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人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如题所述

    平潭人把过春节叫做“做年”。 这个“年”跟其他地方的传说是相似的。相传在太古时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常于岁末出来吞食人畜,人们就把岁末当作一个难关,故有 “过年”、“年关”的说法。平潭人多为中原移民,民间流传的过年习俗,即有中原的古风,又有平潭的特色。

    掸尘:春节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节前就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掸尘日。就是从这天开始到三十日要选择奇数日,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用粽片或草绑在竹竿上,对天花板,墙壁的灰尘掸除干净。除外还要洗门窗、地板、家具等等。就是要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春节

    做年仔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俗称 “做年仔”。就是要准备过年了。旧社会,长工吃过小年饭,就跟主人给结账下工,回家过年。但店铺伙计例外。他们要拿着主人的帐单上债主门催债,但一般不收钱,仅为通知而以。二十五日开始收钱。直到除夕封门为止,封门后任何人不得叫门收帐。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年货,裁新衣,杀猪羊,蒸年糕,宰鸡鸭,买年画、春联、鞭炮等等。大人忙忙碌碌操心费神,小孩欢欢喜喜期盼过年。这一天还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传说此日灶君要回天庭汇报各家的情况,主人家置灶糖、灶饼给灶君、灶妈送行,年正月初四晚,再贴新灶君图,迎接灶君回来。

    分年    在春节前夕,已出嫁的女儿要向父母送年货,平潭人叫作 “分年”,其实就是 “分送年货”的缩语。新年的头年“分年”的礼物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送猪蹄一副、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第二年后,“分年”的礼物件数不拘。“分年”是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的良好风俗,至今平潭仍然延续.

    贴春联,挂年画:习俗与其他地方相似。一般要在除夕日前贴好春联挂好画,以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凡在本年度有新丧的人家,春节只贴绿色春联以示戴孝。

    过除夕: 过除夕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吃年夜饭,平潭人称为“三十盲脯顿”,家主人都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做年夜饭,越丰盛越好。但不能做成十道菜,可以是九道,也可以是十一道。平潭有个习俗,给祖先的亡灵祭祀时供品要摆十碗饭菜,因此给活的人一般不摆十道菜。平潭人在平常点菜都不点整十道菜,就是此因不管你年夜饭多丰盛都要煮一些干米饭叫“隔年饭”,寓意年年吃不完,都有隔年饭。一家老小吃完年夜饭后,长辈要向未成家的儿孙辈送压岁钱,叫做分压岁钱。然后全家人围坐一起。促膝谈心,憧憬未来,直至零点,开大门放鞭炮,迎接财神爷。除夕夜还要通宵点灯,取灯明火旺,来年红火之意。

    拜大年:

    正月初一日,又称元旦。午夜刚交,就有人放鞭炮。有“初一起的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这天的早饭各家各户都吃甜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希望一年之中生活甜蜜,福寿绵长,太平如意。这早餐第一口多吃面或者鸡蛋,不先喝汤,这也成了习俗。因而有“出门逢下雨是因初一早上喝面汤”的说法。

      饭后都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留家中接待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要作揖回贺,然后请客人享用糖果、蜜饯、果品、瓜子,叫“吃甜”。至亲好友还给小辈互送压岁钱。这一天,凡在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均应点头致意,还要互相恭喜,互祝平安发财。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平潭人过年一定要做“炊糖粿”和蒸发糕。

    【初一这一天,平潭民间禁忌有】:

    忌扫地:怕扫掉财气。后来改成从大门口往里扫垃圾,不往外倒,等初四“开假”后倒。

    忌操刀:恐动刀不吉。这一禁忌是防止初一日不慎伤了手脚,破坏节日的欢乐气氛。忌不吉语言:免招晦气。实际上是怕人们语言相左,产生争执,有伤和气。

    忌打骂小孩:怕哭声不祥。这一天大人都尽量满足孩子要求,让孩子过得愉快。

    忌讨债:大喜的日子 不为难别人。体现平潭民间素有仁爱友善的古风。

    忌吃稀饭:以防止出门逢雨。

    忌打碎碗碟,以防不祥之兆。

    这些禁忌虽无科学道理,但新年讨个好兆头,过个欢喜吉祥年,人们都愿意遵循。

        拜初二古称拜新座。这是民间节假日间吊唁死者、安慰死者家属的活动。凡上一年有逝去成人的家庭,这天都给亡灵设灵位,让亲朋好友来吊唁。初二日吊唁死者,这一风俗唯平潭福清独有。传说明嘉靖四十一 年(公元1562年)年底,戚继光击溃了入侵平潭、福清的倭寇后,逃难的人们回家过年,初一早上见面互道恭喜,互祝平安后,第二天,就到死难者家中吊唁。沿袭下来,成为平潭福清独有的风俗。在平潭初二一般不上亲友家门拜年。

        开假:   初四开假,说明春节假期结束,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市场、商场清早就放鞭炮开门营业,渔、农民整理渔具、农具准备生产,在外工作打工的人启程返回工作单位。年前蒸的发糕(不同于年糕,是用面粉和少量的地瓜粉加糖发酵蒸熟,外形似年糕)在开假这一天才能“开笼 ”(用刀切开),重新蒸熟享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1

平潭人过春节有以下习俗:

1、掸尘,春节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节前就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掸尘日。就是从这天开始到三十日要选择奇数日,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用粽片或草绑在竹竿上,对天花板,墙壁的灰尘掸除干净。除外还要洗门窗、地板、家具等等。就是要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春节。

2、做年仔,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俗称 “做年仔”。就是要准备过年了。旧社会,长工吃过小年饭,就跟主人给结账下工,回家过年。但店铺伙计例外。他们要拿着主人的帐单上债主门催债,但一般不收钱,仅为通知而以。

二十五日开始收钱。直到除夕封门为止,封门后任何人不得叫门收帐。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年货,裁新衣,杀猪羊,蒸年糕,宰鸡鸭,买年画、春联、鞭炮等等。大人忙忙碌碌操心费神,小孩欢欢喜喜期盼过年。这一天还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传说此日灶君要回天庭汇报各家的情况,主人家置灶糖、灶饼给灶君、灶妈送行,年正月初四晚,再贴新灶君图,迎接灶君回来。

3、分年,在春节前夕,已出嫁的女儿要向父母送年货,平潭人叫作 “分年”,其实就是 “分送年货”的缩语。新年的头年“分年”的礼物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送猪蹄一副、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第二年后,“分年”的礼物件数不拘。“分年”是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的良好风俗,至今平潭仍然延续.

4、贴春联,挂年画平。潭贴春联挂年画的习俗与其他地方相似。一般要在除夕日前贴好春联挂好画,以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凡在本年度有新丧的人家,春节只贴绿色春联以示戴孝。

5、过除夕,过除夕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吃年夜饭,平潭人称为“三十盲脯顿”,家主人都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做年夜饭,越丰盛越好。但不能做成十道菜,可以是九道,也可以是十一道。平潭有个习俗,给祖先的亡灵祭祀时供品要摆十碗饭菜,因此给活的人一般不摆十道菜。平潭人在平常点菜都不点整十道菜,就是此因不管你年夜饭多丰盛都要煮一些干米饭叫“隔年饭”,寓意年年吃不完,都有隔年饭。

一家老小吃完年夜饭后,长辈要向未成家的儿孙辈送压岁钱,叫做分压岁钱。然后全家人围坐一起。促膝谈心,憧憬未来,直至零点,开大门放鞭炮,迎接财神爷。除夕夜还要通宵点灯,取灯明火旺,来年红火之意。

6、拜大年,正月初一日,又称元旦。午夜刚交,就有人放鞭炮。有“初一起的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这天的早饭各家各户都吃甜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希望一年之中生活甜蜜,福寿绵长,太平如意。这早餐第一口多吃面或者鸡蛋,不先喝汤,这也成了习俗。因而有“出门逢下雨是因初一早上喝面汤”的说法。

拓展资料:

平潭人把过春节叫做“做年”。 这个“年”跟其他地方的传说是相似的。相传在太古时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常于岁末出来吞食人畜,人们就把岁末当作一个难关,故有 “过年”、“年关”的说法。平潭人多为中原移民,民间流传的过年习俗,即有中原的古风,又有平潭的特色。

传说,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春节习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5-31
平潭人过春节有下面这些习俗:
1、掸尘
春节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节前就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掸尘日。就是从这天开始到三十日要选择奇数日,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用粽片或草绑在竹竿上,对天花板,墙壁的灰尘掸除干净。除外还要洗门窗、地板、家具等等。就是要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春节。
2、做年仔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俗称“做年仔”。就是要准备过年了。旧社会,长工吃过小年饭,就跟主人给结账下工,回家过年。但店铺伙计例外。他们要拿着主人的帐单上债主门催债,但一般不收钱,仅为通知而以。二十五日开始收钱。直到除夕封门为止,封门后任何人不得叫门收帐。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年货,裁新衣,杀猪羊,蒸年糕,宰鸡鸭,买年画、春联、鞭炮等等。大人忙忙碌碌操心费神,小孩欢欢喜喜期盼过年。
3、分年
在春节前夕,已出嫁的女儿要向父母送年货,平潭人叫作“分年”,其实就是“分送年货”的缩语。新年的头年“分年”的礼物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送猪蹄一副、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第二年后,“分年”的礼物件数不拘。“分年”是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的良好风俗,至今平潭仍然延续。
4、贴春联,挂年画
平潭贴春联挂年画的习俗与其他地方相似。一般要在除夕日前贴好春联挂好画,以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凡在本年度有新丧的人家,春节只贴绿色春联以示戴孝。
5、过除夕
过除夕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吃年夜饭,平潭人称为“三十盲脯顿”,家主人都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做年夜饭,越丰盛越好。但不能做成十道菜,可以是九道,也可以是十一道。一家老小吃完年夜饭后,长辈要向未成家的儿孙辈送压岁钱,叫做分压岁钱。然后全家人围坐一起。促膝谈心,憧憬未来,直至零点,开大门放鞭炮,迎接财神爷。除夕夜还要通宵点灯,取灯明火旺,来年红火之意。
6、拜大年
正月初一日,又称元旦。初一这天的早饭各家各户都吃甜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这早餐第一口多吃面或者鸡蛋,不先喝汤,这也成了习俗。饭后都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留家中接待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要作揖回贺,请客人享用糖果、蜜饯、果品、瓜子,叫“吃甜”。至亲好友给小辈送压岁钱。
第3个回答  2013-07-09
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元旦,俗称“初一早”。有“初一起得早,全年事事如意”之说。午夜刚交,就有人放鞭炮。早餐,各家各户吃线面、“太平蛋”,祈求“太平如意、福寿绵长”。 早饭后大多出门拜年,主人或主妇留在家中接待客人。出门碰见熟人,或登门拜年,则互致“恭禧”、“发财”、“拜年”等语。见来客则敬茶敬果,备尽殷勤。敬果俗呼“请吃甜’。初一晚餐,一般在天未黑前进餐,有“与百鸟归林争比早”的说法,与除夕晚餐相反。 正月初二,平潭旧习,互不串门。传说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岁末,戚继光击溃入侵福清、平潭一带倭寇后,逃难的人们相率回家过年,初一早上见面互道恭喜、互祝平!安后,初二则到受倭害死难者家中吊唁。后来沿袭下来初二一般不串门,成为福清、平潭两;县独有的习俗。平潭解放后,此禁忌渐除。 初三这天,人们继续探亲访友拜年串门。旧时商店、手工作坊也从正月初一放假到初三。平潭一些乡镇沿袭福清习俗“请初三”,即请新娘回娘家。头年“请初三”,娘家要设宴招待女婿和出嫁的女儿。初四是开假日,各行各业均开始照常活动。在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前,平潭还有初七“人生日”、初九“天公生日”、十一日“上彩暝”。旧时平潭各乡镇在正月举行闹社火、做“上元”,自正月十一开始(有的正月初十开始),晚上吃“上彩饭”。许多乡镇按旧例各自规定社日做“上元”,开展文艺活动。城乡各处的寺庙,则抬出神佛巡境游行,俗称“游神”、“走轿”。这种习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消除。 http://hi.baidu.com/fzcid/blog/item/47caef19fa35ba7cdab4bdb4.html
第4个回答  2020-05-13
掸尘
  春节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节前就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掸尘日。就是从这天开始到三十日要选择奇数日,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用粽片或草绑在竹竿上,对天花板,墙壁的灰尘掸除干净。除外还要洗门窗、地板、家具等等。就是要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春节。
  做年仔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俗称“做年仔”。就是要准备过年了。旧社会,长工吃过小年饭,就跟主人给结账下工,回家过年。但店铺伙计例外。他们要拿着主人的帐单上债主门催债,但一般不收钱,仅为通知而以。二十五日开始收钱。直到除夕封门为止,封门后任何人不得叫门收帐。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年货,裁新衣,杀猪羊,蒸年糕,宰鸡鸭,买年画、春联、鞭炮等等。大人忙忙碌碌操心费神,小孩欢欢喜喜期盼过年。这一天还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传说此日灶君要回天庭汇报各家的情况,主人家置灶糖、灶饼给灶君、灶妈送行,年正月初四晚,再贴新灶君图,迎接灶君回来。
  分年
  在春节前夕,已出嫁的女儿要向父母送年货,平潭人叫作“分年”,其实就是“分送年货”的缩语。新年的头年“分年”的礼物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送猪蹄一副、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第二年后,“分年”的礼物件数不拘。“分年”是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的良好风俗,至今平潭仍然延续。
  贴春联,挂年画
平潭贴春联挂年画的习俗与其他地方相似。一般要在除夕日前贴好春联挂好画,以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凡在本年度有新丧的人家,春节只贴绿色春联以示戴孝。
  过除夕
  过除夕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吃年夜饭,平潭人称为“三十盲脯顿”,家主人都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做年夜饭,越丰盛越好。但不能做成十道菜,可以是九道,也可以是十一道。平潭有个习俗,给祖先的亡灵祭祀时供品要摆十碗饭菜,因此给活的人一般不摆十道菜。平潭人在平常点菜都不点整十道菜,就是此因不管你年夜饭多丰盛都要煮一些干米饭叫“隔年饭”,寓意年年吃不完,都有隔年饭。一家老小吃完年夜饭后,长辈要向未成家的儿孙辈送压岁钱,叫做分压岁钱。然后全家人围坐一起。促膝谈心,憧憬未来,直至零点,开大门放鞭炮,迎接财神爷。除夕夜还要通宵点灯,取灯明火旺,来年红火之意。
  拜大年
  正月初一日,又称元旦。午夜刚交,就有人放鞭炮。有“初一起的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这天的早饭各家各户都吃甜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希望一年之中生活甜蜜,福寿绵长,太平如意。这早餐第一口多吃面或者鸡蛋,不先喝汤,这也成了习俗。因而有“出门逢下雨是因初一早上喝面汤”的说法。
  饭后都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留家中接待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要作揖回贺,然后请客人享用糖果、蜜饯、果品、瓜子,叫“吃甜”。至亲好友还给小辈互送压岁钱。这一天,凡在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均应点头致意,还要互相恭喜,互祝平安发财。
  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谁都希望百事遂意,有个好兆头。因此禁忌很多,集中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祈求福佑的心理。
  你可能也喜欢:
  清明吃枣蛋是什么意思
  云南白族怎样过春节
  关于客家人清明节的习俗与风俗
  客家人清明节吃什么食物
平潭春节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平潭人过年一定要做“炊糖粿”和蒸发糕。
  “糖粿”即年糕,就是将糯米和大米按一定比例浸透,磨成浆后装袋压干,以此为皮,以糯米饭加红糖为馅捏制而成。
  “糖粿”的主料和皮相似,和以糖油,经过手工拌匀,衬以天然的粿叶,在蒸笼中蒸熟即成。这个过程统称炊糖粿。早年福州地区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做、炊糖粿。
  发糕和糖粿都是粗饱食物,在物质不丰的时候,“伲囝哥”(小孩)还是吃得“没饱没厌”。煮了的吃,没煮的“生糖粿”、“隔盲(夜)”也吃。如今生活水平提高,食物丰富了,做、炊糖粿只是出于民俗的需要,自家做、炊糖粿的渐渐少了。一些小商人,做了到街上卖,过年时各饮食店大量供应糖粿,街居人家就省事了。
  发糕,以面粉为原料,制作相对简单,主要是把面粉发酵,然后放在蒸笼上蒸,发糕蒸熟后,变得胖乎乎的,上面点有红点,很是喜庆。有的主妇为图来年吉祥发家,都会在年三十晚上在发糕上摆上几张百元的人民币,以求来年大发之意。无论是“炊糖粿”还是蒸发糕,都要说吉利话,小孩子在旁边也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糖粿”和发糕蒸好后,放厅堂的供桌上,到初四“开假”后才能切开吃。
  【初一这一天,平潭民间禁忌有】:
  忌扫地:怕扫掉财气。后来改成从大门口往里扫垃圾,不往外倒,等初四“开假”后倒。
  忌操刀:恐动刀不吉。这一禁忌是防止初一日不慎伤了手脚,破坏节日的欢乐气氛。忌不吉语言:免招晦气。实际上是怕人们语言相左,产生争执,有伤和气。
  忌打骂小孩:怕哭声不祥。这一天大人都尽量满足孩子要求,让孩子过得愉快。
  忌讨债:大喜的日子不为难别人。体现平潭民间素有仁爱友善的古风。
  忌吃稀饭:以防止出门逢雨。
  忌打碎碗碟,以防不祥之兆。
  这些禁忌虽无科学道理,但新年讨个好兆头,过个欢喜吉祥年,人们都愿意遵循。
  拜初二古称拜新座。这是民间节假日间吊唁死者、安慰死者家属的活动。凡上一年有逝去成人的家庭,这天都给亡灵设灵位,让亲朋好友来吊唁。初二日吊唁死者,这一风俗唯平潭福清独有。传说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年底,戚继光击溃了入侵平潭、福清的倭寇后,逃难的人们回家过年,初一早上见面互道恭喜,互祝平安后,第二天,就到死难者家中吊唁。沿袭下来,成为平潭福清独有的风俗。在平潭初二一般不上亲友家门拜年。
  开假
  初四开假,说明春节假期结束,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市场、商场清早就放鞭炮开门营业,渔、农民整理渔具、农具准备生产,在外工作打工的人启程返回工作单位。年前蒸的发糕(不同于年糕,是用面粉和少量的地瓜粉加糖发酵蒸熟,外形似年糕)在开假这一天才能“开笼”(用刀切开),重新蒸熟享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