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人性的弱点》

如题所述

* 有助于化解冲突的非暴力沟通实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表达我们自己的需要;

2. 感知他人的需要,不论他人如何表达他们自己;

3. 检查是否准确听取了需要;

4. 感同身受地倾听他人的需要;

5. 将提出的解决方案或方法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语言。

* 你阅读书籍时,请记住不只是在学习知识。要建立新的习惯,甚至是建立新的生活方式。那需要时间和努力,以及每日的运用。

* (做法)学会记录,记着一整天大大小小的事情。晚上花些时间来自我检查、反思和自我评价,这个过程能启发心智。思考一天以来所有的会面、讨论和会议。我会问自己:

“那次我哪儿做错了?”

“我哪儿做对了?当时怎么做才算更好?”

“从那件事里我能总结出什么经验?”

总感觉每次进行这种反思都会让我很不开心。我常吃惊地发现自己犯过的错误。当然,年复一年,犯错越来越少。有时候,完成一次自我检讨后,我会鼓励自己一下。这套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系统持续了很多年,比我做过的任何事情都更有益于我。”

它帮助我提高了判断力,在所有与人打交道的场合,它总能助我一臂之力。

* 批评不会产生任何结果,因为它使对方的防御模式大开,竭力为自己辩护。批评也是危险的,它会伤害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让人怀恨在心。

* “不要论断他人,就像你不希望被人论断一样”。—————林肯

* 尖锐的批评和指责几乎从来都是白费

* 你是否认识一个人,你想改变他、掰正他、优化他?好,很好。我完全支持,但为什么不先从自己开始呢?从纯自私的角度讲,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有益得多。是的,而且危险要少得多。“各人自扫门前雪,”孔子说,“休管他人瓦上霜。”

* 如果哪天你想让别人怀恨在心,跨越几十年,甚至死亡也无法消除,那就让我们尽情地讽刺批评吧,不管我们认为自己的批评多么中肯。

* 我们和人接触时应该记住,我们面对的不是理性动物。我们是在和情感动物打交道,他们充满执念并为自尊和虚荣所驱动

* 任何愚蠢的人都有能力批评、指责和抱怨,大部分愚蠢的人会付诸实践,而只有自控的有高尚人格的人才懂得理解和宽容。卡莱尔说:“一个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待卑微之人的方式。”

* 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批注: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我没有资格批评别人,别人也不需要。批评也会引起别人的不满憎恨,别人觉得这是我在凸显优越感。不责备,换位思考一下自己能够做得到。不抱怨,可以自己写日记吐槽,但不要跟别人说,会让人觉得无能以及会被恶意传播。无法容忍的人远离就好,不要作抱怨批评责备无用的事情。但是遇到别人恶意中伤,就要骂回去,人的善良要有锋芒。)

* 只有一个方法让你照我说的去做,那就是满足你的某种需要。你需要什么呢?

* 西格蒙得·弗洛伊德说:“你我做任何事都源于两个动机:性冲动和对伟大的渴望。”美国最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杜威的措辞略有不同,杜威博士说:人性中最深的冲动是,“渴望感觉自己很重要”。(批注:自我价值感,渴望被认同)

*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至深的原则,就是渴求被欣赏。”他没说“希望”“愿望”甚至“渴望”,而是说“渴求”被欣赏。这是人类永恒的煎熬和饥渴,只有少数人真正懂得去满足这种心底的饥渴。他们把别人捏在手里,但“当他死去,对方将感到悲伤”。

* 施瓦布说:“我认为,激发大伙儿的热情的能力,是我拥有的最大的资源,我激活每个人的潜能的方式,就是欣赏和鼓励。”

* “世界上最能消灭一个人的斗志的,就是上司的讥讽。我从不批评任何人,我相信人需要激励才能工作。我总是急于称赞,迟于挑刺儿。当我喜欢一点,就会给予真诚的嘉许,我对赞扬从不吝啬。”

* 阿尔弗雷德·朗特主演了《重遇维也纳》,这个当年的巨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最需要的东西,是对自尊的滋养。”我们为孩子、朋友、员工的身体提供营养,但我们又多么吝啬对他们自尊的滋养!我们提供牛排和土豆让他们恢复体力,但不给他们欣赏的好话,而那些话会像晨星的歌唱一样永远在他们的记忆中唱响。

* 那么欣赏和谄媚之间有什么区别?很简单,前者是发自内心的,后者是言不由衷的;前者从心里面流出来,后者从牙缝里吹出来;前者是没有所求的,后者是藏着私心的;全世界都想要前者,全宇宙都诅咒后者。

* 一个对“谄媚”的定义,很值得写一下:“谄媚就是,对方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照准了告诉他。”

*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我们说的都是我们自己。

* 只有一个当下,我只过一次。所以,任何我可以做的好事,或者我可以向任何人传达的任何友善,都叫我现在就去做。让我不要拖延,也不省略,因为当下只有一个,无法再过第二次

* 暂停思考自己的了不起和自己的需要,让我们试着找出对方值得称道的地方。这就扔掉了谄媚。给予赞美时要真诚。要“出自真心地赞美”“不吝啬自己的欣赏”,人们会珍惜你的话,把它当成宝,一生不断地细细品味。许多年后,甚至你都忘了,对方还在一遍遍细细品味。

* 请不要吝啬发自内心的、不做作的赞美

* 所以世界上唯一能影响他人的方法,就是谈论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如何获得。

* 你想说服别人做什么事的时候,开口之前先停一下,问自己:“我怎么能使他自己想做这件事呢?”这个问题可以阻止我们莽撞地闯进一个境遇,徒劳地谈论我们的愿望。

* 你知道争执一般都会如何收场?即使说服了对方,让他意识到自己错了,他的自尊也无法让他退步和妥协。

* 亨利·福特说:“假如成功真有个秘诀的话,那就在于一种能力,你能看到对方的视角,站在他的位置上看问题,就像那是你自己的视角

*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推销员沉重地踏在路上,疲倦、沮丧,赚不到什么钱。为什么?因为他们总是只考虑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明白,你我其实都不必买他的东西,因为如果需要的话,我们早就自己出去买了。我们永远都只关心能解决我们自己问题的东西。如果哪个推销员的服务、货物真的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他就不必推销了,我们会主动买的。客户喜欢觉得自己是在主动买,而不是被推销。但有很多推销员一辈子都在推销,从不站在买主的立场上看问题。

* 世界上充满了找钱、找自己的人。先放下自己、努力为他人着想的人是少数,所以他们有无穷的优势。

* 奥弗斯特里特教授睿智的忠告:“行为来自我们深深的渴望,所以对于想要增强说服力的人,无论你是在公司里、家里、学校里还是政坛上,我能给出的最好的忠告,就是首先要诉诸对方的内在需要。若能做到这一点,整个世界都会向你招手,否则整个世界都将离你而去。”

* 威廉·温德曾说:“彰显自我是人性的主要需要。”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在工作中使用同样的心理原则呢?当我们有个好点子,不要让别人觉得那是我们的点子,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搅拌一下这个点子,做那份早餐呢?他们会觉得那是他们的,他们会喜欢它的,没准也会喝两碗粥。

* 诉诸对方的内在需要。

* 如果你喜欢别人,那么两个月内交到的朋友,要比努力让别人喜欢你在两年里交到的更多。但你我都认识很多人,一辈子的大错就是只想让别人喜欢自己。那自然是徒劳的,人们不在意你,也不在意我,人们在意他们自己,早上在意,中午在意,晚饭后也在意。

* 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写过一本书叫《自卑与超越》,他在其中说:“不关心别人的人会活得最苦,也最贻害他人,所有的人类失败都来自这些人。”

* (好的习惯)有个习惯,那就是搜集朋友们的生日,为什么?不是我相信星相学,我一点也不信。我会问对方是否相信生日和人的性格、性情有关,然后请他告诉我他的生日。比如他说11月24日,我就默念几遍“11月24日,11月24日……”。他一转身我就把名字和日子记下来,回头誊在一本生辰簿上。每年年初,我把这些生日列在我的台历上,这样自然就能看到。每当谁的母难日一到,就有我的贺信或贺电。结果多么好!我常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记得他们生日的人。

* 向对方展示真正的兴趣,不仅能交到朋友,还能培养顾客对公司的忠诚度。

* 著名的罗马老诗人普布里乌斯·西鲁斯就说过:“只有当人对我们感兴趣,我们才会喜欢他们。”而要表达出自己的兴趣,就像人际关系的其他所有原则一样,一定要真诚。它必须为双方带来好处,不仅对展示兴趣的人有益,也要对受到关注的人有益。这不是一条死胡同,它两头都开着,双方都要获益。

* 真的喜欢别人

* 行动比语言更雄辩,而一个微笑传递的信息是:“我喜欢你,你让我高兴,看到你我真的很开心。”这就是狗总能打动人们的原因

* 美国最大的橡胶公司的董事长说过,根据他的观察,如果一个人从工作中得不到乐趣,那就很难在任何方面成功。这个工业大佬不太信老俗话说的“唯有苦干才是打开愿望大门的魔法钥匙”,他说:“我认识很多人,最后成了事,只是因为他们做事的时候热情四射,很享受。后来我看到这些人变了,乐趣变成了干活儿。然后公司就开始越来越糟,他们完全丧失了乐趣,终至失败。”

* 你不喜欢笑?那又如何?两步。第一,强迫自己微笑。如果你独自一人,就强迫自己吹或哼一首歌或小调。就像你已经很幸福那样行动,那你就会真的开心起来。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这样说:“好像我们是先有感觉后有行动,但实际上行动和感觉是互动的。行为受意志直接控制,而通过调节行为,我们可以间接地调节不受意志控制的情绪。”

* 幸福并不依靠外在环境,而是依靠内在环境。你拥有什么、是谁、在哪儿、在做什么,不是这些东西使你快乐或不快乐,而是你认为快乐是什么。

* “世界上本来没有好和坏,”莎士比亚说,“你觉得它好它就好,你觉得它不好它就坏。”亚伯拉罕·林肯也说过:“人们到底有多幸福,那得看他想让自己有多幸福。”

* 一笑的价值:它没有成本,却产出巨大;接收方将受益,给予者却无损;它刹那完成,但记忆永存;没有人富到不再需要它,没有人穷到无法因之变富。它给家带来幸福,给同事带来善意,是友谊的信号。

* 记住别人姓名的方法。首先,这套方法非常简单。每遇到一个新朋友,他就问清对方的全名以及他或她家里、工作上、政见中的一些小事。他把那些事画成一张图,记牢,第二次再见面,哪怕是一年后,他也还能握着对方的手,问起对方的家事,关心他家后院的蜀葵花。(批注:把对方的基本信息爱好性格注意点记录在微信备注里)

* 富兰克林·D. 罗斯福懂得一种最简单、最显而易见且最重要的获得好感的方法,那就是记住别人的名字,让别人感到自己很重要。但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当我们被介绍给一个陌生人,聊几分钟后说再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不记得那人叫什么了。政治家的第一堂课就是:“政治才能就是记住选民的名字,你记不住他们,他们就记不住你。”

* 倾听是我们能够给予任何人的最高赞美。杰克·伍德福德在《爱上陌生人》中写道:“全心关注,是一种微妙的恭维,很少有人,很少有人抵抗得住。”

* 亨利·詹姆斯,美国第一代大作家,回忆说:“艾略特教授不是静静地听,而是有一种活跃在里头。他坐着,脊柱笔直,双手握着放在腿上,除了两个拇指或快或慢地纠缠别无动作,他注视着你,仿佛不是在用耳朵听,而是用眼睛。他全神贯注地听,在想你说的话。聊过后,你总觉得自己该说的都说透了。”

* 总在抱怨的人,即使最激烈的批评者,也常会软化,在一个能感同身受的、耐心的倾听者面前折服。

* 最会听的伟人之一是西格蒙得·弗洛伊德。一个和弗洛伊德聊过天的人这样描述他倾听的方式:“他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永远难忘。他有在其他任何人身上都发现不了的品质。我从未见识过这样集中注意力的倾听。那不是‘刺穿灵魂的目视’的探查那回事。他目光温柔、宜人,声音低沉、和蔼,动作很少。即使我说得不好,他给我的关注、他对我言语的赞赏,都非比寻常。如果没亲身经历过,你根本不知道有人会这样听你说话,那感觉有多么好。”如果你想知道如何使人躲避你,在背后嘲笑你甚至鄙视你,这里有个好办法:不要倾听任何人,要不断地谈自己。如果你觉得自己知道对方在聊什么,马上插嘴打断他的半句话,不要让他说完。你见过这种人吗?我见过,很不幸,而最让人吃惊的是,他们中还有些名人。烦人,他们就是烦人,陶醉在他们自己的“自我”里,感到自己很重要,就像喝醉了一样。

* 只聊自己的人,必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 执掌哥伦比亚大学多年的尼古拉斯·莫里·巴特勒博士说,“只谈自己的人,就是没一点教养的人。”他又说:“受过多少教育,也是没有教养。”

* 你聊天的对象觉得自己的需要、自己的问题才有趣,比你的需要和问题有趣100倍。他的牙痛,对他自己来说,比中国发生的死了100万人的饥荒要更加重要。他脖子上的一个小水疱儿,抵得过非洲的40场大地震。下次聊天前,想想这件事。

* 倾听、鼓励对方多聊自己

* 直抵心底的康庄大道,就是直抵心底的康庄大道,就是聊对方最关注的话题。

* 我想:“我要试试,让他喜欢我。显然,要让他喜欢我,我得说些好话,不是关于我自己的,而是要说他。”于是我问自己:“他有什么地方是我真心赞赏的呢?”这个问题有时候很难回答,尤其是面对陌生人,但对他来说,碰巧很容易。我立刻发现了一个值得我无限赞赏的地方。

* 有人问:“你想从他身上得到什么?”我想得到什么呢?我到底想从他身上得到什么呢?如果我们自私到那种可鄙的地步,无法分给别人一点快乐,无法传递一点真心的称赞,否则必有所图……如果我们的灵魂比一个小酸果儿还小,那我们就不可能不遭遇人生的失败,最终败得一塌糊涂,我们真的很配。

* 约翰·杜威说过,“我很重要”的感觉是人性中最迫切的底层渴望。威廉·詹姆斯也说过:“人性至深的原则,就是渴求被欣赏。”如果我们遵从它,就绝对不会遇到麻烦。实际上,如果遵循它,它将给我们带来数不清的朋友和持久的幸福。然而一旦违反这个原则,我们将会遇到一个个麻烦,无穷无尽。

* 你希望别人如何待你,你就怎样去对待别人

* 你想要周围的人都认同你,你想要别人认可你真正的价值,你想要感觉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你很重要。你不爱听不真诚所以廉价的奉承,你渴望真心的赞赏。你想要朋友和同事像查尔斯·施瓦布说的那样“给你真诚的嘉许,不吝啬自己的赞扬”。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

* 换个小小的说法,比如“抱歉打扰一下”“你是否可以”“请问你是否愿意”“请问你是否介意”“谢谢”等,这些小礼貌用语是良好教养的胎记,给每天单调运行的生活机器加上润滑油。

* 罗塞蒂觉得自己很重要,这不奇怪,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人能让他感觉自己是重要的,很多人的生命也许就改变了

* 不争的事实是,你遇到的人,几乎所有人都感觉自己在某个方面比你强一点,而肯定能打动他们的心的,就是传达出:你认同他们在这一点上的重要性,你真心地认同。记住爱默生的话:“我遇到的每个人都在某个方面长于我,故可为我师。”但可悲的是,那些成就感最缺乏根据的人,常会用闹腾和欺骗支撑他的自我,这可真够恶心人的。

* 天底下赢得争辩的唯一方法,就是不争辩。要避开争吵,就像避开响尾蛇和地震一样。争吵的结果,10次有9次,是双方辩手更坚信自己的观点正确无疑。

* 没有人能够赢得任何辩论,不可能赢的。你吵输了,就是输了,吵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啊,假设你赢了对方,把对方的意见批得体无完肤,确凿地证明他不可理喻,那又怎么样呢?你感觉很舒服,但对方呢?你让他感觉卑微,你伤了他的骄傲,他会对你的胜利怀恨在心。如果他不想相信,即使理性上说通了,他也不会相信。

* 智慧的老本杰明·富兰克林常说:“如果你争辩、发怒、驳斥,你有时会胜利,但这是空欢喜,因为你将再也得不到对方的善意。”所以自己想一下,你想要哪个,一种学术性的、虚假的胜利,还是另一个人的好感?你很难同时拥有两者。

* 佛陀说:“恨无法被恨结束,只能由爱终结。”误会从不会因为辩论清楚了而结束,误会的消除,只能通过智慧、策略、怀柔,以及真正想要看到对方视角的愿望。

* 林肯说:“一个决心有所成就的人,不会有时间和人一争长短。那会损害他的性情,剥夺他的自制力,这些后果是他无法承受的。”

* “与其和狗争路而被咬,不如让狗一步。被狗咬了,就算把它打死,也治不好它咬你的那口。”

* 如何避免把意见不合升级成争执。欢迎不同意见。记住这句箴言:“如果两个人总是一致,其中之一必属多余。”如果有什么地方你没考虑到,对方提出来让你注意到,感谢他。可能这份不和是你犯大错之前的改正机会。

* 不要信任自己的第一直觉冲动。在意见不合时,我们的第一自然反应是抗辩。小心!保持冷静,小心你的第一反应。那是你最糟糕的瞬间,而不是最好的时候。

* 控制你的脾气。记住,我们可以用激怒一个人的东西来衡量这个人的大小。

* 先听。给对方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说完。这时不要拒绝、抗辩、争执,那只能增加障碍。

* 试着建立理解的桥梁,不要构建误解的深渊。

* 寻找共同点。当你听对方说完,先想想你们意见重合的区域和点。

* 要诚实。寻找你自己可以承认错误的地方,并说出来。为自己的错误道歉。这能使对方卸下心防,减少敌意。

* 一定要反复思考对方的观点,仔细研究。一定要用心,因为对方可能是正确的。

* 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就能考虑对方的观点,而不是奔突向前,摔个跟头,等对方来说:“早就跟你说过,你就是不听。”

* 真心地感谢对方用心了。任何人浪费时间来不同意你的观点,都和你一样关心这件事。把他们当作真心想帮助你的人,这样你可以把对手变成朋友。

* 拖延时间,给双方足够多的时间想透问题。建议今天晚些时候或明天什么时候再聊,到时所有的事实可能都已经明白了。为这次聊天做好准备,问自己一些很难的问题:

* 对方是否可能是对的,还是部分正确?他的主张或观点是不是有道理或价值?我的反应是会缓解问题,而不是挫伤对方吗?我的反应是会把对方推得更远,还是拉得更近?我的反应会提升好人对我的评价吗?我会赢还是输?如果赢了我会付出什么代价?如果我不说话,不和会自动熄灭吗?这个困境是不是我的一个机会呢?

* 赢得争论的唯一方法是避免争论

* 人们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语调或者一个姿势,充分地告知对方他错了,比语言更加有力。如果你说对方错了,你是在让他们甘心服你吗?不!你直接一拳打在他的智力、判断力、骄傲和自尊上了。这样,他们最想做的就是反击,绝不会想改变主意。然后你可以搬出从柏拉图到伊曼纽尔·康德的所有逻辑来跟他理论,但你绝对无法改变他的观点,因为你伤害了他的情感。

* 绝对不要开口说“我会向你证明这个或那个”,太糟糕了,这话等于是说:“我比你聪明,我要教你一两件事,把你的思想掰直了。”这是下战书啊,它会迫使对方抵抗,在你开口前就已经做好战斗准备了。即使使用最温和的措辞,也很难改变别人的意志,那么,为什么要火上浇油呢?为什么要作茧自缚呢?如果你想证明什么,别让人知道。悄悄地做,巧妙地做,做到没人感觉你在证明什么。亚历山大·蒲柏说得很中肯:“要教人东西,就得好像自己不是老师;要说得好像对方不是不知道,而是他早就知道,但忘了。”300年前伽利略说过:“你教不会任何人任何事情,你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心里早就存在的东西。”切斯特菲尔德爵士对儿子说:“尽量比别人更有智慧,但别告诉他们这件事。”苏格拉底一遍一遍地对雅典的学生们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我可不能指望像苏格拉底一样睿智,所以我只是不说别人错了,而我发现,这个方法很值钱。

* 如果一个人说错了话,你觉得错了,甚至你已经肯定他错了,这样开口会不会好些?“啊,现在,你看,我有另一种想法,虽然我可能是错的。我常犯错,如果我错了,我想及时纠正。让我们再检查一遍事实。”“我可能错了,我常犯错,让我们仔细看看事实。”这种措辞是魔法棒,有积极的魔力。天上、地下、水中都没有任何人反对你说这话。

* 承认自己错了,你就绝对不会遇到麻烦。这能熄灭争辩,启发对手像你一样公平、开放、有器量。这会让他想承认,其实自己也难免犯错。

* 很少有人特别理性,大部分人都带着偏见和成见,被先入为主的观念、羡慕、猜疑、恐惧、嫉妒和骄傲染色,大部分人不愿意改变他们的宗教、发型、主义,甚至电影明星偶像。所以,如果你总想说别人错了,那就请每天早餐前读一段话,来自詹姆斯·哈威·鲁滨孙的开智书《未成型的心灵》。

* 我们偶尔知道自己会毫无阻力地改变主意,没有什么沉重心情,但如果有人说我们错了,我们就会因为对指责的憎恨而铁下心来。我们在形成信念时很随意,随意得叫人吃惊,但当任何人提出要剥离这些信念时,我们就会充满保卫它们的可怕激情。显然,并非那些想法很重要,而是我们的自尊受到了威胁……

* “我的”这个小词,对人所有的一切都是最重要的字眼儿,学会正确使用这个词,是智慧的开端。无论是在“我的”饭、“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亲、“我的”国家还是“我的”上帝中,这个词都有同样的力量。我们不仅讨厌别人说我们的表走快或慢了,或我们的汽车太破,而且讨厌别人说我们对火星上的运河的知识是不对的,我们对柳醇的药用价值的知识是不足的,或者我们对萨尔贡一世期间的大事件的了解需要更新。

* 如果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一件事是对的,就会想继续相信它是对的,当有人怀疑我们的任何一条假定,就会惹起憎恨,让我们搜索各种借口,好继续相信下去。结果就是,大部分所谓的理性,都是在搜寻继续相信从前相信的事情的论据。

* 卡尔·罗杰斯,著名心理学家,在他的书《个人形成论》中写道:“我发现,如果我让自己去理解对方,其价值是无限的。我这么措辞,你可能觉得奇怪。难道必须让自己去理解对方?我认为是的。面对别人说的任何话,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去理解它,而是去评判其价值,或做判断。当有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态度或信念,我们总是几乎立即心想‘多棒’‘好蠢’‘太不正常了’‘毫无道理’‘说得不对’‘太糟糕了’。我们很少让自己真的理解对方说那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 当我们犯了错,或许我们会对自己承认。如果被别人温柔、有策略地对待,我们也会向他们承认,甚至为自己的坦率和开明感到骄傲。但是,如果有人硬要把苦涩的事实塞进我们的喉咙,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 你说话的方式,会刺痛任何和你意见不合的人。你把他们都得罪光了,已经没人理你的意见了。你的朋友们觉得,没有你的时候,才会高兴一些。你懂得太多了,没人能比你强。的确,没人会试着告诉你另一些事,因为那种努力会很困难,只能带来不舒服。所以,除了你的知识,你不太可能知道更多了,而只有你自己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 克制和任何人的情绪直接对抗,克制任何自夸的断言,我甚至克制自己,不使用英语中任何绝对性的字词,比如‘当然’‘无疑’等,我改用‘我想’‘我觉得’或‘我理解’某件事是这样或那样的,或者‘目前我感觉是这样的’。当有人在说一些我觉得不对的事,我会放弃突然驳倒他并立即指出他的说法的荒谬性的乐趣,而是委婉地说: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或场合中,他的观点是对的,但以目前的情况,我感觉好像还是有点特殊……我很快就感觉到了说话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好处。我跟谁都能聊得很愉快。我总是温和地提意见,对方总会乐意接受,很少有抵触。如果是我说错了,感到的懊恼也少多了;如果我碰巧对了,则能很容易地使对方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接受我的见解。”

* “我现在坚信,如果你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不会有好事发生,反而有害。你只是成功地剥夺了对方的自尊,使自己陷进泥潭,人们不爱跟你好好说话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10
《人性的弱点》是由戴尔·卡耐基编著、南怀苏翻译,于1936年首次出版,是卡耐基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教材之一,它是一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书,许多人在阅读了卡耐基的书后,都感到如梦初醒,深深被触动,从此改变了人生,书中有许多对人性弱点的剖析,提出的每一个观点都有理有据,每一个章节都引用相关的案例,来论证观点,读起来不会觉得枯燥。这本书也被许多人看作是社交技巧的圣经,许多政治、商业界、演艺界的人士,都从中学习如何去待人处世,如何让自己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