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出处详解

如题所述

在古齐国遭遇严重饥荒时期,贵族黔敖在路边设食,意图救济饥饿的行人。有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饥者,蒙着脸,步履蹒跚地走来。黔敖热情地左手捧食,右手持饮,轻蔑地呼唤:“喂,来吃!”然而,那位饥者并未接受,他瞪大眼睛,坚称:“我宁可饿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他拒绝了黔敖的施舍,最终饿死在路上。


曾子听到这个故事,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黔敖无礼时,拒绝是理所当然的;但他道歉后,接受食物并无不妥。”这故事寓言,告诉我们拒绝侮辱性的施舍,体现了人的骨气和尊严。在现代社会,我们提倡维护个人独立,即使在困难中,也要坚守底线,不卑不亢。‘不吃嗟来之食’成为了表达这种精神的常用语,象征着有志气的人不会因他人轻视而放弃自我。”


扩展资料

《礼记·檀弓下》记载:春秋时齐国闹饥荒,黔敖在路旁施舍食物,对一个饥民说:“嗟!来食。”饥民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后用“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