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高产量种植技术?

可以用猪粪作基肥种植太子参吗

可以用猪粪作基肥种植太子参的

太子参高产量种植技术如下:

种植太子参的时候,建议选择一块松软透气、肥力较高的土地作为种植地点。种植以前,需要深翻土壤,并且往土中施入一些基肥,来提高土的肥力,可用充分腐熟的猪厩粪肥、垃圾堆肥、人粪肥、草木灰或家禽粪以及翠姆水溶肥等均匀撒于地表,结合耕地翻入水中,然后耙细耙匀,作1.3m宽,15-20cm高的畦,畦长按地形而定,可做成弓背形。

种植时建议用块根繁殖,将肥大、芽头完整的块根埋入土中,适时浇水,保持温暖。不久之后它就能够发芽。之后,将温度控制在10-20℃之间,并且提供一些散射的阳光,它就能正常生长了。

太子参种植方法:

(1)块根繁殖:于采收时边收边选种,以芽实完整、参体肥大、无伤及病虫害的根为好。栽种期间在霜降前后,过迟顶芽已膨大,须根长出,栽时易受损伤。在已整好的畦面上,沿畦纵向开沟,深12cm,将种参斜摆在沟的一侧边,芽头位置一致,距地表6cm,俗称“上齐下不齐”;按行距12-15cm再开新沟,将挖出的土覆在已摆好种根的沟内,新沟内再行摆种,依次栽种,最后将畦面整成弓背形。每667㎡用种根80-100kg。此法称做斜栽或竖栽。也可将种根平放在沟内,使之头尾相连,行距同前,覆土6cm,称做平栽或睡栽。种根繁殖覆土厚度相当重要,过深参根大,数量少,产量低,过浅参根小,质量差,以5-6cm为宜,此法产量高,生产上多采用。

(2)扦插繁殖:于生长旺盛时,剪取地上枝条长5-6cm,每条具有2-3个节,将节间全部插入地里,顶端叶片露出地面;扦后7-10天生根。

(3)种子繁殖:蒴果易开裂,种子不易收集,因此往往利用自然散落的种子,原地育苗。在原栽培地收参后,用耙耧平,施上1次肥,种一茬萝卜、白菜,收获后再耧平,第2年春已落地的种子发芽出苗,长出3-4片叶子时即可移栽或到秋季作种根之用。种子繁殖,当年仅形成一个圆锥根。

(4)留种越夏:原地保种,选排水良好优质高产的地块作种子田。在立夏前后,套种春黄豆(早熟品种),株行距30-50cm,待孩儿参植株枯黄倒苗时,黄豆已逐渐长成,盛夏利用其茂盛枝叶,使参地荫蔽降温,保持土壤湿润,使种参安全越夏。或收获时,选个头均匀,健壮的参根,在院内背阴处(不要在屋檐下)或凉爽的空房子里,地上铺10-15cm厚的湿沙,上面摆一层参根,再盖10-12cm厚的湿沙,再放一层参根,依次放4-5层参根。天旱时每隔4-5天洒水1次,保持湿润。屋外储存需夏季防漏雨,并每隔15-20天翻动1次。临栽种时扒出,挑选健壮的作种根。

三、栽培管理

1、锄草追肥与培土:幼苗出土后,浅锄松土1次,其余时间进行拔草。立夏后,已封行只拔除大草,不能进行锄草松土,以免伤根影响生长。根据生长情况决定追肥的次数,淋浇掺水的稀人粪尿(1:5),以促进植株生长。在早春出苗后,边整畦沟边将土撒畦面上,或用客土进行培土,培土厚度1.5cm以下,促进发根。

2、排灌:孩儿参怕涝,一旦积水,易发生腐烂,所以雨后畦沟必须排水畅通,在干旱少雨季节,应注意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利于萌发与植株生长。防止踩踏而致脚窝积水,以免造成参根腐烂死亡。

3、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根腐病:高温高湿的闷热天气,容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选排水良好和通风的地块,可减少此病的发生。病株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

②叶斑病:春秋多雨易发生此病,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发病前期可用1:1:100倍波尔多液喷雾防治,也可用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③花叶病毒:由一种病毒引起,受害病株叶片呈花叶状,植株萎缩,块根变小,产量下降。防治方法:注意防治传播病毒的蚜虫等害虫,选无病植株作种,轮作换茬。

(2)虫害:孩儿参在生长过程中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为害根部,一般在块根膨大、地上部分即将枯萎时为害严重。防治方法:用氯丹乳油25g拌炒香的麦麸5kg,加适量水配成毒饵,于傍晚撒在田间或畦诱杀,或用杀虫脒制成毒*毒杀,也可人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09

可以用猪粪作基肥种植太子参。

猪粪属于一种温性肥,它里面的氮磷钾三种含量比较平均,在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能不断地释放养分,供植株吸收,猪粪质地较细,含有较多的有机质,猪粪分解较慢,适宜做基肥,一头猪的粪便可增产200-300斤的粮食。

太子参种植方法:

太子参野生于阴湿山坡的岩石缝隙和枯枝落叶层中,多在疏松含有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喜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具有耐寒、怕强光、喜肥、怕涝的特性。

1.选地整地:选丘陵坡地,新垦的“二荒地”或地势较高、肥沃、疏松的平地种植。排水不良的积水地、盐碱地和沙土、黄土不宜于种植。前茬作物以甘薯(山芋)、蔬菜等为好,忌连作。坡地以向阳、向东最为适宜。

2.块根繁殖:于采收时边收边选种,以芽实完整、参体肥大、无伤及病虫害的根为好。栽种期间在霜降前后,过迟顶芽已膨大,须根长出,栽时易受损伤。

3.扦插繁殖:于生长旺盛时,剪取地上枝条长5~6厘米,每条具有2~3个节,将节间全部插入地里,顶端叶片露出地面;扦后7~10天生根。

4.锄草追肥与培土:幼苗出土后,浅锄松土1次,其余时间进行拔草。立夏后,已封行只拔除大草,不能进行锄草松土,以免伤根影响生长。

5.排灌:太子参怕涝,一旦积水,易发生腐烂,所以雨后畦沟必须排水畅通,在干旱少雨季节,应注意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利于萌发与植株生长。

6.防治:太子参在生长过程中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为害根部,一般在块根膨大、地上部分即将枯萎时为害严重。

第2个回答  2021-11-07
首先选取独苗且根系分叉较少的苗种,栽培太子参最好选用疏松湿润且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土壤,并且不要连茬。太子参一般是在秋季的10月份进行播种,先在土壤里挖几个10公分左右的深坑,然后将种苗放入其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