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格律基本知识

如题所述

第一,格律诗词的基本知识

1、五大要素:

“五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

2、平仄: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普通话里,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中华新韵

在中古汉语里,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平水韵】【词林正韵】

规律:在同句中是相间的,在对句中是相对的。

3、押韵

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韵”的重要性:韵是格律诗的根基,绝对不容许错。如果“韵”错了,诗就立不起来了。

规律:

① 在律诗(正格)中,除起句外,所有的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才押韵。

② 在同一首诗中,不能串韵,只能押同一种韵;同时,新韵、古韵也不能互押。

4、“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在同一句里,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第二、四、六字必须遵循诗谱规定的平仄,不得随意更改。

5、律诗的四大忌讳:一忌“失粘”(所谓“粘”是指上联的第二句与下联的的第一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失对”(所谓“对”就是在同一联中,上句与下句的平仄是相对的),二忌“孤平”(所谓“孤平”是指在同一句中,平声字都被仄声字隔开了,没有一处是相连的)“拗句”(所谓“拗句”就是不符合两平两仄相间的句式),三忌“三平(仄)脚”(即句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或仄声),四忌方言混用。

第二,格律诗的“诗谱”

1、诗谱的符号及其意义:不同的书籍其符号都不相同。必须先阅读其符号说明。在本稿的诗谱里,“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平”表示是平声韵;红色则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应平可仄,“仄”表示应仄可平。

2、四种格式的诗谱【正格】

本稿中的这四种格式是基本格式(正格),是最权威可靠的,因为他综合考虑了格律诗的所有要素和禁忌。只要严格依谱作诗,就不会出格。

七律诗谱【正格】

1、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破题,首联,第一联】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古诗词格律基本知识如下:
近体诗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一部分五言绝句、一部分七言绝句。之所以说只是一部分的绝句,是因为绝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符合近体诗要求的古绝。近体诗中七言是在五言的基础上扩充来的,明白了五言的格律,也就懂得了七言的格律。五言诗只须记住以下规律,不必背诵,也就自然掌握了。
  双平双仄是基本元素
  五言诗可分成平平、仄仄和单平或单仄的组合。我们把这四个基本元素叫作“步”,由“音”组成了“步”,再由“步”组成了“句”。“步”的排列方式有二组四种:第一组是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即前面皆是“双平步”,后面的“双仄步”与“单平步”互调;第二组是仄仄—平平—仄和仄仄—仄—平平,即前面皆是“双仄步”,后面的“双平步”与“单仄步”互调。大家可以发现,每句开头的第一个“步”,一定是双音步。
  相粘、相对、相错
  近体诗中第一二句、第三四句、第五六句、第七八句都叫做联。“对”,是每联上下句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反;“粘”,是前联的下句和后联的上句的第一个“双音步”平仄相同。“错”,则是对粘对规则的补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