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中,关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名句有哪些?

如题所述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1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这些句子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

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

《论语》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

《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

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8

孔子名言中,关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名句有以下: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朝闻道,夕死可矣。

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14.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5.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6.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7.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8.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