,而且名陷于小人奸贼之泥沼,毁了一世英名。民国十年,五十二岁的杨瑞文驻安徽任旅长期间发起大修盐城杨氏宗谱且担任修谱总经理,在合肥李得心斋印刷版谱,民国十二年(1923)正月版谱发行,十年后即民国廿二年(1933),已离开军界九年的杨瑞文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8
杨瑞文,字少彭,今建湖县草堰口人,清光绪武生,他既精武艺,也颇有儒雅之风,粗通文墨,与马玉仁齐名,但比马文明得多(人称杨营、马营)。杨瑞文、马玉仁早年以贩运私盐为生,是当地的盐贩子,实是两武秀才,相传他们曾结伴到南京赶考, 按惯例可携带免税批盐作为旅资,后当三江营缉私官兵查问时,发现其所携超过规定限度,双方冲突, 两位武秀才一怒之下,依仗习武出身,发起狠来,一怒打死两名官兵,闯下大祸,逼上梁山,投到徐宝山门下,徐宝山喜不自胜,即与之结为兄弟。徐宝山取得跨帮地位,青、洪两帮兄弟都聚集到了他的门下。有青帮、洪门两杆大旗招引四方豪杰,他旗下的人马越聚越多。为巩固组织,他依照洪帮帮规,严明纪律,一旦违犯,轻则重罚,重则处死,由此建立了严密的组织体系。几年下来,“春宝堂”很快发展成为以徐宝山为核心的会党军事集团,杨瑞文与马玉仁一起得到徐宝山庇护。杨瑞文先任南洋水师续备新胜营帮统,进驻淮属州县,民国建立后后编入长江巡阅,任盐城军政支队长,“二次革命”失败后,杨瑞文率所部投靠张勋,为定武军第八路中将统领。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杨瑞文部遂编为安武军第七路。为了区别,称为新安武军。曾力阻张勋切不可逆潮流而复辟清室,未果而愤然回乡务商。曾孤身阻叛军袭掠盐城,其间疏浚河道,参与赈灾,兴办学校,力主导淮,善举颇为地方称道。可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在这样的历史关口,杨瑞文为巴结袁世凯,竟然诱捕同乡江北讨袁军总司令刘天恨,1914年刘天恨被袁世凯下令杀害于南京雨花台,此一失足,不但失去与马玉仁一样成为民族英雄的可能,而且名陷于小人奸贼之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