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快!!!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快!!!

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这五首诗写作者游览杭州西湖,描述作者乘船在湖中巡游时所看到的情景,展示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第一首诗写坐船时所见,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第二首诗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表现在船上泛游的情趣;第三首诗以野生植物自况,隐含希望再受朝廷重用之意;第四首诗写越女的无忧无虑,对比自己的多愁失意。第五首诗反用古诗句意,体现了一种淡然与豁达之情。这组诗构思巧妙又不着痕迹,作者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作品名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苏轼
作品别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⑴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⑵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
⑶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⑷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愈《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
⑸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⑹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⑺“水枕”句:躺在船里看山,不觉得水波起落,只见山头忽上忽下。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
⑻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裴回:即徘徊。
⑼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芡(qiàn):大型水生植物。
⑽青菰(gū):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
⑾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会灵观:据《汴京遗迹志》:“会灵观在南薰门外,宋祥符五年建,初名五岳观,观成,赐名会灵。南有奉灵园,东有凝祥池。”
⑿游女:出游的女子。 《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里指采莲女。木兰桡:用木兰树造的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桡(ráo):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
⒀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第2个回答  2019-02-25
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的密切关注,用审美的目光,看待世界的任何东西,
第3个回答  2019-12-2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第4个回答  2020-07-24
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