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为什么要放烟花爆竹?

如题所述

要是说起过年放鞭炮的传统,大概能追溯到太古时期了,“年”这个字早在甲骨文就已经出现了。

在《甲骨文字释林》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年乃就一切谷类全年的成熟而言。”

也就是说早在那时候,人们就认为“年”是一个谷物成熟的周期,等到这跟周期完成的这一天,就被人们称之为“年”。

那么在太古时期的“年”又是哪里来的呢?

在现世中,有个这样的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深山老林里住着一种叫“年”的怪兽,这种怪兽头上长着长长的触角,还有一对锋利的牙齿,它目露凶光,生性凶猛。

这种怪兽常年生活在海底或者树林中,只有除夕的时候才会跑出来。

它喜欢跑到村子中伤人,后来人们见到它就四处逃命,年抓不到人,就只能去抓人们豢养的家禽,人们的屋子被它毁掉,家禽也全都被吃光。

后来每每到除夕之夜“年”出来的时候,人们只能携带家眷、牵着牛羊去逃命。

有一年,在一个叫桃花村的地方,眼看着除夕之夜将至,人们慌忙带着儿女去逃命,只见村中顿时一片混乱。

就在这个时候,在村口来了一个叫花子,虽说这个人穿着打扮像个乞丐,但是他手握拐杖,一头银发飘逸无比,浑身的气度竟然非同凡人。

不过这个时候村民们都顾着逃命了,谁会管一个叫花子有没有气度呢?

就在此刻,村东头有一位老婆婆注意到了这个叫花子,她年纪已经大了,跑是跑不动了,年兽来了她只能紧闭门窗自求多福。

老婆婆看到叫花子以后,给了他一些食物,还好心的告诉他怪兽要来了,赶紧去山上躲起来吧。

叫花子听完这话不但没有慌乱,反而气定神闲地道:“婆婆若是肯让我在这里躲避一夜,我保证能将这怪兽赶走。”

老婆婆心中叹息一声,她倒不是觉得一个叫花子真的能把怪兽赶走,只是可怜他没有去处,于是答应了让他住一宿。

等到半夜的时候,随着一声巨大的嘶吼,年兽果真进村了,只见这大怪兽漫步在黑漆漆的村子中,村中早已没了声响,就连飞禽走兽也不见了踪影。

随后它把目光转向了村头的老婆婆家,大叫着就冲进了院落。

年兽之所以注意到了老婆婆家,是因为这户人家非常与众不同,这家的门口不仅贴了一张大红纸,并且还挂了亮眼的灯笼,屋中也是灯火通明。

年兽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院中突然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响声,年兽顿时吓了一跳,它浑身战栗,不敢再往前一步。

正在这时,屋子的门开了,只见一个银发飘飘的老者站在屋中哈哈大笑,他的身上披着红袍,丝毫没有畏惧之色。

年兽看到此情此景,顿时扭头逃跑了。

等到第二天人们回到村子中时,竟然发现这次没有被破坏的痕迹,老婆婆也安然无恙,众人一阵询问,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那年兽怕红色的东西,还怕火光跟响声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就会穿上红色的新衣服,在门口贴上红纸,并且用燃烧竹子的方式发出响声,从而驱赶年兽

当然了,传说归传说,年兽只是存在于神话中的故事,并且至今为止,人们也没有发现与年兽相似的动物,说明年兽跟龙一样,都是人们杜撰出来的。

那么竟然所谓的“年兽”是传说,除夕放鞭炮的这些行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

在古籍中,曾经的确记载了“年”的由来,不过跟年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在《尔雅·释天》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这句话比较晦涩难懂,但是两晋时期的风水大师郭璞给了这样的解释:“岁,取岁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 载,取物终更始”。

其实说白了,人们认为的一年,就是谷物生长的周期,是一个新的交替过程。

在中国的历史上,其实“放鞭炮”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只不过那时候没有火药,放的鞭炮不是现代常见的这种,而是爆竹。

最早的爆竹记录出现在春秋时期,人们认为将爆竹扔在火盆中燃烧,发出的响声能够驱逐“山魈”。

南北朝时期,在《荆楚岁时记》也有这样的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这句话记录的就是正月一日那天,在庭院中放爆竹的目的就是驱逐山臊恶鬼,据说有一种动物不怕人不怕火,总是喜欢出来袭击人类。

于是人们就在除夕夜将竹子点燃,让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这种动物就不敢靠近了,人们给它取名为山臊。其实这个记载细细品味,跟“年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到了唐朝时期,当时各地开始发生瘟疫,有一个叫李田的人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把硝石装到竹筒里,然后再将它点燃,只见装有硝石的竹筒不但爆炸声更响了,并且在爆炸的时候浓烟滚滚。

这些烟雾散到了空中,竟然驱散了半空中的瘴气,当地的瘟疫竟然有所控制了,这就是“爆竹”的雏形。

后来随着火药的出现,人们除了在竹筒中装有硝石之外,为了增加响声、燃烧时间、以及烟雾,还特意将石炭、硫磺也放了进去。

爆竹得到了进化,形成了“爆仗”

到了宋代时期,人们开始用纸筒代替竹筒,将里面塞好火药之后,再用麻绳将它们串成一串,制成了一种全新的爆仗,人们将它叫做“编炮”,随着时代的演变,才有了“鞭炮”一词。

在这之后,人们习惯在除夕时燃放这种成串的鞭炮,到了明清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很多民俗文化也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放鞭炮逐渐成了人们主流的娱乐活动,人们不仅仅局限于在过年的时候燃放,在平常的节日中,比如元旦、中秋、婚嫁,或者考取功名的时候都会燃放,以图一些好彩头。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现代社会,鞭炮已经演变出了众多样式,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也有的孩子们会买来各种烟花,新年就在这样的欢乐的鞭炮声中度过了。

不过,就在前几年,因为一些原因,城市中开始禁止燃放烟花鞭炮。

一来因为现代人住的都是楼房,并且人口密集,烟花有许多潜在的危险,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燃放烟花不仅会对空气造成很严重的污染,还会造成噪音污染、光污染等,遗留的一些残留物进入了废品回收站,或者直接渗入土地。

废品回收以后会再利用,这时候烟花爆竹残留的一些化学物质肯定不好处理,遗留在土地中的残留物也会对土质、水质等造成灾害。

总之经过种种考虑,国家决定禁止燃放鞭炮。

不过,既然这个传统已经流传了2千多年,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老祖宗的智慧。

燃放鞭炮除了是一种文化习俗之外,其中还蕴含着科学道理。

我们都知道,鞭炮中含有硫磺,硫磺有杀毒的作用,鞭炮在燃放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这些烟雾就有可能消灭一些要发展起来的瘟疫。

在我国历史上的很多朝代,瘟疫一直是非常可怕的存在,而燃放带有硫磺的鞭炮,的确能驱散一些瘴气,有效抑制瘟疫的传播。

另外,由于红色能够让人们提起精神,缓解压抑的情绪,所以在过年时人们都要张贴红色的对联,穿红色的衣服,甚至连鞭炮都是红色的。

爆竹的响声能够驱逐人们内心的压力、不安,人们在听到鞭炮的响声时,内心也会有畅快淋漓之感,忙碌了一整年,是到了放松、休息的时候了。

放鞭炮作为中国民族独有的一个习俗,虽说现在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是很多人们的思想一时之间无法转变。

不过,为了我们的环境考虑,也为了防止因为烟花而发生的火灾或者伤人的事故,我们也应相应国家的政策,为了我们的人身安全,也为了环境不会被进一步污染。

虽说现在不能燃放爆竹,但是并不代表年味就没有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还有很多,比如舞狮、还有很多民俗表演,也是人们放松的方式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04

过年为什么要放烟花爆竹?

中国民间素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叭作响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关于春节放爆竹的缘由,人们有不同的说法。

1、过年放鞭炮是一种习俗,是为了庆祝新年。放鞭炮是给春节增加更浓厚的“年味”,图个热闹,也是为了送旧一年,迎接新一年。过年不仅放鞭炮,还会放烟花,都是为了“过年”。 

 2、在古代,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吓走“年”兽,这种“年”兽十分可怕,专门祸害百姓,伤害百姓的性命。直到后来,人们发现“年”兽比较害怕鞭炮声,因此家家户户在过年这天放鞭炮来吓唬“年”兽,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习俗。 

3、过年时,人们不仅放鞭炮,还会放烟花,漫天的烟花让人看上去心情十分不错。除此之外,有些地方还会点篝火,古代常常称为“垒旺火”,火光通天,也象征着来年兴隆繁盛,大家相聚在一起欢声笑语,是过年最热闹的时候。 

 4、过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团圆饭,在除夕这天,人们早早准备好年夜饭,还会包水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相聚在一起,开始聊一整年的过往。放鞭炮固然是我们的传统习俗,可却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放鞭炮时必须是大人进行,小孩子不能燃放烟花爆竹。

爆竹由来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故称爆竹。

春节放爆竹的传说 

(1)驱赶“年”兽 传说,

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天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怕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2)驱逐“山魈[xiāo]”

俗称“大年初一”。人们很早就起来放鞭炮,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炮仗。 爆竹有着辞旧迎新之说,寓意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燃放爆竹,无论是古籍还是神话传说都有记载,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驱邪和祈求来年的平安!  春节放鞭炮的历史 《神异经》“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挂熚,而山魈惊惮。” 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用爆竹把山魈吓跑。从此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成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传统过年习俗。 除夕夜燃放爆竹,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 最早在西周已成风俗:《事物纪原》道:"爆竹燃草于庭燎"所谓庭燎就是正月初一夜; 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畋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 到了宋代,火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时候,民间出现了用纸包裹火药的火药卷,人们发现点燃它能够发出巨大的声音,由此,划时代的产物--爆仗出现了; 宋末元初,燃放的方式也有了不同的变化,周密的《武林旧事》“岁除”条称: “至于爆仗,有为果子人物等类不一。而殿司所进屏风,外画钟馗捕鬼之类。而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绝。箫鼓迎春。”“一爇连百余不绝”, 意思是把爆竹编连在一起燃放,俗称编炮,这大概就是我们现代燃放的鞭炮最早的雏形了 到了明清两代,爆竹更为流行,花色品种也不断增加。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迎神”。这时,无论贫贵贱均要放爆竹,爆竹已成为新年之际不可或缺的重要民俗;  

关于燃放爆竹古诗词欣赏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 陆游 

前村後村燎火明,东家西家爆竹声。 

【当代】 钱钟书 

不容灯火尽情明,禁绝千家爆竹声。

第2个回答  2022-08-24

过年放烟花爆竹


  除夕的来历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烟花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此情此景,头发白了都不能忘记。还有一个关于“除‘夕’兽”得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夕"长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人们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饺子

半夜时分,"夕"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夕"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除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第3个回答  2022-09-07

过春节的时候燃放鞭炮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民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鞭炮是烟花爆竹的一种,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研发出更具观赏性的烟花爆竹,是为了进一步增加节日的气氛,是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的庆祝用品。

一、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由来。

鞭炮别名爆竹、爆竿、炮仗、编炮,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鞭炮起源有2000多年的历史,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历经爆竹、爆竿、炮仗和编炮,最终确定最常用的用法最广泛的鞭炮,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制作技术的进步,在现代,国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更加高级的种类繁多的烟花爆竹,包括但是不仅仅限于鞭炮,还包括诸多品类的颇具观赏性的烟花,特别是在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使用量达到最高峰,区别于其他节日,燃放烟花鞭炮是所有国人在春节必然要做的大事,是重中之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也是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的标志。

    燃放烟花爆竹的起源要追溯到两千年以前,相传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壮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最终演变为各种庆祝活动,流传到今天,演化出种类更加多,更加个性化的烟花爆竹,可以加工成想要现实的文字、图像,更加震撼,目的也转化为庆祝的主要用途。

    二、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意义。

    1.辞旧迎新。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创作过一首七言绝句:《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表达美好祝愿。

    宋代文人张伯寿写了一首关于燃放爆竹庆祝春节的词:《临江仙》

    爆竹声残天未晓,金炉细爇沉烟。儿孙戏彩映芳鲜。共倾元日酒,同祝大椿年。 我愿儿孙如我寿,高低富贵随缘。不须厚禄与多田。诗书为世来,清白是家传。

    3.寓意好兆头。

    古代春节这一晚上是熊熊燃烧一夜不间断的旺火,现在是彻夜不眠的绚烂多彩的霓虹,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人带领孩子们在屋外放鞭炮,燃放绚丽多彩、图案漂亮的烟火,孩子们欢乐地活蹦乱跳,大人们不管相隔多远,都赶在今天一家团圆,众人围坐在一起唠唠这一年的收获和对明天的美好期许,嗑瓜子、吃花生还有各种平时不可能买齐的美食,张罗一大桌子的菜,吃着一家人一起包的饺子,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期望着来年的每一天都可以想除夕夜这天这样美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4.去霉运,去邪祟。

    最初是源于驱逐年兽,后来就逐步演化为通过燃放烟花爆竹发出的震天动地的响声来驱逐一年中不美好的事情,不好的运气,祛除一些人眼看不到的邪祟(鉴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一些解释不了的事情就归结于邪祟)。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好多人不知道还有这个寓意了。

    5.抢年,抢运气。

    大家都知道的是除夕夜要燃放烟花爆竹,但是具体什么时间放,怎么放,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现在人已经很少知道或者严格遵守了。一定要在年三十的晚上和第二年的初一的零点交接之时燃放爆竹,寓意辞旧迎新,在零点之前结束等于送旧年,零点之后才开始,就等于被别人抢了年,一年的好运气好祝愿就被别人抢走了。所以最好的就是零点之前开始,零点过后最短时间结束。而且要选择质量上乘的烟花爆竹,以求在燃放的时候一鼓作气,中间不会有停顿或者遗留的爆竹,要不然就寓意着来年不顺利,日子不会红红火火,家人的运势不够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抢年过后还有一个重头戏,俗称“守岁”,在我们这里叫做“熬年”就是除夕夜晚上要彻夜不睡,寓意着新的一年将精气旺盛,运势非常好,学习进步、事业有成、身体康健。记得我小时候,还没有网络,电视节目也不是一整夜都有的,娱乐方式还是非常有限,“躲猫猫”(捉迷藏)、讲鬼故事、玩扑克、看电视轮番上阵,但是我还是从来没有成功过,最长的坚持到凌晨5.6点,还是会睡过去,因为太难熬了。但是也不会因为一年的失败就放弃,总是会信誓旦旦,来年再战。那是为数不多的童年里的执念。虽然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想要一夜不睡的方式方法也多了,更容易实现了,反而没有以前的那种兴趣了。“熬年”的习俗被人们渐渐的遗忘了。

    燃放的烟花爆竹做的也越来越好,升得越来越高,烟花的团图案越来越美,安全系数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观念的转变,为了更好的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人们明白燃放烟花爆竹弊大于利,这一习俗可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失,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都会变成现实,会有更加绿色、安全、健康、环保的庆祝方式涌现,人类的生活需求会被更好的满足。

第4个回答  2022-08-25


                                   

                     

中国人过年放鞭炮习俗由来已久,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年”的来历上谈起了。

民间的一种说法: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窜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放鞭炮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的,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喜庆,因为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