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运用无领导小组讨论

如题所述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应用中的常见误区
无领导小组讨论使被测评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动性,对于测评人而言,能够从多方面考察被测评者的综合素质,能测试出笔试和其他面谈所不能测评出的能力和素质。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命题、组织乃至评分都有较高的专业要求,而部分人力资源工作者对这种测评手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在实践中还不能够熟练地驾驭和掌控,因此出现了一些应用错误,不仅给招聘选拔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客观上强化了直线经理对应用评价中心技术的抵触情绪。常见的应用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领导小组讨论只适合用来选拔管理人员
相对而言,无领导小组讨论比较适合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评价者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具有领导潜能的候选人的一些行为,如有效地沟通、互动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协调达成一致等。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适用范围已经早已超出了这一“框框”,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2、无领导小组讨论可以同时测量很多人
实际测评中,有的企业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每组参加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人数最多时竟然达到了十二个。如果净讨论时间为四十分钟,一次评价十二人,那么人均才三分钟左右的参与时间。实际上,每个人的参与量并非都是均匀的,这就意味着参与少的人可能只有一分钟的发言机会。可想而知,此时的评价者已经难以承担起观察群体互动行为的重任了。
3、无领导小组讨论什么都能测
在实践中,许多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测评维度非常多,从分析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到压力反应、策略、自信心、影响力等等,几乎无所不能。或者是不考虑职位特点,使用一套评分表给所有职位候选人打分。可想而知,一项测量工具如果什么都能测,很可能是什么也测不好。实际上,每一种测评工具都有着其最适合测量的维度。
4、讨论过程越激烈越好
讨论题目和过程的设计非常重要。有人认为,无领导小组讨论设计好坏的主要标准就是:讨论过程是否足够激烈。其实不然。讨论激烈固然能够更多地看到候选人在巨大压力下互动行为,但是,过于激烈的讨论过程也可能扭曲候选人的真实行为模式。比方说,某人本来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但讨论过程要求候选人要尽力说服对方或者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该候选人为了获得高分,也可能会表现出积极甚至是过激的争抢行为,而非真实可能的行为。
5、单一整体评分更加准确
有人认为,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最高行为测量,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不可能也不需要按照维度进行准确评分,给出整体评分可能更加准确。事实上,整体评分虽能够使评价者对评价信息进行全面整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说不清楚整体评分的含义是什么,测评结果受评分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如果不同评价者根据各自内隐的绩效模型进行整体评分,很可能造成评分者信度的下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