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的主题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刺青》是融合了当下流行元素的电影集合体,并注入了商业化的视觉运用使其附着在文艺片的构思风格上,让现实和梦想衔接的恰到好处。尽管大多数的观众都被影片大胆而唯美的同性之间缱绻缠绵的镜头所吸引,视为感受到的最大震撼。可是我认为,这只是导演为了配合主题所精心设计的包袱,不能简单视为情色。(呵呵,不过真的很美很吸引人呢)   这部片子上映以来,同样受到贬褒不一的回应,单我个人感觉,《刺青》是一部运作非常成功的商业化文艺片。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的亚洲电影尤其是台湾影片并不景气,选题不是曲高和寡就是落入俗套,很难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台湾缺乏大陆香港那样大机构大制作的首笔和魄力,从事电影事业的人都要面临各种生存的挑战和选择,文艺片也好商业片也好,市场决定了一切,使得个人风格与现实结果往往背离。焦雄屏曾说过台湾电影能破一百万就开香槟了,真的好可怜。连像蔡明亮、杨德昌、侯孝贤这样非常强调个人意志的大导演也不能幸免,可见台湾电影与本土文化脱离的严重态势。我想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还是对电影理想化的现实定位和整体考量的问题。很多题材实际上决定了电影三分之一的成功因素,剩下的便是构思组合的合理性(包括演员、台词、故事逻辑、场景等等)和完美的镜头运用技巧,任何高深的理论都代替不了这些智慧火花的迸发。   《刺青》定位在文艺片里,却又不局限于此,导演非常聪明地将人物角色、现实背景、叙事手法、拍摄技巧与自己所要传递的个人主旨十分到位地铺展开,从各个细节上力求突出主题的寓意所在,先是找到了一个恰当的集合点,然后再将集合点逐一放大的过程。所以,整部片子始终围绕她所表达的人性折射的暗喻,不同人物穿插并没有带来多少的松散,视觉感官非常好,有些地方甚至可以成为一个点睛之笔。比如小绿在电脑前正要搔首弄姿履行她做为视讯女的工作时,突然瞥见瞎眼奶奶无意挡在了摄像头的面前旁若无人地吃水果,手忙脚乱跳下床化解的样子特别逗,这也是对通片流露着淡淡感伤情绪的一种调剂吧。尽管在故事叙述上稍嫌拖沓,引来质疑声,但无妨影片的统一,导演原本就想运用插叙手法来达到讲故事的目的。这部影片获得票房成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周美玲对电影语言情绪的准确清晰地表达以及在整个影片运筹掌控上的能力,从这一点上,我很欣赏她,因为并不容易做到。   首先《刺青》确定了观众想要获取的题材需求:同志之爱,刺青标记,视讯女,纯挚地情感纠葛……无一不是贴近生活的却又游离大众主题之外的内容,决定了电影的可视性。接下是故事桥段的紧紧相扣和唯美构图地缓缓展开令人无法抗拒。周美玲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唯美的视角,将一切原本灰黯挣扎颓废的人物演绎出另一面的单纯质朴来,使整部片子始终贯穿着青春萌动所散发出来的纯纯的,带有灼伤的困惑与忧伤,我感觉处理的很好。现实世界自然充满了丑恶虚诈,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多面性格,这是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事实,倘若可以在无奈的处境当中调动出纯真美好的一面应该不是件坏事,至少对美的崇尚人人平等。我曾经看到其它有影响的另类电影,粗俗暴力的镜头太多(倒不是反感写实),这种大量积累反而会让人看了很不舒服,难得有准确的回应。   《刺青》另外最大的卖点是选对了演员。我一直认为大陆的演员最具专业水平可惜缺少了几分味道,香港的演员最有气质却少了一种内在的文化底蕴,台湾演员很感性就是太没个性。往往有些具备先天条件的电影在角色选择上可以决定最后的胜败,而《刺青》便是如此。我对两位演员先前都不太了解,杨丞琳只看过她与吴宗宪阿雅主持的《我猜》,早期真的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属于单纯又木讷的乖女形象,似乎专门为了衬托其它出位主持所作的特意点缀。这次她表演的非常到位自如,把一个小女生冒着傻气,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执着追求犹如彩色泡沫般炫丽脆弱的错位爱情演绎的颇有几分神似,令人不觉心生怜惜,实在想不出还有谁可以配合这般早熟的心理年龄和少女的外表来诠释这个角色了。   当然,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莫过于梁洛施了。只有18岁的女孩子在萤幕上怎么可以做到那么冷静内敛?!而且真的很漂亮!是和刘亦菲截然不同的美丽,香港真的是出气质美女的地方啊。上网查了有关她的资料,很单纯倔强的一个女孩,如果单看以往的片段很难将她与帅性十足的竹子联系到一起,不过棱角分明的脸的确具有中性的阴柔之美,尤其中学时期的形象已是无人可代替。作为影片重头戏的床戏因为梁洛施的倾情投入反而看不到同性之爱的尴尬别扭,甚至超过了男女之情,更难以让旁观者参杂邪念,在那首散发着忧伤曲调的歌声中“月光静静 薄暮笼罩小茉莉 等候著你 走进我的梦里……”那么悸动的生命呼唤怎能抗拒?有的只剩呆呆地感动。周美玲,太厉害了,把一个清纯美丽的女孩子调教成这般刚毅柔情,无言。   不过,梁洛施的可塑性真的超出想象,正因为只有18岁,人生的阅历还来不及累积提供参考,犹如白纸一张,这恰恰成全了这个角色的完美,(包括《伊莎贝拉》)我非常看好她日后的发展,在香港,她的条件可谓独一无二,只是看到疯狂支持的粉丝太着迷竹子的形象,这对于戏路宽广的梁洛施来说实在有失体恤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0
珍惜眼前人。过去的东西,就让其像刺青一样默默而深刻地留在生命。就如夕夏和沈家白的爱情一样。夕夏已经错过了沈家白,她不能再错过春天,她要懂得珍惜。
第2个回答  2013-07-10
【导演阐述:每个刺青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秘密】
人性很脆弱,常进行着种种“仪式”而不自知,这些仪式其实是人性必需品,以渡过生命、缝补伤痛与破损,得以继续把生命延续下去。刺青这个仪式,贯穿了影片中所有人物,也指涉着人性深处脆弱的灵魂。
电影里,竹子的师父说:“做为刺青师,你必须了解每个刺青背后的秘密,却不能说破它。”刺青师竹子以刺青痛楚,让自己受创的心不那么痛;网络情人小绿,藉由虚拟网路里的幻象与捏造,活在自己创造世界里。
每7.7个年轻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刺青。我希望观众可以经由此片,感受一场美丽、紧张、震撼、感动历程,然后心里带着微妙充实,唤起自身似曾相识的回忆。刺青绝对不只是年轻人流行的肤浅,表像下深藏着的秘密,正温柔抚慰着人性的灵魂。
我撰写《刺青》剧本的灵感,源自于过去我拍摄几部纪录片经验。我对这些被社会视为“边缘人”的拍摄对象,有着极深刻情感认同。因为在我的价值观里,道德是非界限是模糊的,不该被武断地分化。《刺青》主题其实跟我过去作品类似,它们都在探讨边缘人格和人性脆弱一面——我们的社会常把刺青视为叛逆、标新立异的象征,但在片中刺青偏偏是处理伤痛的仪式,两个主角各自替记忆里创伤找到出口,掩饰生命中脆弱本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