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一直听到这样的说法,搞不懂。

航空专业博士。

最近的马航、波音737max、以及中国的川航等等一系列的飞机事故严重地影响了人们对飞机的信任,那么飞机究竟是不是最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答案是肯定的!

先看一组数据:

中国民航近十年运输航空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为0.036,是同期世界水平0.43的1/12。

统计数据显示,乘客因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任何一架给定航班发生空难事故而遇难的几率只有470万分之一。

据统计,在任何给定年份,一个人死于闪电袭击的概率为190万分之一。在任何给定年份,乘客死于交通事故的概率为1.4万分之一,即死于闪电袭击的概率也高于空难。

上世纪70年代,平均每年坠毁68架商业客机,1676人遇难。随着驾驶舱操作流程的改善、电子导航技术的改进以及飞机自身安全性的提高,这一数据减少了近一半——平均每年坠机40次,832人遇难。

2014年,全世界每天起飞大约10万架次航班。在每年起飞的3340万架次航班中,只有21架航班坠毁,已经是一个近乎奇迹的安全记录。

在2017年全年,全球共发生10起致命民航事故,但大型商业民航空难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为0人。什么是大型商业民用飞机?简单来说,就是出行选坐航班的飞机,不管是波音737或787,还是空客A320或A380,都是大型商业民用飞机。也就是说去年虽然发生10起致命民航事故,但都是货机,直升机等飞机。

造成人们对飞机误解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媒体。但凡出现了任何航空上的事故,媒体都会大肆报道,铺天盖地的新闻席卷而来,正是因为这样才有爆点。而铁路、公路等等任何交通事故就选择性被忽略,造成了“飞机不安全、其他交通方式安全的假象”。

另外,随着技术地不断提升,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越来越高,就在如此高的安全条件下,所有的系统仍有另外的备份,比如两套仪表,两个发动机等等,其中任何一个系统失效,另外一套都可以继续工作完成任务。另外飞行员的训练即为严格,基本保证可以应对已知的任何风险。

飞机的保养是非常非常到位的,每次降落后回到基地机务就要检查重点部位,按检查单逐项检查,如今很多项目都有电脑辅助更加细致,起飞前还要再检查一遍,机长或者副驾驶也要和机务去看一遍,细致到螺丝,和怪异的水蒸汽。然后上客之后,还要在临航前机组(开飞机那些人)执行飞行检查单(燃油,发动机,通讯)总之为了保证安全,整个程序非常繁琐。然后飞机每隔几个月还要回机库停飞做大检查,大保养。

所以,相信你买的飞机票,只要飞机在机场不出现任何问题,顺利起飞,你就是安全的。

欢迎共同讨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4

说实话,在我进入大学学习飞行器设计专业之前,还真不太理解,为什么总有人说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首先,从发生的频率来说。以我国为例,虽然我们的民用航空起步晚,但是我们的安全保障真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我国最近一次发生空难是在9年前的2010年8月(伊春空难),而上上次发生空难是在15年前的2004年11月(11·21包头空难)。也就是说,在最近九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民用航空业保持着零事故的良好记录。但是上一次发生交通事故是什么时间?恐怕就在几个小时前吧。

其次,从统计数据上来说:行驶的距离vs死亡人数:乘飞机旅行是最安全的旅行方式;但要是按照死亡人数和单次旅行时间的关系来看,火车与飞机一样安全,而乘汽车旅行的危险几率只是飞机的四倍;如果从死亡人数和旅行次数的关系来看,汽车要比飞机安全三倍,火车要比飞机安全六倍。

但是不能仅从事故率、死亡率、死亡人数/乘坐小时数或死亡人数/飞行公里数这种数据上来分析,因为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反映问题本身:比如“事故”的定义,对于开车出门的朋友,红绿灯路口起步的时候熄火一次简直太正常了,但如果是在空中飞机熄火呢?在马路上发生一些意外车辆故障,打开双闪赶紧找人把车拖走也就好了,不会涉及人身安全,但在空中发生故障确是致命的。每种统计数据都有它的含义,也都有它无法完全覆盖的地方。(航天飞机表示:我就算上次送的六个人都牺牲了,从距离上算,咱也还是最安全的。)

所以,我们应当更为理性地分析这个问题。对于长途交通飞机火车发生事故的概率相近,但时效性舒适性远不在一个数量级;而汽车的安全性,不管是考虑驾驶员本身的原因(技术、疲劳等等)还是外界因素(路上其他的车辆、天气原因、路况等),其安全性都是远远无法达到无外界干扰(航路规划和空中管制)、受过专业培训交通工具运行前经过细致检修维护的飞机的。

第2个回答  2019-04-22

我们经常听很多人说,飞机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是为什么呢?航空专业的同学来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飞机到底算不算得上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完全看统计方法,有些统计方法中飞机远远不是最安全的工具。

我们看一下,下面这张图就是各种交通工具死亡人数的统计,但是统计方法不一样。比如说有的是按照出行次数统计的,有的是按照出行时间统计的,有的是按照行驶距离统计的。

可以看到,当按照行驶小时数和行驶距离数来统计飞机失事的死亡人数的时候,飞机的安全性是相当高的。比如说飞机每飞行十亿小时才会死30人,每行驶十亿千米才会死亡0.05人,都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但是有人质疑,为什么不按照出行次数算呢?飞机一次飞行那么远的距离,你按照行驶里程来算当然飞机安全性高了。

我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换一个角度想:你怎么判断一种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当然是在交通工具能够满足你要求的情况下怎么样最安全。比如说你要从北京去广州,你可以选择坐飞机一次飞行几个小时就到达,也可以选择开车去广州,但是根本不可能一次性开到目的地,而是要分成好多次开——所以你按照出行多少次算安全性,我觉得不妥。

尤其是你要出远门的时候,你是选择换乘20次汽车从北京到广州呢?还是一次性坐飞机呢?这样一来,汽车的安全性就一下子降低了——因为计算的时候要把按出行次数统计的死亡数乘以20。

另外,本身从事故产生的原因上来说,飞机从原理上就安全一些。

根据科学家的统计,交通事故中基本上有8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人为造成的,所以对于飞机、火车、公交车这样有专职司机、专职保养团队的交通工具,安全性自然是高出很多。

比如说飞机的发动机必须要定期维修和保养,甚至于每次飞机出发前都要做检查(如下图所示)。

比如说飞机飞行员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培训,并且给与了很高的待遇。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汽车,经常会发生驾驶员资格不够、状态有问题(醉驾、情绪化等等),或者对车辆保养不及时等等,所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当然就更高了。这也是符合道理的。

第3个回答  2019-04-29
因为飞机一旦出事故,他的成活率是最低的,所以飞机的安全隐患排查要比其他的交通工具更严格,日常排查频率更高,防范措施更全面,它的安全性能高,而且检修有整体系的规章程序。
第4个回答  2019-04-30
因为在陆地上的死亡率最高,陆地上车多,人多事也多。所以发生灾难的可能性比较。包括地震什么的也会造成灾害。在天上飞遇到的事情也就少多了。所以说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也不能避免一些天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