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轿子坐的都高官,为何平民不能坐?

如题所述

在使用方面有了严格的等级要求,仅仅限于朝廷命官的妻子和母亲乘坐。一品、二品、中书门下三品官员的妻子、母亲,檐子可用金、铜来装饰,轿夫有8人;三品官员的妻子、母亲乘坐的檐子配轿夫6人。
四、五品官,檐子用白铜装饰,轿夫4人;六品以下,檐子用用漆画纹,轿夫4人。隋唐时期轿子的最大变化就是腰舆的出现,为后世轿子的成熟与流行奠定了基础。


八人以上抬的则称之为大轿,在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下,轿子和其它事物一样,在使用上也是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违规则要受罚。历代史书对此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记载。

秦汉时期的轿子因袭前朝而来,主要是达官贵人在翻山越岭之时使用。在山路中,马车、牛车等无法通过,就用人力抬轿而行。这一时期的轿子为竹制,因此也被称为“竹舆”。舆底固定在两根竹竿上,在两根竹竿的前后又有横杆固定。


乘坐时,抬轿人通过绳索系在横杆与抬杆上,用肩扛起轿子,然后抬轿人一手扶抬杆一手扶轿杆,使轿子平稳前行。


在宫中,还有一种无轮之舆,即为“辇”,用人力抬,与轿子形似,是帝后的专享。秦汉时期的轿子在形制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它的普及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轿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平民百姓是不可以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6

在古代,轿有两种:轿子和轿子。轿子是皇室和官员的主要交通工具。因为坐轿子的人身份不同,轿子也就不同了。光是皇帝的轿子就有很多种。例如,李渔是皇帝上朝廷时带的车;卜瑜是皇帝在紫禁城巡逻时带的车;光卜瑜是皇帝到城外打猎、考察民情的车;卞瑜是皇帝巡逻时用的车,可以用随时开车。


平时皇帝进进出出皇宫,一般都很方便,冬暖夏凉,16人扛舆论,128人死后扛舆论,享受最高标准。在古代,轿子是权力和荣耀的重要象征,具有深厚的封建等级印记。历代统治者制定了轿子的形状和等级,体现在轿子的大小、帘子的用料、质地和抬轿子的人数上。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坐不同的轿子。明清时期,官府的花轿帘是青色或绿色的。


根据清朝史稿记载:“汉官有三级以上。在大会堂里,余用银做顶,肥皂做窗帘。靖宇有四个人,北京有八个人。四下平民,余福二人,余丁田。八个省长,傅和于傅。师、道、师以上,余福四人。杂务骑马平民车,黑油,车头,平顶,肥皂帘,车系官员和老百姓要按规定坐轿子。不允许他们违反,违反规定者将受到惩罚。”

《明史》载:“弘治七年,军民应坐轿子,四人。其五府管事、内外警卫、警卫和群众、叔叔、省长等,不向老少请示,不准坐轿子。违反规定,与8人一起使用轿子的,不准听。”隆庆二年(1568年),应城博顺文东被依法勒令坐轿子,立即停薪。栾家和公车出门时,路面铺上黄土,街上泼水,前后鸣锣,周围有警卫护送,并准备好抬轿子的人来代替,鸡、狗、人都会安静躲避。

第2个回答  2019-09-20
在使用方面有了严格的等级要求,仅仅限于朝廷命官的妻子和母亲乘坐。一品、二品、中书门下三品官员的妻子、母亲,檐子可用金、铜来装饰,轿夫有8人;三品官员的妻子、母亲乘坐的檐子配轿夫6人。
第3个回答  2019-09-22
封建时代有着严格的尊卑等级区分,官员、百姓乘坐轿车有着严格的规定,违规者将受到法律惩处。
第4个回答  2019-09-22
我觉得因轿子是身份的象征这样才能区分高管贵人跟平民的区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