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如题所述

1.评价指标与权重的选取

(1)评价因子选取

将生态环境因子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态系统与生境现状、人类生存安全度和生态经济。生态系统与生境现状包括气象条件,水资源条件,地貌条件,植被与生境条件等4项工级指标、12项Ⅱ级指标与5项Ⅲ级指标。人类生存安全度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土地负荷3项Ⅰ级指标、9项Ⅱ级指标和2项Ⅲ级指标。生态经济包括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经济2项工级指标、10项Ⅱ级指标、5项Ⅲ级指标。共计有9项I级指标、31项Ⅱ级指标、12项Ⅲ级指标(Ⅲ级指标不参与最终计算,只帮助确定Ⅱ级指标的取值)。

(2)评价指标选取

要将这些不同量纲的指标进行评价须对其进行初值化与标准化。初值化是将指标值与国家评价指标体系或全国自然—社会—经济体系现状对比,赋予指标值1~10的分值。一般视5~6为正常值(多为豫中平原取值),分值愈大意味着该指标对生态质量的正面影响愈大,分值愈少意味着该指标对生态质量的负面影响愈大。

(3)评价权重选取

聘请15位相关专业的专家对31项Ⅱ级指标、9项Ⅰ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求权值。先确定在Ⅱ级指标、Ⅰ级指标内相对权值,再确定I级指标间相对权值。

2.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判

(1)生态因子的取值单位、初值化标准和权值及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计算

年均降雨量 初值取1~10分;≤50 mm/a为1;>2000 mm/a为10;中值(5.5)取600~650 mm/a。

≥10℃年积温 初值取1~10分;≤1000℃为1;>10000℃为10;中值(5.5)取4700~4800℃。

干燥度 初值取1~9分;K≥16为1;K<0.8为9;中值(5.5)取1.1~1.4。

径流深 初值取1~10分;≤10 mm/a为1;>1000 mm/a为10;中值(5.5)取150mm/a。

浅层地下水富水性 初值取1~10分,淡水≤1 t/(h·m)为3,≥50 t/h·m为10。

灌溉面积比 初值取1~10分;≤10%为1;100%为10;中值(5.5)取50%。

地貌类型 初值5~8;亚高山(≥1800 m,多为自然保护区);低山与丘陵(坡度平均<25°,多为宜林宜草区)和倾斜平原(100~200 m,多为良好农耕区)取8;中山(≥1000 m,平均坡度≥250,但植被多较好)取7;平原取6;洪涝威胁平原与缺水劣地台

初值取2~9;坡度分≥550、55°、35°、25°、15°、6°、2°、0.004、坡度与切割度0.0002、0.0001和<0.0001共11个等级,以悬崖急陡坡和低洼地为差,取值2~4;以6~0.0002为佳,取值7~9;≥2°的坡地切割严重区分值比同等坡度降1。

地震烈度 烈度区划≥X度取3分;<V度取9分;余值内插。

旱涝频度 轻旱<50%,中旱50%~60%,重旱60%~70%,严重干旱≥70%;轻涝<30%,中涝30%~50%,重涝50%~70%,严重涝≥70%。严重旱涝区(豫北)取3分;重旱严重涝区(豫东)取4分;严重旱轻涝(豫北山地)、中旱严重涝(淮北)取5分;重旱轻涝(豫西北浅山区)和中旱重涝区(南阳盆地)取6分;中旱中涝区(大别山北坡)取7;轻旱轻涝区(伏牛山、大别山腹地)取8分。

洪水威胁程度 黄淮江海平原洪水威胁区为1~4分;平原中微高地取5分;倾斜平原取5~7分;山区谷地取3~5分;坡地取5~7分。

其他自然灾害 主要指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矿井瓦斯与突水等灾害高发区取3~4分;轻发区取5~6分;无发生区取8分。地取5。

水域与湿地面积比(r) 以≤1%为1分;100%为10分;中值(5.5)取面积比为20%~25%。

森林覆盖率(β) 以≤2%为1分;≥80%者为10分;中值(5.5)的覆盖率为10%~12%。

建设用地面积比(α)以≥20%为1分;<2%为10分;中值(5.5)取12%。

土壤侵蚀与土地退化 以毁坏型剧烈侵蚀(≥15000 t/(a.km2)为1分;抗蚀年限≥1000 a,侵蚀量<500 t/(a·km2)为10分;余者内插。参照年沙暴日数,土地沙漠化类型和盐渍化程度酌情扣分。

土壤母质 以花岗岩、壤土类为佳,取8分;其他火成岩、变质岩、黄土取7分;黏性与沙性土分别取6与5分;碳酸盐岩、碎屑岩、泥砾与沙砾取5~4分。

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0.6%为1分;>6%为10分;中值(5.5)取2%~2.5%。

土壤速效 N、P、K含量 碱解氮150×10-6~30×10-6取8~3分;速效磷40×10-6~3×10-6取8~3分;速效钾200×10-6~50×10-6取8~4分。

单位土地第一产业增加值 每平方公里增加值200万~5万元,取值8~2分;中值(5)取80万~100万元。

人口密度 密度1000~100人/km2,取值1~10分;中值(5.5)取500人/km2

人均耕地 人均耕地0.333 hm2(5亩)至0.0667 hm2(1亩)取值10~1分;中值(5.5)取0.12 hm2(1.8亩)。

排污强度 万元GDP排污水数,≥100 t/万元为1分;零排放为10分;中值(5.5)取50t万/元。

地表水质等级 超V类水取1分;Ⅲ类水取6分;工类水取10分;余者内插。

农药化肥施用强度 化肥≤0.05 t/hm2.a为10分;>1.4 t/hm2.a为1分;余者内插。农药零施用为10分。≥0.04 t/hm2.a为1分,余者内插。

非农业人口比例 无农业人口为8分;农业人口100%为5分;余者内插。

第一产业GDP贡献值 GDP贡献率为100%取8分;无取5分;余者内插。

农民人均纯收入 人均纯收入>3000元取8分;<1000元取1分;余者内插。

义务教育普及率 达100%者取10分;<70%取1分;余者内插。

医疗条件万人医生(或病床)≥60个取10分;无医生(病床)取1分;余者内插。

农林水与文教卫生投入强度 综合投入>1000元/人年·公顷取10分;≤20元/人年·公顷者取1分;余者内插。

(2)评价地域的综合得分

取得各指标标准化值与权值后即可用公式法计算其最终得分值。分值介于0~1之间,分值愈大其生态环境状况愈好,分值愈少其生态环境状况愈差。再用1减去指标综合分值即为该地域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 G。该系数的含义为数值愈大生态环境脆弱性越强,具景观衰落、生态质量恶化趋势;数值愈小生态环境脆弱性越低,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况(表12.1.1)。

表12.1.1 河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计算表

G值的求法为

续表

遥感·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

应说明的是,因省内

之值为1.033,接近于1。因此,计算各区脆弱性时实际是用的简化式,即

3.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

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划分。G≤0.4为生态轻度脆弱区;G=0.4~0.5为生态中度脆弱区;G=0.5~0.65为生态强度脆弱区;G≥0.65为生态极强脆弱区。全省平均生态环境脆弱指数为0.535,属生态环境脆弱区。符合生态质量良好,轻度脆弱的仅6个县区(商城、罗山、信阳、固始、桐柏、内乡)。符合生态环境中度脆弱的有36个县区,其中有8个县区(新县、潢川、正阳、确山、遂平、鲁山、南召、襄城)G值在0.4~0.45之间,生态质量尚差强人意。属生态环境强度脆弱的有71个县区,其中有12个县区(渑池、义马、新密、安阳县、新乡县、卫辉、滑县、长垣、南乐、濮阳县、济源市)生态环境脆弱指数大于0.6,接近极强脆弱区指标(表12.1.2)。

表12.1.2 河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情况表

续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