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时期国民党中英雄人物有谁【国民党五虎将等等】

如题所述

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佟麟阁(1892-1937)

佟麟阁将军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负责军事指挥,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持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撤。”同时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中激励将士:“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1937年7月28日他亲临火线指挥战斗,遭日寇四面包围,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又遇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创而壮烈殉国,时年45岁,将军以死报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国民政府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1898~1937)

赵登禹,字舜诚、舜臣,山东菏泽人。1933年率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战斗中毙伤日军5000余人。特别是赵登禹扬长避短,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给敌重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也砍出一曲英雄战歌《大刀进行曲》。赵登禹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7月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战斗中,赵登禹右臂中弹,后率部队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被日军包围,混战中胸部受伤,壮烈殉国。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赵登禹等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并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

“昌锋镝以建奇勋”──饶国华(1894-1937)

饶国华,字弼臣,四川资阳人,是奔赴抗战前线的300万川军将士中的杰出代表。1937年时任21军145师师长,11月奉命率部赴武汉,后转赴安徽坚守广德,30日与来犯日军激战时被围,寡不敌众,誓死不当俘虏而举枪自戕殉国,终年43岁。饶国华的遗体由“民俭”轮运回四川途中,各地均举行公祭仪式。1937年12月12日,饶国华遗体运抵重庆,重庆国民政府为其隆重举行公祭,蒋介石亲自撰写挽联两副:

虏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上都资捍卫,昌锋镝以建奇勋。

秉节之来,捍国卫民方倚舁;存仁而达,唁生吊死倍哀思。

重庆国民政府于同年12月追赠为国捐躯的饶国华为陆军上将。

1983年9月10日,在川军出川抗日46周年之际,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饶国华为革命烈士,并拨款重新修葺了包括饶墓在内的甘溪沟烈士陵园。

“精忠报国”──张自忠(1891—1940)

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人。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沦陷,兼任北平市长的张自忠被认为是“华北特号汉奸”,报纸称他“张逆自忠”。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要求张自忠通电反蒋,被严词拒绝。1937年11月,张自忠脱险回到原部队任军长。1939年5月和12月,率部取得“鄂北大捷”和“襄东大捷”。他鼓励将士们说:“人总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转眼就过去了。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则轻如鸿毛。”蒋介石通电嘉奖,称张部为“最优部队”,防区为“模范战场”。因为军纪严明,老百姓则美称张自忠为“活关公”。

1940年4月,日军集中30万兵力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率军战斗在最前线,5月16日身陷重围,激战中,腰部被敌人机枪子弹击中,随后又中五弹,为了不当俘虏,举枪自戕。留下两封遗书中云“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周恩来誉其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

张自忠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蒋介石亲自扶灵执绋穿越重庆全城,并追晋上将。冯玉祥题词“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延安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词。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湖北省宜城县曾一度改名为“自忠县”。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1995年5月16日,张自忠纪念馆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公园落成。

“黄埔之英,民族之魂”──戴安澜(1904-1942)

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人,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脱颖而出的名将。

他在台儿庄战役因战功晋升为第八十九师副师长。1939年升任第二百师师长,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42年初,戴安澜率所部作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在东瓜战役中,他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表示:“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戴安澜部孤军奋战,击毙敌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美国官方认为此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赞誉: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泰唔士报》称之:“东瓜……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同年5月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重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两处中弹,伤口感染恶化,5月26日行至孟关(即茅邦)时以身殉国,终年38岁。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为戴安澜举行国葬。国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济深在悼词中说道:“戴故师长为国殉职,其身虽死,精神永垂宇宙,为中国军人之模范!”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在挽词中写道:黄埔之英,民族之魂。

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同年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李家钰(1892—1944)

李家珏,字其相,四川蒲江人,是抗日战争后期牺牲的国民党最高将领,他在卢沟桥事变后请缨杀敌。9月初,率47军1.8万人从西昌出发,单衣草鞋行程3000余里,12月始抵达晋东南抗日前线,布防于太行山区之长冶、长子、黎城、潞城一带。

李家珏将军在抗日前线致力于国共合作。1938年春,与朱德、彭德怀部协同作战,在东阳关、长冶一带同日寇108师团104旅团下原熊弥部(1万多人兵力)激战两役,毙伤敌寇1000余人。1939年冬,李家珏积功升任36集团军总司令,辖3个军7个师兵力。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战前线慰劳团来灵宝县李部驻地劳军,李将军亲书字幅:“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以明为国报效的决心。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李率集团军总部官兵陷入日军重围,李家钰额头及左腋被子弹和枪榴弹破片击中而牺牲。

李家钰抗日殉国后,四川省各界爱国人士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重庆《新华日报》1944年6月11日发表短评:“我们哀悼李家钰将军抗战殉国”、“李家钰将军在此役中杀敌殉国,是应受到全国尊敬的。”柳亚子挽诗:“万里中原转战来,前师忽报将星颓。归元先轸如生面,化碧苌弘动地哀。”1984年5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追认李家钰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8
在抗日战争中,盟军司令部与国共两党同时供认的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是个伟大的民族英雄!
第2个回答  2013-06-21
张治中,卫立煌,孙立人,傅作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