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一般办几天

如题所述

一般为三天、五天、七天。
因每个地方风俗不同,具体的做法也不一样。但是流程大同小异,你可以结合当地的风俗进行增减。停灵天数均为单数,停灵天数根据主家实际情况而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8

人死后停尸三天,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习俗。其实,停尸几天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并不是封建迷信。古代社会科学发展缓慢、医疗卫生技术跟不上,一般都是通过脉搏诊断生死,偶尔就会出现偏差。

毕竟一些假死症状完全诊断不出来,所以如果死后立即下葬,被误诊为死亡的假死病人,很有可能在几小时或者一两天后转醒,但是却因为被下葬而闷死在棺材中。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后来渐渐地就有了停尸三天才下葬的风俗。丧事大多办三天,多为等逝者醒来而哭喊。

扩展资料

1、停尸三天,即是给假死病人转活过来的机会,又符合中国文化中的“三”字,“三才”泛指天地人,是病人在人间死去的过程如同炼狱一样的难受,直到精气神彻底抽离,魂魄散去升天的过程。

2、家人嚎哭、不舍的念叨,为了增强假死病人自身跟病魔抗争的信念与力量。

3、通知亲朋好友前来吊丧,一是为了见最后一面,二是陪同孝子门一同哭喊,也是为了增强假死病人重活的念力

4、丧事活动各环节中的鞭炮与吹拉弹唱的丧乐活动,也是为了震醒熟睡中的假死病人。

5、至于丧事活动中,一些闹姑爷的风俗,多是因为姑爷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若姑爷跟岳父岳母接触少的话,自然不会太悲伤,干脆忙事的人就陪这些无血缘的姑爷“高戚”闹一闹,刮点银子供值忙的人们买点烟酒吃。

6、至于孝子至亲关于为逝者三天圆坟、烧七,过“五七”等,只是孝子至亲对逝者的怀念活动,直到过完“五七”,提醒亲人逝者终究回不来了,“五七”者,无期也。“遥遥无期”了。为了让亲人面对现实,节哀顺变。

7、办完丧事后,一些人都把逝者生前用过的被褥、衣物等物品烧掉,一是这些物品上终究存在一些逝者的气息,二是因为睹物思人,避免生者见物就悲伤、哭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各地都不一样。汉族大致是: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人死了,要先沐浴,然后入殓。“殓”的仪式分为小殓和大殓。小殓是给尸体裹上衣衾,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要尽量做得好,有的富贵人家是用珍贵的木料(如楠木)做棺材,还要油漆彩画。办丧事要隆重,举行数日甚至十几日的吊唁祭奠活动,还要请和尚道士念经,为的是让死者的灵魂早日升天。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 ,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8-15
三天就好。之后留个守灵的就好,其他人都可以散了。。
第4个回答  2015-09-16
看黄道吉日,也要看季节,夏天一般时间短些,不超过一个星期,怕尸体腐烂,冬天就可以时间长一些,一个星期或者更长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