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扩句习作的复习课后反思

小学六年级扩句习作的复习课后反思

1 吃透课标,明确习作目标
要提高习作复习的有效性,首先要把握这一阶段的习作目标。课标中的习作目标不仅教师要认真研读、认真领会,教师还要让全体学生明确该阶段习作目标。只有学生明确了目标,学生才会明了复习的方向,才会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2 归类整合,精心组织习作复习教学
由于习作涉及到的面很广,联系到的知识很多,所以在六年级毕业复习时强化习作训练,可以将习作归类,使习作训练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以达到习作复习的高效性。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标要求,可将习作分为七类:应用类、记事类、人物类、写景类、话题类、想象类、读后感。下面说说这几类重点习作的复习方法。
2.1 记事类习作的复习方法。
德国大作家歌德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能把许多的事都说得清楚了。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就有了基础。记叙文也是学生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文体。复习记叙文时,要给学生强调以下几点: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使别人明白你写一件什么事。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中如果只写一些抽象的概念,没有具体的事实,或只写事情的梗概,缺少细节描写,就不会感人。如果把一篇作文比作一棵树,那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其次,写记事类作文时,可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加上一些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就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情都有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应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的记叙,这样才能使读者一目了然。教师在训练记事作文时,可用本班学生的优秀习作进行引导,使学生习作逐步达到:开头漂亮,结尾有力。
要做到“开头漂亮”,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利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如习作《森林的哭诉》,我班有学生是这样写的:早晨,太阳从树林边冉冉升起来,释放出耀眼的光辉,一片片光秃秃的枝桠,冷冷清清地站着,没有一点活力。开头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森林冷清无奈的气氛,使读者一开始就有了一种对森林的怜悯之情,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开门见山,点明题意。习作《雷锋就在我们中间》,我班上有学生这样写到:在我们学校,有一个名不虚传的活雷锋。他就是六年级的杨学伟。直截了当,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3)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在看图作文《战争中的孩子》,有学生开头是这样写的:战争这段历史是每个炎黄子孙都不能忘却的。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所以每个人都应牢记这张照片所记录的屈辱历史。当我读到这时,照片上记录的是什么,一下子就激起了我往下看的兴趣。
要做到“结尾有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习作《一次春游》,我班一个学生这样结束:太阳落下西山,老师说:“拣完周围的垃圾,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又唱起: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
(2)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叙述完一件事情后,结尾可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如习作《第一次炒菜》,有学生这样写到:虽然我把菜炒糊了,但是爸爸妈妈鼓励的话语使我感动,我明白了要多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3)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4)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习作《童年的趣事》,学生这样写: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歌,优美动听;童年是一首诗,回味无穷。
2.2 人物类习作的复习方法。
写人物类习作,要从所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和点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品质。一是大多数人物类习作都是从外貌着手,用外貌描写吸引读者。二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要举出一些实例,训练时引导学生选例子一定要深思熟虑,选择最能感染人的例子。三是为了使学生的习作锦上添花,在突出人物性格时可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加上一些语言、动作、心理、侧面等描写,这样才能使人物栩栩如生,形象感人。
2.3 写景类习作的复习方法。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描写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景还要突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此景与他景的不同,向读者描绘出一幅独具特色的风景画。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指导好学生对此类习作的复习呢?
(1)紧密联系课文指导学生习作。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写景的文章,如《火烧云》、《桂林山水》、《观潮》等,学生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知道了写景作文要按一定顺序去写。学生还知道了写景作文在描写时,要寓情于景,要带着感情去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手法,如联想、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只有这样,枯燥的景物描写才会变得充满生机,富有情趣,才会吸引读者。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生就知道了文章写得细腻传神,是因为作者对景物的细心观察。   (2)加强阅读,积累丰富的词句。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写好作文,积累丰富的写景状物的词汇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在学生日常的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的词语训练,引导学生饱览写景的文章,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不断积累好词佳句。
(3)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在训练学生写景作文时,教师要舍得带学生实地观察。在广大的农村,可以带孩子们去观察田野的景物、大山的景物、校园的树林、乡村的早晨、丰收的景象等等,从而使学生深刻感悟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留意生活、留住精彩的良好习惯,方可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2.4 话题类习作的复习方法。
话题作文就是给学生一段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自己拟题,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写作。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好题意。话题作文在审题上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能扣住话题,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即可,它在文章的主体、材料等方面留给了学生极大的创造空间。但是,事物总是有度的,写前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把握住话题的要求,根据要求举出生动的事例来写。
(2)拟好题目。作文题目好比人的眼睛,常言道题好一半文,说明拟写题目的重要性。但是,在小学阶段,指导学生拟话题作文的题目,不能单纯追求新和奇,因为学生知识和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拟题目不要过大、过空。如以“保护森林”为话题的习作,可以拟《森林里的悄悄话》、《小鸟和大树的对话》、《森林在哭泣》等为题,这些题目既扣住了习作内容又富有童真童趣,学生写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3)选好材料。话题作文的选材比较开放,所以写作时要引导学生从话题入手,围绕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选择写作材料,写出来的习作才能生动形象。
(4)想好写法。在学生拟好文题、选定了材料,准备动笔的时候,要指导学生明确几点:一是“话题”只是一个引子,不要对话题本身作过多分析。二是少说大道理多叙事,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写具体。三是发挥丰富的想象。
2.5 想象类习作的复习方法。
想象类作文的题材与其它作文一样,同样来源于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源泉,就没有表象和感知,也就没有创造,想象就成为无源之水只有干涸,无本之木必然枯死。因此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善于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多阅读课外书籍,充实作文素材,增强感悟力。特别是要人为地创设或捕捉一些情景,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思考,学生才会抽出釜底的薪,使想象的薪火越烧越旺,从而产生种种天方夜谭、奇特怪异的想象。
另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眼前的万事万物,让学生想象什么?是什么?他们会想象出一些丰富多彩、构思奇妙的景物或图画。
三是借助课文,拓展想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编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学习能力,经过认真筛选而成,它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范例。只要教师仔细挖掘,有的故事情节、内容会给读者留下悬念,值得想象。如课文《穷人》,就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四是展望未来,憧憬想象。想象来源于现实生活,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为线索,想方设法超越现实。小学生的想象往往不太现实,但充满神奇色彩,对未来生活信心十足,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展开理想的翅膀,让他们敢于绘制未来蓝图,因为未来是属于他们的。没有美好的想象就没有新的创造,就没有美好的现实。这类训练的内容包括展望未来美好的想象,如《20年后的我》、《30年后我们再相会》、《未来的飞机》等具有创造性与挑战性的题目。训练时由于儿童的想象神奇色彩与成人不同,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意,适当之时提出参考意见。
2.6 读后感习作的复习方法。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在具体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我是这样做的:
(1)读透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我们常说以读促思、以读促悟。所以要让学生写好读后感,必须指导学生精读原作,准确把握写作意图和思想内容,使“感”有坚实的基础。
(2)“感”要真实。“感”是读后感的核心,要真要实。它既不能离开原文空发议论,也不能对原文内容进行简单重复,它是感受者与原文产生共鸣,带来认识上的飞跃与升华。在谈感受时,要结合实际进行感悟,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性和密切性。
做到以上两点,学生的读后感就会感悟真实,由心而发,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能不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0
诗词 , 文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