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职文言文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1. 文言文弟子职翻译及答案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

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

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毋虚邪,行必正直。

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

夙兴夜寐,衣带必饰;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

原文翻译先生施教,弟子遵照学习。谦恭虚心,所学自能彻底。

见善就跟着去做,见义就身体力行。性情温柔孝悌,不要骄横而自恃勇力。

心志不可虚邪,行为必须正直。出外居家都要遵守常规,一定要接近有德之士。

容色保持端正,内心必合于规范。早起迟眠。

衣带必须整齐;朝学暮习,总是要小心翼翼。专心遵守这些而不懈怠。

这就是学习规则。少者之事,夜寐早作,既拼盥漱,执事有恪。

摄衣共盥,先生乃作。沃盥彻盥,泛拼正席,先生乃坐。

出入恭敬,如见宾客。危坐乡师,颜色毋怍。

原文翻译少年学子的本分,要注意晚睡早起。晨起清扫席前而后洗手漱口,做事要注意恭敬谨慎。

轻提衣襟为先生摆设盥洗之器,先生此时正起。服侍先生洗完便撤下盥器,又洒扫室屋摆好讲席,先生便开始坐入讲席。

弟子出入都要保持恭敬,其情景如同会见宾客。端正地坐着面向老师,不可随便地改变容色。

受业之纪,必由长始;一周则然,其余则否。始诵必作,其次则已。

凡言与行,思中以为纪。古之将兴者,必由此始。

后至就席,狭坐则起。若有宾客,弟子骏作。

对客无让,应且遂行,趋进受命。所求虽不在,必以反命。

反坐复业。若有所疑,奉手问之。

师出皆起。原文翻译接受先生讲课的次序,一定要从年长的同学开始,第一遍这样进行,以后则不必如此。

首次诵读必须站起身来,以后也无需如此。一切言语、行动,以牢记中和之道为准则,古之将成大事者,一定由此开始。

后到的同学入席就坐,旁坐者就应及时站起。若是有宾客来到,弟子要迅速起立。

对客人不可失礼,边应边走,快进来向先生请示。即使来宾所找的人不在。

也必须回来告知。然后回原位继续学习。

学习中若有疑难,便拱手提出问题。先生下课走出,学生一律起立。

至于食时,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衽盥漱,跪坐而馈。

置酱错食,陈膳毋悖。凡置彼食:鸟兽鱼鳖,必先菜羹。

羹胾中别,胾在酱前,其设要方。饭是为卒,左酒右酱。

告具而退,奉手而立。三饭二斗,左执虚豆,右执挟匕,周还而贰,唯嗛之视。

同嗛以齿,周则有始,柄尺不跪,是谓贰纪。先生已食,弟子乃彻。

趋走进漱,拼前敛祭。原文翻译及至用饭之时,先生将食,弟子把饭菜送上。

挽起衣袖洗漱之后,跪坐把饭菜献给师长。摆放酱和饭菜,饭桌陈列不可杂乱无章。

凡一般上菜程序:肉食之前,必先上蔬菜羹汤。羹与肉相间排列,肉放在酱的前方,其席面应摆成正方形状。

饭则上在最后,左右放漱口用的酒、浆。饭菜上完即可退下,拱手立于一旁。

一般是三碗饭和两斗酒,弟子左手拿着空碗,右手拿着筷勺,将酒饭轮流添上,注意着杯碗将空的尊长。多人空碗按年龄分别先后。

周而复始,用长勺就无需跪着送上。这都是添饭的规章。

待先生吃饭完毕,弟子便撤下食具。赶忙为先生送来漱器,再清扫席前并把祭品收起。

先生有命,弟子乃食,以齿相要,坐必尽席。饭必奉擥,羹不以手。

亦有据膝,毋有隐肘。既食乃饱,循咡覆手,振衽扫席。

已食者作,抠衣而降。旋而乡席,各彻其馈,如于宾客。

既彻并器,乃还而立。原文翻译先生吩咐之后,弟子才开始进餐。

按年龄坐好,坐席要尽量靠前。饭须用手捧食,羹汤自不能用手拿拣。

可以使两手凭靠膝头,不可使两肘依伏桌面。待至吃完吃饱,用手拭净嘴边。

抖动衣襟移开坐垫,吃完即起,提衣而离开桌面。过一会又需回到席前,各自撤下所食,就象替宾客撤席一般。

撤席后就要把食器收起,弟子又回去垂手站立。凡拼之道:实水于盘,攘臂袂及肘,堂上则播洒,室中握手。

执箕膺揲,厥中有帚。入户而立,其仪不忒。

执帚下箕,倚于户侧。凡拼之纪,必由奥始。

俯仰磐折,拼毋有彻。拼前而退,聚于户内。

坐板排之,以叶适己,实帚于箕。先生若作,乃兴而辞。

坐执而立,遂出弃之。既拼反立,是协是稽。

暮食复礼。原文翻译关于洒扫的做法:把清水打进盆里,把衣袖挽到肘部,堂屋宽广可以扬手洒水,内室窄小应当掬手近泼。

手拿畚箕使箕舌对着自身,畚箕里要同时放进扫帚。然后到屋里站立一会,其仪止不容差错。

拿起扫帚就同时放下畚箕,一般是把它靠在门侧。凡按照洒扫的规矩行事,必须从西南的角落扫起。

在屋里俯仰躬身进退,扫除时不要碰动其他东西。从前边往后边退着洒扫,最后把垃圾聚在门里。

蹲下来月木板排进垃圾,注意使箕舌对着自己,还要把扫帚放进畚箕。先生若此时出来做事。

便起来上前告止。再蹲下取箕帚又站起来,然后使出门倒掉拉圾。

洒扫完仍然回来站立,这样就合乎规矩。晚饭时仍然要遵守礼仪。

昏将举火,执烛隅坐。错总之法,横于坐所。

栉之远近,乃承厥火。居句如矩,蒸间容蒸。

然者处下,奉椀以为绪。右手执烛,左手正栉。

有堕代烛,交坐毋倍尊者。乃取厥栉,遂出是去。

原文翻译到黄昏准备点燃火炬,弟子要执火炬坐在屋的一隅。要注意安放柴束的方法,应当是横放在所坐之地。

要看着“烛烬”的。

2. 《弟子职》的内容有

《弟子职》记弟子事师、受业、馔馈、洒扫、执烛坐作、进退之礼,类近今之“学生守则”。清代洪亮吉认为“乃古塾师相传以教弟子者”,清代庄述祖也认为是“古者家塾教弟子之法”。

《弟子职》是一份非常真实、非常完整、非常宝贵的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教育史的文献。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制定的第一个学生守则。 郑康成注二《礼》两次引用《弟子职》中的“饭是为卒,左酒右浆”,许叔重著《说文解字》也曾引用《弟子职》。郑、许二人是当时、是后代、直到现代仍具有巨大影响并深受尊敬的学术大师。《弟子职》在汉代就已经受到郑、许这样的大师的重视,也足以说明了《弟子职》“真古书也” (孙同元语)。 《弟子职》是邓石如去世前一年,六十二岁时所书。就其自身而言,亦最成熟。无论运笔结字,已到人书俱老。其用笔,入笔简而凝重,行笔朴实无华,自然迟滞,收笔不作雕饰,时而有飞白之笔,益显老辣精浑。其结字,外型疏散,体内却茂密集中。比秦篆稍收其长,比汉篆稍展其方。密集处稍偏靠上,下部固然易放长脚,但也并非尽然。以前的习气逐渐减少,足见其字已愈来愈成熟了。 不过其中也有些字,如〖乃〗等,不合篆法,有私意作古之嫌。所以学邓,先须学古文字小学,才有期于大方之家也。

3. 解释文言文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饰;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

【译文】 先生施教,弟子遵照学习。谦恭虚心,所学自能彻底。见善就跟着去做,见义就身体力行。性情温柔孝悌,不要骄横而自恃勇力。心志不可虚邪,行为必须正直。出外居家都要遵守常规,一定要接近有德之士。容色保持端正,内心必合于规范。早起迟眠。衣带必须整齐;朝学暮习,总是要小心翼翼。专心遵守这些而不懈怠。这就是学习规则。

4. 文言文师说全文及翻译

原文古之学者(1)必有师。

师者,所以(2)传道(3)受(4)业(5)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6),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7),终不解矣。

生乎(8)吾前,其闻道(9)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0);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12)也。

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8)。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19)!彼童子之师(2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21)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22),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23),吾未见其明也。巫医(24)乐师百工(25)之人,不耻相师(26);士大夫之族(27),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28)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29),官盛则近谀(yú)(30)。

呜呼!师道之不复(31)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32)不齿(33),今其智乃(34)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ú)(35)! 圣人无常师(36)。孔子师郯子(37)、苌(cháng)弘(38)、师襄、老聃(dān)(39)。

郯(tán)子(37)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40)”是故弟子不必(41)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2),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pán)(43),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àn)(44)皆通习之,不拘于时(45),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46),作《师说》以贻(yí)(47)之。

[1]学者:求学的人。 [2]所以:用来。

的。 [3]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

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4]受:通“授”。

传授。 [5]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6]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

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7]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 [8]乎:于。

[9]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

道: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 [10]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师之,即以之为师。 [1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庸,岂,哪。

知,了解,知道。年:年龄。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13]师道:以师为道。即学道。

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4]出人:超出(一般)人。

[15]犹且:尚且。 [16]众人:普通人。

[17]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益,更加,越发。 [19]惑矣:(真)糊涂啊! [20]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21]句读(dòu逗):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

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 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读,通“逗”。

[22]或师焉,或不(fǒu)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请教老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却不问老师。“不”同“否”。

此句翻译时应注意交错翻译,详见下文翻译。 [23]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倒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放弃了。

[24]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

《论语·季氏》:“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

[25]百工:泛指手工业者。 [26]相师:互相学习。

[27]族:类。 [28]相若: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29]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 [30]谀(yú):阿谀、奉承。

[31]复:恢复。 [32]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

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 [33]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齿,原指年龄,也引伸为排列。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

古人常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

[34]乃:竟。 [35]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36]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 [37]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5-09
    亲爱的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并理解一下《弟子职》这本书的精华吧!
    为善去恶,方为正人君子
    《弟子职》开篇就教导我们:“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已矣。”意思是说,人生来就应该是正直无私的,如果说有什么私心杂念,那只能算是侥幸罢了。所以要成为一个正人君子,就要明辨是非,坚持行善,摒弃恶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弟子职》强调,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先从修身做起。以孝悌为本,尊敬父母长辈,友爱兄弟姐妹,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再而齐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和万事兴,才能有余力治国和天下。
    师长为尊,虚心求教
    《弟子职》对师长尊师重教尤为重视,认为师长是传授知识和指引人生方向的明灯。要虚心求教,尊师敬长,才能学有所成,做一个有智慧、有学问的人。
    修己安人,化解矛盾
    《弟子职》告诫我们,要谨言慎行,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与人争吵。遇事要冷静思考,以理服人,以德化人,才能化解矛盾,消弭仇恨。
    明辨是非,持守底线
    《弟子职》强调,要明辨是非,坚持底线,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更不能见利忘义,违背自己的良心。
    虚怀若谷,不断学习
    《弟子职》认为,一个人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要虚心若谷,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
    慎独自律,克己复礼
    《弟子职》教导我们,即使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也要自律自强,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礼法。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品行,成为一个真正的高尚的人。
    结语
    《弟子职》是一部千古圣贤的处世之道,它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正直无私的正人君子。它的智慧和启示,历经千年而不过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践行。希望你们都能从《弟子职》中汲取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