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孔子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如题所述

我认为孔子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创立儒家学派,倡导人们仁者爱仁,天下大同,惠及人类千秋万代。

一、人物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崇尚尧、舜、文、武之道,信奉周公礼乐制度,是一位站在先贤先圣肩膀上集大成的文化巨人,开创了长盛不衰的儒家学派,被后世尊为“圣人”。

孔子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二、删诗书,著春秋,定礼乐,创立儒家学派

子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正。”这是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后说的一句话。据史料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理想不能实现,于鲁哀公十一年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流亡生涯。他深感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于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兴办教育上来,正是在这个时候,孔子“删诗书,正礼乐”,使当时流传甚广的诗书礼乐文化得到纠正和改进。

春秋末期,周室衰微,礼乐败坏,《诗》、《书》等典籍残缺不全。孔子追溯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重新编著,上起唐尧、虞舜之时,下至秦穆公时期,按历史时序排列史事。考察了夏、殷以来礼制增减的情况后,孔子推崇周礼,“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古代留下来的 《诗》有上千篇,孔子删去重复的部分,选取可以用于礼仪教化的篇章,共三百零五篇,所以《诗经》又称“诗三百”。在编著 《诗》时,孔子阐发了他的文学观念:“《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既符合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又规定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创作方向。

孔子将这些诗全部配乐,礼乐制度从此才得以称述,使得王道完备,六艺齐全。孔子晚年喜好 《易》经,反复研读,以至于 “韦编三绝”,就是把串竹简的皮绳都磨断了三次。《春秋》一本是鲁国的编年史,孔子对其进行加工订正。在先秦时代所有的学派和学者当中,孔子在保存、整理古代文献方面,作出的贡献最大。他对保存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遗产,作出了不朽的功绩。这些文献,如 《诗》、《书》、《礼》、《乐》,后来都被孔子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弟子。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孔子以仁、忠恕、恭、敏等为行为准则,发展成为一套思想哲学体系——儒家学说,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孔子是世界华人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家园,是华人文化的同根同祖同源。

三、儒家为什么叫“儒家”?

儒者,商代婚丧的司仪,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称有知识才艺者为“儒”。儒,人之需也,生死乃大事。

孔子祖上是商代没落贵族,从事司仪之职。孔子承祖业从事司仪,仍守殷商之礼,也是一个有文化的学者。孔子长期从事学术研究,修订删赞六经,编纂《春秋》,开馆授徒,普及教育,形成了以仁义道德礼智信为核心的思想文化。其弟子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立儒家之根本。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墨子很反对孔子这一套,所以墨子在书里面把孔子这种重视礼仪的人贬称儒家,带有贬低其地位的意思。后人把孔子的学说称为儒家,是一种尊称。到了现在,儒家变成了读书人的代名词,只要是读书人有学问,都被称为大儒。

四、开办私学,开创全新教育理念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因为对鲁国的朝政失望,带着弟子们离开了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仗剑走天涯”的生涯。孔子结束长达十四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涯之后,年近七十岁的孔子终于回到了鲁国,但仍未受到鲁国国君的任用。孔子由于一再在政治上遭受冷遇,晚年便把全部精力用在文化教育事业上,转而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作为教授弟子的课本。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致力于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教育成果丰硕,桃李满天下,堪称万世师表,千古圣贤。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主张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五、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六、给后人的启示

01 |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只是复述而不创作,他复述的是天地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自己创立的学说和思想。他坚信而且热爱比他还要古老的上古的圣人们传下来的教导。告诉世人要重新认识儒家经典,走出对夫子的狭隘理解;警示我们要听从老祖宗的教诲,遵从老祖宗的教导,我们要学老祖宗的大智慧,要学老祖宗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02 |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部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颁布的《祖训箴规》,被孔姓族系尊为“圣典”。孔子嫡孙一向以“礼门义路家规矩”标榜,恪守“学诗学礼承旧业”的祖训家风。孔氏家族传承了两千五百年,现存在的后裔是孔子第80代孙,孔氏一门之所以历代受到人们敬慕,传家久远,与其族人家风、家规的教化紧密相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