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人容易产生什么心理问题?

如题所述

缺爱的人容易产生什么心理问题

1、讨好型人格。

表面看起来很独立的人,只要认真投入了一段关系后,就会出现不自觉讨好他人的倾向。

倾向也许并不明显,甚至当时没有发现,却一直真实的存在着,比如他会慢慢变成你喜欢的风格,说一些你爱听的话,做一些会令你开心的事,会委屈自己来顾全别人的心情。

2、敏感多疑。

从小缺爱的人,不会轻信他人的时候,通常会考虑很多,会自己设定各种的可能性。会自己构筑出很多的阻碍来阻止自己去轻信他人。

3、盲目付出。

一旦产生了信任感,这类人就会放下所有的防备会全心全意地付出所有,哪怕一段关系分开了、变淡了,反而会更加的覆水难收,明知结局是条死路,也会一如既往的认真对待,默默承受。

4、将别人放在首位。

自私对他们而言是很不道德的行为,他们习惯将别人的心情和立场优先来考虑,着重关注对方的情绪态度和心情变化,如果自己的需求与他们产生分歧,他们基本都会选择成全对方来委屈自己,他们觉得无愧于心的做法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才会被对方所认可,从而才能得来认同和回报。

5、不喜欢接受给予。

不希望让对方付出过多,也不习惯他人的一味示好,即是你送我一个礼物,我就要找机会,去还这个人情。在他们心里,一段关系要尽可能的维持平衡。

6、对感情的患得患失。

由于从小缺爱的经历,令他们对人世间的所有感情都保持谨慎,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进入焦虑和恐慌的情绪中,其实在幸福来临的时候,他们也会在担心何时会消失,所以在感情中从小缺爱的人要比正常人更累,也在乎的更多,但这往往只会起到反作用,反而会令对方感到窒息,自己也会感觉很疲惫,费力不讨好。

7、习惯性拒绝。

他们满足于情绪所造成的价值,即是当对方,还没有明确的去做什么,只是说出了自己所想做什么的动机,他们就会马上很懂事地去否定和阻止。例如:不用,我自己可以;谢谢不用麻烦了。这种其他人给予的情绪价值,有些即使并不是真心的,依然会让他们很感动,并愿意为之去付出。

8、对自己不自信。

凡是缺爱的人基本都是自卑的人。从小的缺爱,基本来自于原生家庭的缺失,或者是父母的疏离、否定以及认知偏差,于是长大后他们会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信心,和同龄人比也没有胸有成竹的气魄,他们也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消极,迷茫,恐惧等心态变化。

9、在感情上不够成熟。

他们好像永远被感情所困,还会很情绪化,往往看起来心事重重,理智缺失和自控能力较差,其他人都很容易想开的一件事,在缺爱者眼里就是一种压力,甚至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这是因为缺爱的人自我意识感较重。童年的经历使她们更容易将事情的发展归咎于自身原因而非客观原因,好比说情感上受挫,他们会认为是自己不值得被爱。事业受限,他们会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生活不顺,他们会归咎于自己命运坎坷。

这种思维会令他们经常的自我责备,自己产生悲观情绪而耽误正常的生活秩序。

10、面具上的坚强。

缺爱的人在表现上却会显得坚韧,无坚不摧,反复一切都不在话下,也不需要他人的帮助,会表现的大大咧咧,心胸宽广,但是他们自己很清楚,哪些缺点是不能被接受的,然后在生活中就会刻意的收敛,所以常被人觉得不真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9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单正巧:

记得以前心理老师上课的时候,讲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孤儿院里刚出生的一个婴儿,只是给其喂奶喂水,而从来不抱孩子,这个生命很快就夭折了,我把这归为最大程度的缺爱。

缺爱若发生在生命的早期,比方说0到3岁,往往这类孩子的父母呢,是冰箱父母,通常冰箱里是有菜,有食物可以吃,但是是没有温度的,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呢,可能会有三大类的问题发生,最严重的就是精神病,就比方说,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等,第二类是人格障碍,就是各种人格障碍,相对轻一点的呢是神经症。

最重的这类,容易患精神病的呢,往往伴有家族遗传史,直系亲属里都有不正常的病人,尤其是母亲,如果有问题,往往会制造精神病的孩子。

第二类就是人格障碍,这类人呢,可以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很多种,他们也表现得,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说边缘型的,他就通常会有以下几大特征。通常体验到情绪调节的困难及不稳定的情绪。行为调节方面有困难,表现为极端有问题的冲动行为,第三,认知调节方面有困难,在压力情境下有时会导致出现非精神病性的想法和感觉方面的困难。四是自我感觉调节的困难,第五是调节人际关系有困难。

分裂样的人格障碍的一个特征,就是淡,不愿意跟任何人联系。比方说,他缺个东西,他宁愿打的去买,再回来,他也不愿意跟身边人借。分裂型的人格障碍,一个字就是怪,他的行为很怪异,比方他要向你借东西,同你鬼扯半天,然后才说出他的意图。

如果早年缺爱不太严重,即便父母不管,还有直系亲人相对关爱,他表现的就是神经症的症状,比如说抑郁症、焦虑症。

以焦虑证为例,儿童焦虑症往往分为三型:分离性焦虑,过度焦虑反应,社交性焦虑。分离性的焦虑,多见于学龄前期的儿童,当与亲人分离时产生不切实际的,反复担心亲人可能会遭受意外,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复返,因而表现过分的烦躁或者惊恐不安,持续要求待在家里,不愿意离开亲人,不愿意上幼儿园或上学校,勉强送去,也是表现哭闹挣扎,并有躯体不适,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闷等,病程可持续数年。

过度焦虑反应:表现对未来过分担心,忧虑、不切实际的烦恼。如担心完不成学习任务啊,担心学习成绩差呀,怕黑暗呀,恐惧孤独啊,常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闹情绪,表现不安焦虑烦恼,本病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女孩较多,病前性格为胆小、多虑,缺乏自信心,对事物反应敏感,同时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

社交性的焦虑,又称回避性障碍,每当与人接触谈话的时候会紧张,害怕、局促不安,幼儿当接触的陌生人或到一个新的环境,就会出现持久而过分的紧张不安,烦躁焦虑的情绪,甚至采取回避行为,此类患儿恐惧上幼儿园怕见老师和同学,若父母强行送去,由于焦虑心情,常孤独一人站在墙角,表现出社交和适应方面的困难。

所以说一个孩子,0到3岁的抚养异常的关键。因为我们人类,跟其他动物不一样,我们在越小的时候吃喝拉撒睡,所有的都需要另外一个人的帮忙,就是说这个第一抚养人是我们早期获得安全感的来源,如果频繁地换抚养人,这孩子就缺乏安全感,也就是说缺爱,他就很难,对人建立信任,很难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很难有稳定的情绪。所以说,当妈妈的,如果你决定要孩子,一定要克服万难,在0到3岁的时候陪伴他。有句话说要想孩子独立,首先要他依恋,有很好的依恋关系。依恋关系,这是他以后建立亲密关系,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没有这些后面都很难建立。所以说,心理的高楼大厦也是从生命的早年开始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说得真的有道理。

我自认长得还不错,在学校成绩也名列前茅,还有被同学们称做过“校花”。处处受到老师同学的喜欢,就是那次学校周年校庆,我代表学校作演讲致词,一下成了名人。走在学校路上谁都认识我了。一个长得漂亮,成绩又好的女生,肯定过得很幸福吧,你们想错了。其实我是个特别缺爱又自卑的女生,因为我是出生在重男轻女且有家暴的家庭里。

我真的不愿回忆我的家,它带给我的都是痛苦的记忆。爸妈生了两男两女,个个长得招人疼爱,在别人眼中真是很完美幸福的一家。如果好好培养成材,那是多么幸福的事。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从我懂事起,我就看到妈妈经常被爸爸打骂,我们在旁边帮妈妈,他就跟着一起打骂我们,小孩不懂得爸爸为什么要骂我们?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作为家中长女,年纪小小就懂得了什么是忧愁,什么是难过,也许不幸福的小孩都是比较懂事吧。因为小孩有四个,妈妈一个人通常都照顾不过来的,弟妹都才几岁,我根本得不到妈妈的疼爱,至于爸爸,他每天不骂我们就是万幸了,每天都害怕看见我的父亲,我也从不敢叫他一声爸爸,真的叫不出口。害怕他,直到现在还是叫不出那个字,但是在心底里,我还是爱他的,毕竟他是我的父亲。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了,虽然我成绩不错,但是却缀学了,不是家里没钱交学费,而是他们说,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会算数就行了,就这样我离开了我最爱的校园,也离开了那个不值得留恋的家,来到了深圳,开始了我新的生活,打工养活自己。那年我18岁。

不得不承认不幸福的家庭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我经常会一个人难过,总是觉得心头有一块大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总是开心不起来。总是会莫名的忧伤,也不爱和同事聊天,和他们在一起也插不上话题,不知说什么好,别人聊得哈哈大笑,我却觉得一点都不好笑,我想不明白别人为什么每天可以活得那么潇洒,经常出去买漂亮衣服 ,大包小包的带回来,而我唯一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工作,赚钱回家给妈妈做生活费,我什么也不舍得买,除了包吃包住,我的工资全寄回去给了妈妈。每天过得很累,很辛苦,工作睡觉是我的全部,没有朋友,没有爱好,没有年轻人的活力,激情,总是心事重重,那年我19岁。这也许就是缺爱中长大的孩子吧。

我只想说不幸福的家庭对小孩的影响太大了,家庭不幸影响了我的一生,我现在也已中年,终于才明白更深的道理,回首我这十年走过的路,才总结出我的失败:我性格内向,自卑,不合群,不懂怎样和人交往,不懂怎样去爱一个人,不敢去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相信别人是真心爱我,没有安全感,独来独往,不喜欢交朋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从来没真正开心过,我不知道什么才是快乐幸福。从小扎根在骨子里的自卑不快乐,让我总是很压抑,我活着的每一天,都是逼自己拼命赚钱,活着就是为了工作,我从没有体会过活着的快乐。 总是想努力去奋斗,希望能够有一天做个成功的女强人,也许成功才能让我的信心增加,证明自己过得别人好。我想,只能成功的那天我才会真正快乐起来吧。

所幸的是,我通过后天自己的努力学习,从书本找答案,明白了很多的人生道理,性格也慢慢往好的方向改变,现在我能够在这里发文章,让更多人认识我,说明我正在成功的路上。

最后我想说,孩子是上天送给你的小天使,好好爱他,让他幸福成长,培养他做个有用之材。

我也是一个从小就缺爱的人,从我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来看,缺爱的人会产生一些不太好的心理比如:

1、性格内向

拿我个人来说,从小父母感情不和,从记事起映入我脑海和眼帘的是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和打架,不仅父母之间如此,爸爸和叔叔间,都经常不知道因为什么吵得不可开交。生活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没有人在意我是否孤单,在意我的心理冷暖,似乎所有的人只关心与自己有利的东西,只要一言不合就开吵。久而久之,我觉得没有人关心我,没有人真正在意我,特别当看到别人家的父母对孩子很关心时,我就会莫名的心里难受,会在心里自己和自己对话,我要是有这样的父母该多好,父母要是也能这样在乎我改多好。所以久而久之,我学会了沉默,不愿意和人说话,有什么事都憋在心理,没人问我,我就不说。

2、极度敏感

缺爱的人,心是很敏感的,尤其是从小就一直缺爱的人,心不是一般的敏感,而是极度的敏感。他们能最先察觉周围的异样,能很准确地一眼辨别某个人是否在说谎,某个人是否人品端正,某件事是否合乎常理。难道这样不好吗?好是好,但是这样的人往往有着一颗玲珑玻璃心,特别容易碎,往往一点小事就会让他们的心理承受不了,甚至会做傻事,比如:自杀、犯法、抑郁等。

3、胆小柔弱

缺爱的人,有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行为和心理都担小,外貌柔弱。如果是女孩子,胆小柔弱还可以说得过去,但是要是男孩子就不好了。男孩子的话,就会遭受身边同学、朋友的嘲笑或挖苦,说她不像男人样,缺少男人该有的阳刚之气,如果是到了适婚年龄的话就会面临找不到女朋友的危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27
缺爱的人一般指内心深处存在着情感缺失或者心理创伤的人,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爱而产生以下一些心理问题:
1. 自我价值感低:缺爱的人通常会感觉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缺乏自信和自尊心,总是需要不断地证明自己。
2. 依赖性:因为他们曾经缺乏爱,缺爱的人可能会对那些给予他们爱和关注的人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希望能够得到持续的关注和照顾。
3. 焦虑和恐惧:因为他们曾经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注,缺爱的人可能会感到害怕和焦虑,担心被抛弃或被拒绝,对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的困难。
4. 抑郁和忧伤:缺爱的人可能会因为内心的缺失而感到长期的抑郁和忧伤,对生活缺乏兴趣和动力,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无望。
5. 自卑感:缺爱的人可能会对自己的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自卑感,认为自己无法达到别人的期望和要求。
6. 攻击性:缺爱的人可能会对那些他们认为不够爱他们的人产生攻击性,试图保护自己,掩盖内心的脆弱和不安。
总之,缺爱的人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但通过心理治疗、自我探索和成长,他们可以逐渐克服这些问题,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健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