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1918年在俄国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如题所述

  列宁在1918年在俄国(当时称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后,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俄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
  在整个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通过采用这些带有军事性质的手段,在市场之外建立起城乡之间直接的商品交换,使苏维埃俄国迅速形成了严格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战争结束后,该政策与和平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不适应性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并引起了社会动荡,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因此,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无疑是巨大的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03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进入1918~1920年的国内战争时期.为粉碎国内反动派和国际帝国主义的扼杀,保证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经济政策.战争结束后,列宁把这种特殊措施,继续用来进行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便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的继续实行,很快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它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苏俄的工农联盟,造成了苏俄国内的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于是,1921年列宁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摆脱了严重的危机,赢得了广大工农的拥护,巩固了工农联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为苏俄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希望能帮到你~~~~
望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4-03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进入1918~1920年的国内战争时期.为粉碎国内反动派和国际帝国主义的扼杀,保证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经济政策.战争结束后,列宁把这种特殊措施,继续用来进行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便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的继续实行,很快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它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苏俄的工农联盟,造成了苏俄国内的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
于是,1921年列宁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摆脱了严重的危机,赢得了广大工农的拥护,巩固了工农联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为苏俄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第3个回答  2015-04-03
当时主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和余粮收集制。
战时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其特点是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中,基本上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市场,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
余粮收集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偏差,征收的不仅仅是余粮,必需的口粮和饲料粮甚至种子粮都被征收,严重破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有损于工农联盟.,农民起义时有发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