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综合症?

如题所述

帕金森是什么病?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病变在脑内黑质和纹状体,病因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毒素损伤大脑神经元等因素有关。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得了帕金森病呢?怎么治疗帕金森病呢?来了解一下吧。
  帕金森是什么病
帕金森综合症(Parkinsonism,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分为继发性和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常发生于其它一些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血管病、肿瘤等)或毒物、药物之后,临床表现除了和帕金森病相同外,多伴有原发病遗留下的表现,如癫痫、偏瘫、头痛、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言语不清、体位性低血压、痴呆等。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发病率约占全部病人的8%左右。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帕金森病
1.静止性震颤
这是首发症状,7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震颤,静止时能感觉明显的震颤,精神紧张会加剧,随意活动时症状减轻或停止,夜间入睡后该情况会消失。
2.运动迟缓
患者若长时间静坐或停止活动,再次开始活动身体会很困难,且动作会变慢,运动幅度也会减少。很多人会把运动迟缓症状误解为无力,若这样跟医生主诉,就会被误诊为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或是颈椎病。因此若患者动作开始缓慢,同一侧肢体出现无力,并伴随有肌张力增高时,应警惕可能患上帕金森病。
3.姿势步态障碍
前面两点一般是早期出现,而中晚期时姿势反射会消失,患者在稍坎坷的路面也很有可能会跌倒,或者是被其他人碰一下下都有可能导致重心不稳倒地。到了晚期,患者会出现冻结状况,像是行走时突然间不能迈开步伐,双脚似乎被强力胶水粘在地面上,必须停顿片刻才能再次提起步伐。
  4.非运动症状
患者除了会出现上述有关运动的表现之外,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情绪低落、容易焦虑,难以入睡,就算睡着也无法达到深度睡眠状态,感觉身体疲惫乏力,记忆力也逐渐下降,且有便秘的情况出现。
  帕金森综合症发病原因
1.神经系统老化
现在患有帕金森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40岁以前发病十分少见。据流行病学调查,40岁以上发病为0.35%,60岁以上为2%,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加,提示与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老化可能与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相关。
研究发现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脱羧酶活力、纹状体多巴胺递质自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减少或降低。但老年人患病者仅是少数,说明生理性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不足以引起帕金森病。实际上,只有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50%以上,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减少80%以上,临床上才会出现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正常神经系统老化并不会达到这一水平,因此,年龄老化只是帕金森病的促发因素。
  2.氧化应激增强
自由基可使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后者对蛋白质和DNA产生氧化损伤,导致细胞变性死亡。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存在自由基清除系统,在脑内主要有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从而确保机体免遭自由基损伤。对帕金森病的研究中发现,自由基生成和氧化应激增强与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神经系统老化和氧化应激增强是帕金森发病的两大原因,发病后,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会给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更大的伤害,还会造成患者骨骼发生畸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影响。
帕金森饮食原则
一、帕金森病食疗方
1、枣仁龙眼汤
材料:龙眼肉、炒枣仁各15克。
制作方法:将龙眼肉、炒枣仁加入水煎成汁,再加适量白蜜即成。
食用方法:每日2次,早、晚服用。对久患帕金森氏病、气血亏虚者有补益作用。
  2、沙棘菊花饮
材料:沙棘50克,菊花10克。
制作方法:将沙棘、菊花洗净后共同煎汤,每日2次,可早、晚服用一次,也可代茶饮。
适用于帕金森氏病合并高脂血症。
  3、陈皮砂仁酸枣粥
材料:陈皮5克,砂仁10克,酸枣15克,粳米适量。
制作方法:将砂仁先煮成汤,再放入粳米,酸枣煮成粥后,再放入陈皮,稍混后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每日2次,早、晚服食。具有镇静作用。
  4、天麻炖鹌鹑
材料:鹌鹑一只,天麻15克。
制作方法:鹌鹑去毛及内脏,将天麻填入其肚内,用线捆住,用水炖熟,加食盐、味精。
食用方法:去天麻,吃肉喝汤,隔日一次。
结语: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分为继发性和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常发生于其它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我们可以在饮食上面进行治疗和预防,上文介绍了一些食疗的方法大家可以看一看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5
帕金森综合征,是发生于中年以上成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美国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原发性震颤麻痹的病因尚未明了,10%左右的病人有家族史;部分患者可因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外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一氧化碳、锰、汞、氰化物、利血平、酚噻嗪类药物中毒及抗忧郁剂(甲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作用等都可引起类似帕金森病的表现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氏病起病缓慢,是逐渐发展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症状:
1.运动障碍。可以概括为:运动不能: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少。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缓慢。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帕金森综合症其是开始活动时表现动作困难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有的患者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有些会出现语言困难,声音变小,音域变窄。吞咽困难,进食饮水时可出现呛咳。有的患者起身时全身不动,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叫做“冻结发作”。
2.震颤。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指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有时下肢也有震颤。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每秒钟4~6次震颤,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体位性震颤。部分患者没有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
3.强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可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我们把它称为“慌张步态”。
4.姿势与步态面容呆板,形若假面具;头部前倾,躯干向前倾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呈慌张步态,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
5.其他易激动,偶有阵发性冲动行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脑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降低。
随着病情的发展,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都出现困难。另外,有的患者还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油脂脸、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也可出现忧郁和痴呆的症状。
第2个回答  2021-12-25
帕金森综合征,特指各种原因,如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感染、中毒、外伤、药物以及遗传变性等造成的以运动迟缓为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包括原发性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遗传变性病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生在50-70岁的老年人。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PD),简称Parkinson病,也称为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shaking palsy),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

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为主要特征。帕金森综合征,就是刚开始手发抖,到后面就会手抖的越来越严重,有的人头也会发抖,而且到后面帕金森综合征的病人生活也有可能不能自理
第3个回答  2021-12-25
帕金森是老年人患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患有帕金森的人越来越多,这对患者的身心危害都很大,但是许多人对于这种疾病并不是特别熟悉,那么,什么是帕金森病?平时应该如何预防这种疾病的出现呢?


一、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就是一种神经系统出现病变的疾病,一般老年人患病率比较高,平均的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40岁以下的人患这种疾病的非常少。导致这种疾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是特别明了,大多数认为与遗传,环境,老龄化等有一定的关系。
  二、帕金森病的症状
  1.肌肉僵直
  患有帕金森后,患者的肢体会变得越来越不灵活,感觉特别的僵硬,当病情逐渐加重的时候,躯体就会失去柔软性,变得越来越僵硬,连发音吞咽食物都困难。


2.运动迟缓
  因为帕金森患者的肌肉僵直,所以患者一般不可以完成精细的动作,比如系鞋带,扣纽扣等都非常地困难,甚至不能顺利完成。走路也会越来越慢,晚期都乌发走路。
  3.静止性震颤
  患有帕金森后,震颤是首发的症状,一般会出现在上肢的远端,当静止的时候震颤症状会比较明显,如果运动症状能减轻或者停止。
  4.姿势步态障碍
  帕金森患者不容易维持身体的平衡,走路的时候特别容易摔倒,晚期患者会有冻结现象,有时候走着走着路突然不能迈步。


三、如何预防帕金森病
  1.防治脑动脉硬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可能会出现,如果能积极的防治这些疾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可以有效的预防帕金森出现。
  2.加强体育运动和脑力活动
  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多用脑可以延缓脑组织的衰老,所以也能有效的预防帕金森的出现。
  3.多喝绿茶
  建议老年人常喝绿茶,因为绿茶中有绿茶多酚,它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消除身体中的自由基,对于防治帕金森有好处。帕金森病是一种锥体外系疾病,主要由于黑质纹状体分泌的多巴胺的障碍所造成的。这种疾病目前病因不清,造成的后果可能有震颤、麻痹这种问题,表现为肢体的震颤、僵直等情况。那么出现这种情况以后,一般来讲要到医院经过专科医生的这个检查以后,首先给一些药物治疗,给一些药物治疗如果能控制住,那就药物治疗;如果控制不住的话,可能还要采取BBS手术治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12-2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帕金森病是发生在中老年人的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是大脑某个特定区域的功能失调,主要症状为四肢颤动,肌肉僵直和身体运动的迟缓。这三个方面的症状加在一起可以表现为一种弯腰屈背的站姿,拖步状细碎的步态和快速而无语气变化的语调。帕金森氏病的病因及分类帕金森氏病的病因现在还不是很清楚。目前公认其病因是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主要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这里有一种叫黑质细胞的神经细胞,黑质细胞数量的逐渐减少、功能的逐步丧失,致使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减少,从而引起上述症状。根据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的结果认为帕金森氏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发病原因,可把震颤麻痹症状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原发性震颤麻痹,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或者发病原因可能跟遗传有关系,我们将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