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侵蚀 即水蚀,主要类型有面蚀和沟蚀(见彩图)。 面蚀是降雨和径流使土层比较均匀剥蚀的一种侵蚀现象。面蚀的强度虽小,但分布面积最广,危害较大。面蚀包括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①溅蚀:雨滴直接打击地面,使土壤的细小颗粒从土体表面剥离,并被溅散跃起的水滴带动而产生位移的过程。溅蚀使土壤结构破坏,并使土壤渗透能力减小增加径流的冲刷搬动能力。②片蚀:在地面径流非常分散、流量和流速都不很大的情况下所引起的土粒比较均匀流失的过程。片蚀一般发生在地面比较平缓的地段。片蚀使土层变薄、土质变粗、土壤肥力减退。③细沟侵蚀:坡面径流逐步汇集成小股水流,并将地面冲成深度和宽度一般均不超过20cm的小沟的侵蚀过程。细沟分布密度很大,细沟面积占地面的百分数有时可达50%以上,但可为耕耘作业填平。细沟侵蚀对农业的危害较大,不但能冲走肥沃的表土和种子,同时使作物根系裸露,减产严重。 沟蚀是坡面径流冲刷土壤或土体,并切割地面,形成固定沟道的侵蚀现象。沟蚀主要分布在土地瘠薄、植被稀少的半干旱丘陵区和山区。沟蚀对土地的蚕食作用极大,并且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沟蚀可分为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和河沟侵蚀等。 水力侵蚀的强度,决定于土壤或土体的特性、地面坡度、植被状况、降水特征及水流冲刷力的大小等。少数几次大暴雨引起的侵蚀量,往往占年总量的主要部分。 风力侵蚀 也叫风蚀,是以风为动力,使土粒、风沙粒脱离地表,并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风对土沙粒的吹移搬运有三种形式。①扬失:粒径小于 0.1mm的粉沙、粘粒,可被风卷扬至空中,随风悬移;②跃移:粒径0.1~0.5mm的沙粒,以跳跃式向前移动;③滚动:粒径0.5mm以上的较大颗粒,沿地面滚动或滑动。除干旱、半干旱地区外,在湿润地区无植被保护的裸露沙质土壤及沿海的沙地上,也能发生风蚀。风蚀使肥沃的表土吹失,使作物幼苗遭受机械和生理的损伤;被搬运的土沙还掩埋道路、 村庄、 农田;进入大气中的细土粒对人体有害。在风蚀比较严重的地区,由于表土层中细小颗粒被吹失,或土壤原有沙质层裸露地表或被风沙覆盖,将引起土壤沙化,经风沙堆积还可形成沙丘。 影响风蚀的因素有气候、地表状况、土壤质地及植物生长状况等。风速及其吹袭的持续时间,直接影响风蚀。植被削弱风的功能,增加地表粗糙度,可减轻风蚀。 重力侵蚀 坡地表层土石物质,在自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发生移动和堆积的一种自然现象(见彩图)。根据土石物质破坏的特征和方式,重力侵蚀可分为崩塌、崩岗、滑坡和泻溜等类型。重力侵蚀常见于坡度陡峻的山地、丘陵、河谷和沟谷的坡地,以及人工开挖渠道和路堑的边坡。重力侵蚀破坏耕地,掩埋庄稼,摧毁城镇、村庄和厂矿,破坏交通,并为河流和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一定危害。发生重力侵蚀的条件有:土石松软破碎、坡度陡、缺少植被等。在这些条件下,当受到地震、降水、径流、冻融、地下水以及人工挖掘和爆破等作用时,便会激发重力侵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