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

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材料二: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材料三: 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注: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6分)(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4分)(3)相对于第一种观点,材料三把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历史分期方法,这两种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分别指什么?(4分)

(1)特点:将西方的政治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2分)
说明: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任两点4分)
(2)推翻满清后,中国面临分裂危险;(2分)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深入认识。(2分,若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也可)
(3)理由:因新中国成立结束半半社会,进入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新时期。(2分,只要意义皆可)
差别:前者观点主要依据是实现了政治体制的改变。后者依据是实现了社会行态改变。(2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的理解。(1)孙中山思想体系的核心特点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是熔铸中西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可以从孙中山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加以归纳民主思想、革命团体、革命政党、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立法。(2)推翻满清后,继续宣扬驱除鞑虏会有使中国面临着政治分裂的危险,因此强调各民族的共和。(3)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可以从社会性质、民族矛盾、革命任务的变化加以分析;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可以从政治体制和社会形态改变加以答。
点评: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