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得”的意思、例句与出处有哪些?

如题所述

/iknow-pic.cdn.bcebos.com/b7003af33a87e9508f895ff51b385343faf2b48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7003af33a87e9508f895ff51b385343faf2b48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7003af33a87e9508f895ff51b385343faf2b489"/>

得[dé]
1、得到,获得。如:卖炭得来何所营?《卖炭翁》

2、贪求;贪得。如:“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3、领会;理解。如:“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朝三暮四》
4、实现;达到。如:“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信陵君窍符救赵》

5、能;能够。如:“项王自度不得脱。”《垓下之战》;“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1、得意;满足。如:“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兰亭集序》
2、合适;恰当。如:“此言得之。”《六国论》
作副词:
应该;应当;必须。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六宴》

作助词:
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

如:“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另:同“德”。恩惠;感恩。如:“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得,在现代汉语的意思是:

    [dé]

    1.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2.适合:~劲。~当(dàng)。~法。~体。

    3.满意:~意。扬扬自~。

    4.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6.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de]

    1.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快。香~很。

    [děi]

    1.必须,须要:可~注意。

    2.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8

得 [ dé ]
1、得到,获得。如:卖炭得来何所营?《卖炭翁》

2、贪求;贪得。如:“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3、领会;理解。如:“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朝三暮四》
4、实现;达到。如:“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信陵君窍符救赵》

5、能;能够。如:“项王自度不得脱。”《垓下之战》;“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1、得意;满足。如:“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兰亭集序》
2、合适;恰当。如:“此言得之。”《六国论》
作副词:
应该;应当;必须。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六宴》

作助词:
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

如:“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另:同“德”。恩惠;感恩。如:“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得,在现代汉语的意思是:

    [ dé ]

    1.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2.适合:~劲。~当(dàng)。~法。~体。

    3.满意:~意。扬扬自~。

    4.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6.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 de ]

    1.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快。香~很。

    [ děi ]

    1.必须,须要:可~注意。

    2.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20
“得”在文言文中,一般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
  作名词:
  心得;收获。如《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作动词:
  1、获得;得到;取得。与“失”相对。如《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垓下之战》:“汉皆已得楚乎?”
  2、贪求;贪得。如《论语·季氏》:“戒之在得。”
  3、领会;理解。如《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4、实现;达到。如《信陵君窍符救赵》:“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5、能;能够。如《垓下之战》:“项王自度不得脱。”《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作形容词:
  1、得意;满足。如《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2、合适;恰当。如《六国论》:“此言得之。”
  作副词:
  应该;应当;必须。如《鸿六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作助词:
  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如《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另:同“德”。恩惠;感恩。如]
《孟子·告子上》:“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