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孔茨 的管理理论丛林学派的种类和他们的特色

如题所述

孔茨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管理学科的建设方面。作为国际知名管理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法约尔创立的管理学体系,通过对管理职能的论证,他对管理过程学派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人们视为这一学派的第三代掌门人。以孔茨为标志,管理职能理论范式走向成熟,变为一个开放体系,广泛吸取融汇了其他学派的相关内容。他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成为管理学派分析的典范,引起了管理学界的一场大讨论,至今余响不绝。尽管孔茨试图用管理过程学派统一管理学的愿望未能实现,但经他完善的职能理论范式,一直占据着管理学的主导位置;由他创立的学派分析范式,引领着管理领域学术争鸣的不断深化。孔茨不是以学术观点见长,而是以管理学科的体系构建赢得了自己的学术地位。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1908-1984)是世界知名的管理学家。1908年5月19日,他出生于俄亥俄州西部有着“梦幻城”之誉的小镇芬德雷(Findlay, Ohio)。 1923年,孔茨毕业于奥柏林学院(Oberlin College),获学士学位。关于孔茨生平的资料,不论汉语还是英语,都少得出奇。这同他的声望相比,似乎很不相称,但却也反映出孔茨为人不事张扬。我们没查到他在奥柏林学的什么专业,这在美国人看来,或许不算什么。因为在他们眼里,大学的专业划分并不那么重要,而人格的养成和素质的训练更重要。这一点,恰恰是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区别所在。
奥柏林学院创建于1833年,它奉行独特的教育公平和开放政策,建校两年后,就规定录取学生不考虑种族和性别,是南北战争前第一所实行男女混合教育的高等学校,也是率先招收黑人学生的高等学校。1983年奥柏林学院150年校庆时,《纽约时报》发表的评论文章称:“在过去的150年间,哈佛为古典课程而焦虑,耶鲁为上帝而不安,奥柏林则为美国和世界操劳。”这个学院的务实精神和开放风格,无疑使孔茨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从奥柏林毕业后,孔茨从事过多种职业。有些介绍文章称,1923年以后,孔茨先后担任过大学助教等职。但是,我们找不到任何相关资料,无法核实他的这一段经历。这对于想了解他思想轨迹的人们来说,未免是一种遗憾。 很有可能是出于实践的需要,再加上1929年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使孔茨重返学堂。
在大萧条的背景下,很少有美国人不受到冲击的,但我们知道的仅仅是,孔茨由此开始重新读书。1931年,孔茨到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读硕士。西北大学在美国属于学术重镇,这个学校的商学院,在美国一直大名鼎鼎,同哈佛商学院不相上下。接着,孔茨到人文气息浓厚的耶鲁大学读博士。我们依然查不出他读的博士专业。令人疑虑的是,当时的耶鲁,是没有商学院的。也许,孔茨更为看重的是耶鲁那雄厚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古典风格。1935年,孔茨在耶鲁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此后,孔茨进入实业界。从1936年起,孔茨进入了诞生过科学管理体系的美国铁路系统,在纽约-纽黑文-哈特福德铁路公司担任成本分析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孔茨同多数美国商业人士一样,投入战时生产和服务系统,担任战时生产委员会运输部主任。战后,他还担任过跨世界航空公司总裁助理和康佛尔公司销售部经理。1950年,孔茨回归大学,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担任管理学院的教授。1962年起,担任该校的米德•约翰逊讲座教授。同多数美国管理学教授类似,孔茨在教学的同时,还兼任多个企业顾问,有众多的学术兼职。
在孔茨的专业贡献与个人荣誉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管理学会的殊荣。1957年,他加入了管理学会(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有些文章把它译为管理科学院,有些译为管理研究院,有的文章因此把孔茨称为美国管理科学院院士。该学会创建于1936年,汇聚了全球管理学界的名家,目前有来自于108个国家的19087名会员,孔茨曾在60年代担任过管理学会主席)。1962年,他又加入国际管理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1963年,在他担任管理学会主席期间,致力于学会向世界各地的发展,使学会变成一个全球性组织。1975-1982年,他担任国际管理学会主席。1979年,孔茨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退休,1984年,孔茨逝世,享年75岁。
孔茨的一生出版过19本书,发表过90多篇论文。1939年,他的第一本书,与罗宾逊(T. H. Robinson)等合著的《人、团队和社区》(Men, groups and the Community)问世。1941年,他独自完成了《企业的政府控制》(Government Control of Business)。1956年,他与加勃(Richard W. Gable)合著《私人企业的公共控制》(Public Control of Economic Enterprise)。他写下了许多管理学界里程碑式的著作。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与奥唐奈(Cyril O'Donnell)、韦立克(Heinz Weihrich)等人合著的教材《管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Management:an Analysis of Managerial Functions),该书1955年初版,1980年第七版时更名为《管理学》(Management),至今还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管理学教科书之一,已被译为16种文字。
在这些教材和专著中,孔茨发展了法约尔等人提出的管理要素和管理职能学说,他是60年代以后公认的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 管理学界引用最多的,是孔茨于1961年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The Management Theory of the Jungle)。这篇文章对管理学的不同学派进行了梳理和评析,成为当时乃至以后人们对管理学理论进行归类概括的经典。这篇文章一问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引发了1962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次管理学研讨会的争辩。
孔茨的“丛林”说甫一提出,就成为这次会议的焦点。1981年,孔茨又发表了《再论管理论丛林》(The Management Theory Jungle Revisited),他指出,管理理论经过20年的发展,丛林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茂密。以孔茨的两篇论文为标志,全世界的管理学家都开始关注并讨论管理学的丛林现象,而孔茨本人,也赢得了穿梭在管理理论丛林的先行者这一声望。 孔茨的研究得到学界的重视,他的著作《董事会与有效管理》(Board of Directors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一书,在1968年获得“管理学会学术书籍奖”(Academy of Management Book Award)1962年,他获得“米德•约翰逊”奖(Mead Johnson Award)。1971年,孔茨还得到美国管理促进协会(Society for Advancement of Management,SAM)针对管理学界颁发的最高奖——泰罗金钥匙奖(Taylor Key Award)。在全球管理学界,孔茨享有相当高的声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20
  哈罗德·孔茨(Horold Koontz)在1961年12月的《管理学会杂志》指出,管理理论已出现一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乱局,管理理论还处在一个不成熟的青春期孔茨把各种管理理论分成六个主要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