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再传唤说明什么

如题所述

指的是取保候审期间,公安或检察院会传唤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制作讯问笔录,用以查明案件事实、核实证据。传唤并没有次数限制,只要办案单位认为应该再次制作笔录,就会再次传唤,被取保的人需要配合办案单位工作。
一、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二、传唤与拘传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强制性
1.拘传是一种强制措施,具有强制性,必要时可以使用戒具;传唤不是强制措施,仅是要求被传唤者按指定的时间自行到达指定地点接受问话,其本身不具有强制性。
2.拘传只能适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传唤不仅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还可以对其他当事人适用,如自诉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等。
三、传唤的种类和程序
(1)口头传唤
本条第1款规定:“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因此,口头传唤适用两种情形:一是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可以进行口头传唤;二是在适用简易程序处理治安案件时,可以口头传唤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现场被发现的,包括公安人员当场发现,也包括被侵害人的亲属或在场公民检举揭发后,公安人员赶到现场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尚未离去被抓的。口头传唤与书面传唤一样具有法律效力,被传唤人不得拒绝。公安人员在对当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口头传唤时,仍然要向其讲明身份,必要时出示工作证,然后责令其到指定地点接受询问、取证或裁决。
(2)书面传唤
书面传唤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使用《传唤证》,命令其于指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接受询问的一种方式。这是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传唤方式。除现场发现的违法行为可以采取口头传唤外,其他情况必须书面传唤。采取书面传唤时,人民警察要签发公安机关的传唤证,然后直接或间接送交被传唤人。被传唤人收到传唤证后,必须在附联上签名和注明收到的时间,并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随传唤证到案或者于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到案。回执由送证人带回后入卷。 《传唤证》的主要内容包括:被传唤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址、传唤理由、指定到达时间与地点、填发时间等,并由办案人、批准人、填发人签名。 《传唤证》除存根外一式两联,一联交被传唤人,一联附卷。违法嫌疑人被传唤到案后,应当在《传唤证》上填写到案时间和询问查证结束时间并签名。拒绝填写或签名的,办案人员应当在《传唤证》上注明。
(3)强制传唤
根据本条第2款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公安机关可以强制传唤。强制传唤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或逃避传唤而依法采取的一种强制手段,以迫使其到案接受询问的一种执法活动。无论是口头传唤还是书面传唤,被传唤人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都不能不接受传唤或逃避传唤,否则,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到案,以保证传唤的执行。 根据本条的规定,强制传唤的必备条件有:一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逃避传唤;二是经派出所所长以上负责人批准。只有在这两个条件具备时,公安机关才能进行强制传唤。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46条第3款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嫌疑人,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可以强制传唤。强制传唤时,可以使用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公安部《关于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强制传唤的方法应以能将被传唤人传唤到公安机关为限度,必要时经公安派出所所长以上负责人批准,可以使用械具。在实践操作中应严格遵照以上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