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自卫反击战中我方阵亡的高级指挥员

如题所述

  中越自卫反击战中我方阵亡的高级指挥员:

林凤云,1928年生,辽宁东沟县人,42军126师副政委。1947年参军,在解放战争中立小功一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三等功二次。1979年2月17日,林凤云乘装甲指挥车指挥43军坦克团和126师奔袭东溪,在靠松山遭到越军伏击。当时装甲指挥车上都竖有两根天线,因而遭到了经验丰富的越军的猛烈攻击。林凤云乘坐的装甲指挥车被越军炮火击中,他弃车徒步前进指挥作战,不幸胸部中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强忍剧痛将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销毁。林凤云是1979对越作战中中国军队牺牲的第一位副师级干部,时年51岁。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遗体上仅剩下一架被打穿了的微型半导体收音机。

赵连玉,1930年生,辽宁庄河县人,42军126师副师长。1945年参军,先后参加过解放本溪、桓仁、辽阳、营口及塔山阻击战、锦州、天津等战役战斗。1979年3月8日,赵连玉指挥376团打通从硕龙回国的道路。当日傍晚,赵连玉率团营干部在班瑙地区的一个高地上勘察地形,研究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他一面观察对面的山梁,一面拿着地图指点,给各战斗分队分配任务。突然,远处传来一声枪响,只见赵连玉头一歪,就重重地倒在地上。警卫员迅速扑上去保护,可是已经迟了,赵连玉的颈部中了一颗狙击子弹,鲜血直流。周围的人们措手不及,乱作一团。当时赵连玉副师长说不出来话,一会儿就牺牲了。赵连玉副师长时年49岁,是中国军队在1979对越作战中牺牲的第二位副师级干部。据说狙击赵副师长的枪手后来被抓到了,竟是一个越南老头,使用的还是二战时期的日制三八式步枪。

王子富,1925年生,山东黄县人,41军121师政治部副主任。1979年2月18日夜,王子富带领师后勤前梯队随师预备指挥所经魁剥山谷穿插,遭到两侧山头越军及混在队伍中的越军特工突袭。部队大乱,失去了控制,伤亡很大。危急关头,王子富挺身而出,高声喊叫着组织部队突围。越军特工发现王子富是个领导,集中火力向他射击,王子富当即中弹牺牲。警卫员张天富上去抢救王子富,也中弹牺牲。王子富时年54岁。

时光银,1935年生,河南内乡县人,41军121师361团团长。1979年2月21日,时光银带领团直属队向安乐前进。上午10时许,进至栋替附近一片开阔地带,准备通过一座吊桥过河与先头部队会合。这时突遭河对岸设伏越军的火力袭击,部队因为没有防备,当即发生重大伤亡。时光银立即指挥部队向两边散开,寻找障碍物隐蔽,同时以火力向敌反击。因为部队被越军火力死死压住,时光银不顾危险抬高姿态观察地形和敌情,遭到越军集中火力射击,不幸连中数弹当场牺牲,时年44岁。

尹庆家,1930年生,辽宁瓦房店人,41军121师后勤部副部长。1979年2月18日夜,尹庆家带领师后勤前梯队在魁剥山谷遇袭,混乱中中弹牺牲,时年49岁。

朱富钧,1937年生,江苏苏州人,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团长。1979年2月19日,朱富钧指挥坦克纵队前往驰援在哥新地区遭到越军围攻的125师师前指和375团团指。因坦克纵队与引导组失去联络,无法与步兵协同,以致在冲击过程中没有发现路边隐蔽与敌对峙的师前指和375团部队,一直深入到了越军控制地区。越军发现坦克纵队孤军深入,集中了猛烈的炮火向其轰击。朱富钧发现情况不对,迅速命令坦克纵队原路返回。在回撤途中,朱富钧的装甲指挥车被越军火箭弹击中,身负重伤。他命令坦克团副团长接替自己指挥,率领坦克纵队突围。朱富钧被跟随他的警卫员、卫生员、报务员抬下车,躲到旁边一座山上的山洞里等待救援,在敌纵深阵地坚持了2昼夜。因失血过多,朱富钧几次昏迷,最后于2月21日晨7时光荣牺牲,时年42岁。

龚显发,1943年生,湖南望城县人,炮兵第1师第26团参谋长。1979年2月22日,龚显发带领炮兵群、营指挥(观察)所部分人员先行向班占地区转移,以保证不中断指挥。因轻敌麻痹,未联系前沿步兵就直接开进,误入越军控制区700多米。龚显发乘坐的先头指挥车突遭越军40火箭筒袭击,当即起火,车上5人全部牺牲。龚显发牺牲时年36岁。

欧阳明,1936年生,湖南浏阳县人,41军122师364团副团长。1979年2月20日,欧阳明率2营一部,在坦克支援下沿公路向朔江进攻。在进至朔江以东的郭寿南山一线时,突遭越军三面居高临下的火力强袭。因地形不利,部队陷入被动挨打,欧阳明在激战中脖子中弹当场牺牲,时年43岁。

王烘,1934年生,广东普宁县人,41军121师362团副团长。1979年2月22日,王烘带领2营经扣屯去执行炸毁纳隆桥的任务。因遇到越军袭击,在向友邻部队靠拢时,再次突遭越军火力强袭。营长负重伤,步谈机被打坏,2瓦电台报话员牺牲,指挥联络中断,部队惊慌失措,没有组织反击就被打散。前卫部队迅速撤出了越军火力范围,在公路南侧翻山向西走。王烘副团长本来可以随前卫部队冲出来,但他为了把伏击圈中的部队带出来,几次返回指挥部队突围,不幸在混乱中被俘牺牲。遗体被越军捆在树上,身上有一纸条,上写“共产党员王烘宁死不降!”牺牲时年45岁。

麦达林,1942年生,广东台山县人,42军124师372团副团长。1979年2月17日,率部队搭乘坦克向高平穿插,冲过靠松山时身负重伤,于18日凌晨牺牲,时年37岁。

胡庆忠,1944年生,四川资阳县人,50军150师448团副团长。1979年3月12日,胡庆忠率448团2营从班英出发沿山路向北撤退回国时,因指挥失误,在朗庄地区遭到越军突袭,胡庆忠在战斗中中弹牺牲,时年35岁。

宁成功,1929年生,辽宁盖县人,42军坦克团副政委。1979年2月18日,宁成功乘坐装甲车指挥42军坦克团搭载步兵向高平穿插。进至楠囊南侧时,公路遭到越军严重破坏,前进受阻。宁成功不顾越军仍向公路上射击,从装甲车内探身出来指挥运动保障队抢险。不料,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头部,当场牺牲。宁成功副政委平易近人,作战勇敢,深受官兵爱戴,牺牲时年50岁。

郑赞正,1937年生,广东潮阳县人,41军121师361团副政委。1979年2月18日,郑赞正带领团后勤第二梯队进至宗梅吊桥。团后勤第二梯队由多个建制部分组成,人员庞杂,携带军马105匹,又收拢了100余名掉队民工,全队所携枪支却很少,队伍拉得很长,行动不便,战斗力较弱。当团后勤第二梯队准备过桥时,突遭越军1个特工连和部分民军的袭击,前进受阻。郑赞正副政委前往桥头勘察敌情时,突遭越军特工近距离射击,当场牺牲,时年42岁。

廖智文,1942年生,四川内江县人,42军126师376团副政委。1979年2月25日,廖智文随376团3营行动,参加攻打673高地的战斗。为抢救遭越军伏击受伤的团特务连连长,廖智文亲自带领小分队下山营救,将特务连连长救出,自己却中弹牺牲,时年37岁。

车仁录,50军149师445团副政委。1979年3月1日,率该团2营在大平西北无名高地防御时遭敌炮击负伤,后送途中因流血过多牺牲。后安葬在445团原驻地四川省眉山市猫儿山革命烈士陵园。

李天保,1946年生,云南腾冲县人,14军41师121团副政委。1979年2月19日,李天保率部进攻发隆,在前沿指挥战斗时中弹牺牲,时年33岁。

段学章,1934年生,云南保山市人,14军41师123团参谋长。1979年2月25日凌晨4时30分,123团指挥所进至班高村边时,越军一名特工队员利用夜暗混入该团行军队列中,用手榴弹炸伤5人,段学章负伤后经抢救无效牺牲,时年45岁。

陈佃合,1945年生,山东莱芜县人,43军坦克团政治处主任。1979年2月17日,陈佃合随师、团前指指挥43军坦克团奔袭东溪,在靠松山遭到越军伏击。陈佃合乘坐的装甲指挥车被越军击中,他在下车步行前进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4岁。

李育贤,1939年生,广东兴宁县人,42军125师375团政治处主任。1979年2月19日,在哥新团指挥所遭到一名混进来的越军特工袭击,伤重牺牲,时年40岁。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又称对越自卫反击战、南疆战争、第三次印度中国战争)是指于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的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时间内占领越南北部几个重要城市,一个月之内便宣布胜利,撤出了越南。越方在中方撤出之后也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到最低点,并使大量越南华人持续逃亡。两国在整个八十年代持续爆发边界冲突,即两山战役,中国军队攻占老山、者阴山地区。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牺牲的最高级指挥员,牺牲时仅49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