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

如题所述

公元2~5世纪早期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它是由护教者根据圣经,利用古希腊罗马哲学特别是 新柏拉图学派 斯多阿学派 的学说建立起来的。所谓教父,是那些既宣讲又著作的护教者,他们对制订和论证基督教教义作出了贡献,因而被尊称为“教会的父老”,简称“教父”。教父哲学因此而得名。

教父哲学主要是以哲学论证神、三位一体、创世、原罪、救赎、预定、天国等教义。 教父们根据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了神真实存在的论断,认为肯定一个判断的真或假,不在于主观意识,而在于依据客观真理。判断这一事实本身证明了真理世界的存在。同时,变化不定的感性世界这一现象本身也表明它所依据的永恒不变的精神世界的实在性,感性世界的存在无疑是渊源于精神世界的实在性。所以,真理的精神世界必然存在,而且必须首先独立存在和永恒存在。无论人们掌握与否,都无法予以否定。这真理的精神世界就是 神 。人类的思维是可以本能地直观到神的。
所谓“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最初是在查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区的附属学校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哲学。这些学校是研究神学和哲学的中心,学校的教师和学者被称为经院学者(经师),故他们的哲学就被称为经院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说,虽然教父哲学是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组成部分,但是实际上它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旧文明,经院哲学才是真正属于新世界的日耳曼民族的哲学形态。
通常我们可以把经院哲学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经院哲学仍然是奥古斯丁和新柏拉图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中期是经院哲学的繁荣时期,亚里士多德逐渐成为哲学的最大权威,晚期是被看作异端的唯名论盛行的时期,经院哲学式的理性主义从此一蹶不振。
经院哲学所研究的问题:
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使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派别:一些哲学家主张普遍的共相是真正的实在,殊相或个别的东西不过是现象,而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不过是概念、语词而已,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前者被称为“唯实论”(realism)〈实名论:观念和一般概念构成我们实际的存在;人之觉官易受欺骗,唯独启示的真理才是可靠的。因此,人必须藉着研究与运用理智,方能求得真理。〉。后者被称为“唯名论”(nominalism)〈唯名论:观念或概念不过是实在事物的名称而已。真实乃存在于各个具体物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