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心

主题班会

道德就是人类应该遵守的理法;更清楚一点说:我们良善而合理的行为就被称为道德。这种良善合理的行为,如果仅属于个人的,就叫“私德”。如果是有益于社会人群的,就被称为“公德”。人生在这个社会上,私德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公德实在是更重要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有为社会谋安宁,为人群谋幸福的精神,这种精神,叫做“公德心”;今天的“道德教育”,我就是要跟大家来谈谈“公德心”。
 为什么我们要有公德心,要为社会谋安宁,为人群谋幸福呢?要知道,人群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而个人是全体人群社会的一分子,所以个人与人群社会的关系很密切,而彼此的互相影响也很大!人生的意义,实不应该专为一个人的享受着想,必须为人群社会谋求幸福;这并不是轻个人而重社会,实在是因为所谓人群社会,也就已经包括了个人;人群社会能够得到幸福,个人的幸福也在其中了。如果每个人都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精神,不肯为社会谋幸福,结果,个人的幸福也不能得到。如果我们从损害了人群社会的幸福中去求获个人的幸福,结果,社会被害,个人也蒙受其害。这就是所谓“利他则成自他两利,害他则成自他两害”的道理。
  几年前,本邦一个小市镇附近,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
  有赵、魏、马三家,毗连居住在一座木板建筑的排屋;赵家住着赵先生和赵太太,是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妇;魏家有两兄弟,和他们的太太住在这排屋的中央一间;马家住着三兄弟,都是还没有结婚的王老五。
  有一天晚上,赵家突然发生火灾,起初火势不大,赵先生忙着救火,赵老太太赶快跑去屋外喊叫,恰巧魏家的两兄弟都不在家,两位魏太太听到喊救声,急急忙忙地跑出来,看看赵家的火,已经烧到屋顶了;可惜女人胆小力弱,帮不了忙,她们心想:马家三兄弟年青力壮,只有他们才是理想的火灾救星了;因此他们赶快到马家叫门,喊醒了正在甜睡中的马家三兄弟;哪里知道这三兄弟都是一样的自私,一点公德心都没有,不肯帮忙人家救火;虽然这位魏太太再三求情与劝请,还是无动于衷。结果,赵家屋顶上的火势越来越大了,很快地蔓延到魏家,而由魏家烧到马家来;到了这时,那自私的马家三兄弟才着急起来,忙把东西搬出门外去,可是东西还没有搬完,大火已烧到前门了。这一排三间板屋,没有几久,被烧得一干二净了。
  从这一火灾不幸的事,可以看到公德心是多么的重要的!马家三兄弟如果有公德心,马上出来救火,帮了人家的忙,实在自己也免受损失。可惜他们自私,不肯帮人家的忙,结果人家固然受害,但他自己也受到损失。
  其实,人群社会是一个缘起互相的关系网,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可以离开别的事物而单独存在,社会上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其它的人而单独生存;所以,我们必须要养成公德心,时时关心到大众的利益;不要把私人的利益看得太重,而忘记了我们所依存的社会群众;应该将个人融化在社会群众中,去为社会群众谋福利。
  从前有个县长,有一天到乡村去视察,他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公公,弯着腰在路旁种树。
  “老伯!您辛苦了,您在种什么树?”县长走近去问道。
  “噢!”老公公抬起头来看是县长,忙放下锄头,向县长行礼,然后微笑地答到:“我种的是松树,这树长大了高大郁茂,树下可以乘凉。”
  县长向老公公打量了一番后,很关切地问道:“看来你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这树对你到底有什么用?”
  “人,不应该只为自己打算,而忘记了社会群众!”老公公温和而坚决地答到:“竭尽自己的所能,去做利益人群社会的事,这是做人应有的责任!我种这树,并不希望它长大后,给自己享受,而是希望它将来长大成荫能供给公众人士在树下乘凉的。假使每个人都只为自己个人着想,而忘记了社会群众,都只顾着眼前的事,不关心将来的事,那么我们的国家社会,将来怎能达到繁荣与进步呢?”
  县长听了老公公这一番话,若有所悟地点头说道:“老伯!我今天真是领受你的很多教益了。你说得对,你做得好,你的言论跟行为一致,许多大学者都不及你,你的确可以做大众的模范。”县长很恭敬地向老公公行个礼,然后离去。
  各位!老公公知道一棵松树从种植到长大成荫,起码是要几十年,将来在树下乘凉的,一定是后一辈的人,他自己根本就没有份儿,但是,他要去种,他要认真地去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了解到人群社会是缘起互助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老公公就是真正将个人融化在社会群众中,去为社会群众谋福利的。他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公德心,实在是值得大家学习.

但是现在的社会发展真的可以让人深思!!!不平衡,不民主,不道德,遍地都是!
反正一句话:好人真的很难做!!!但是做自己喜欢的,管他娘的!问心无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公德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更为重要。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和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功能,对于培养人的高尚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公德的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事关重大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由国家提倡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是在人们日常的公共活动中,应当遵守、维护的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守则。  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类为维系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也体现着一个人内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体现着他尊重人、关心人, 以及文明交往的风度和艺术。讲文明礼貌,能促使人们之间团结友爱,既有利于社会,又可以美化生活。  助人为乐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的帮助而存在,也不能脱离他人的关心而生活。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公民要关心、爱护和保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和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指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还包括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等广泛内容。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多,保护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维护子孙万代的根本利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又一基本要求。对于一个公民来说,是否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纪律观念强不强,法制意识强不强,体现着他的道德风貌。遵纪守法同时也是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  社会公德的主要特点是:  ⑴ 共同性。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公共成员准则。  ⑵ 群众性。社会公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  ⑶ 继承性。它是前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而又代代相传的维护正常生活秩序的经验结晶。  我国宪法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公民的义务,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我国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