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分封制 的背景,内容,影响各是什么(少点也别太少)

宗法制·分封制 的背景,内容,影响各是什么(少点也别太少)

一、宗法制

背景: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所以,其思想初衷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

宗法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其中关键内容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尤其“嫡长继承制”,被认为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等遗产继承法“”。

影响: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其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宗法制导致中国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的广泛实行;二是造成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三是导致中国出现“家国同构”,家国同构的共同性具体表现为“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四是影响现代中国社会。现代社会我们观察生活,依然不难找到这种道德标志和体系,“尊老爱幼”,看似民族美德,其实与“君臣父子”并无二致,而“君臣”与“尊老”也并无二致。

二、分封制

背景: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内容: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国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国王作战。

影响:分封制对西周有积极的影响。一是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二是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但也有消极影响,即分封制使权力分散,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造成王权衰弱。分封制后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国家统一控制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2
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宗族之法,也称族规。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把原有的宗族之法系统化,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我国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夫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商朝末年才完全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天子按嫡长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天子"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这些诸侯也是按嫡长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非嫡长子则由诸侯分封为卿大夫。诸侯对于这些卿大夫来说,又是"大宗",依次类推。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不再分封。在这样的情形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

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