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哪些名牌大学?

如题所述

1、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及中央直属的全国唯一的大学);

2、电子科技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3、四川大学(一所综合型的大学,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

4、西南交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四川四所名牌大学简单介绍:

1、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及中央直属的全国唯一的大学):简称"西财或西南财大(SWUFE)",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大学之一,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西南财经大学始于1925年创建的上海光华大学。1925年6月3日,在“五卅”反帝爱国怒潮中,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脱离该校,拥戴张寿镛先生创办光华大学。校名取自“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歌》),象征着复兴中华、反抗帝国主义割宰和奴役的革命精神。1938年,光华大学在抗战烽火中由上海内迁成都,成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46年更名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私立成华大学改为公立,调入部分院校或系科组建四川财经学院。1960年分设四川财经学院和四川科学技术学院,1961年合并更名为成都大学。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截至2015年4月,学校携光华、柳林两校区,辖地2300余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600余人;开办33个本科专业,下设27个学院(中心、部);拥有专任教师1380余人。

2、电子科技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两电一邮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000余亩;设有22个学院(部),56个本科专业;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3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余人,教授445人。

3、四川大学(一所综合型的大学,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简称"川大",是中国"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首批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是国家32所副部级大学之一,教育部批准建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研究生自主划线的34所名牌大学之一,"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被誉为西部第一学府。四川大学地处"天府之国"成都,拥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4.6万平方米。截至2013年年底,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4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3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截至2014年年底,有专任教师504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493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61人(含"青年项目"30人,"外专项目"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8人和讲座教授13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3人,"973"首席科学家9人、牵头"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23人(25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含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63人。

4、西南交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教育部直属,并由教育部、原铁道部 、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也是“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中法4+4项目”、“中欧精英大学联盟”的主要成员;学校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也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前身为1896年(光绪22年)创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中国近代交通、矿冶、土木工程教育的发源地 。1921年合并改组为交通大学(Chiao Tung University),学校先后定名“唐山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1969年内迁四川,1972改名西南交通大学。在121年的办学历程中,有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59位海内外院士、24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从学校走出。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是交大毕业生中的卓越代表,他曾长期在校任教并先后4次出任母校校长。学校有犀浦、九里和峨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5000余亩,设有25个学院,2家附属医院,青岛、唐山2个异地研究生院,师生五万余人,学校“茅以升图书馆”藏书量400余万册。交通运输工程排名全国第一,是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