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老是选材不好,想找老师点拨一下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3
作文首先是立意,立意就是作文的灵魂,高品位的立意成就高品位的作文。
然后就是选材料了,有好的材料来体现好的立意,就会使作文更有说服力,才能打动读者。
所以你把选材作为写作文的重点来突破.
不知道你读几年级,所以就不低不高地说说选材的方法。
我们做学生的,虽然对社会有点了解,但是毕竟没有大人了解得那么透彻,所以我们选材时要符合自己年龄段的,如果高了,我们就不能抓住事情的实质,说不透立意。甚至偏题。
下面我举例说明:2012年高考江苏作文题目是《忧与爱》。看到忧和爱,我们就很容易想到我们的先人,比如孔子,鲁迅,孙中山,毛泽东等等。说实话,这些人确实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忧愁,也充满了爱。所以在作文里大谈特谈他们的忧与爱。固然不错,也无可厚非。但是说得透吗,还不是大道理,深抒情。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冲这个题材来,那就没有闪光点了,就不能给阅卷老师新鲜感了,没有创意嘛。所以就 感觉这个选材不好,
那么就这个作文选什么材料呢?可以这样试试,看看效果怎么样。不就是忧与爱吗:在高考试场的大门口,也就是学校门口,聚集了好多送考的家长,每当孩子要进考场时,有的嘱咐细心,有的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孩子远去,直到看不到,还在翘首远望。为什么,这就是家长对孩子考试的担忧,体现了对孩子的爱。是不是呢,这不是诠释了忧与爱吗!
我选的这材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非常生动的忧与爱。
再举例,写《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可能有学生选自己怎么样好好学习,给妈妈生日礼物,也有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妈妈买生日礼物。但是写给学生范文就用了少先队礼,来作为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好感动人。也不是什么大的礼物,但是却起到了感动效果。
所以,我建议你,在平时多注意身边的事,多积累,到写作的时候就有作用的选材了。祝你写出好的作文。下面我把《妈妈的生日礼物》给你,供你参考。
生日礼物
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我还是小学生,没有钱买礼物。可是我还是要送礼物给妈妈。我想啊想啊,还是想不出来。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妈妈那瘦小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闪现。
在我四岁那年,爸爸抛弃了我和妈妈,去寻找他的欢乐去了。我只好和妈妈相依为命。记得初夏的一个夜晚,我突然感到头疼,浑身发热。妈妈发现我生病了,连忙送我去医院。妈妈背着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天空还不时地闪电。我在妈妈背上颠簸着。忽然,妈妈跌到了,由于我在妈妈背上,没有摔到地上。可是妈妈爬起来时,我感觉到妈妈走路已经是一瘸一拐的了。打完点滴,天已经蒙蒙亮了。妈妈把我送回家,她又去卖菜了。为了生计,妈妈摆了个小摊点卖蔬菜。
还有一次,我过生日,可是那时我不懂事,看见其他孩子的玩具很漂亮,我也要妈妈帮我买。我知道只有在我过生日那天,才能向妈妈提要求。可是妈妈没有买,我不知道妈妈的感受。妈妈再三解释,钱用来买米买油。可是我还是坚持要买。妈妈急了,打了我一巴掌。我被妈妈的这一举动惊呆了,伤心地哭了。妈妈也哭了,她把我抱在怀里,我们母子两抱头痛哭。后来,妈妈看着我,帮我擦着眼泪,对我说:“别哭了,等妈妈有了钱,一定同你买个好玩具。”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好象突然懂事了许多,也帮妈妈擦泪,说:“妈妈,我再也不买玩具了,你别哭了。”
夜色是那么的美,想到妈妈为我付出的一切,我从心里感到妈妈是那么的不简单,尽管她瘦小,但是在我眼里,她是高大的。她值得我敬佩。突然我想到了一个礼物。对!就用这个礼物。想到我有了可以送给妈妈的礼物,我在黑暗里露出了笑容。
第二天中午,我放学回家了,妈妈早已回来了。还做了我喜欢吃的番茄炒蛋。
“妈妈,你来,今天是你的生日,我送你一件礼物。”
“什么礼物啊,孩子?”
“你过来。”
妈妈过来了,我搬一张凳子让妈妈坐下,拿出梳子帮妈妈梳好头发,(妈妈因为起早忙,没有空梳理自己),还帮妈妈理好衣服。
“妈妈,您也知道,我没有钱。。。。。。没有钱给您买生日礼物,可是。。。。。。可是等我长大了,有钱了,我一定给您买好多好多生日礼物!”
我双眼深情地看着妈妈,慢慢地把我的小手伸过头顶,向妈妈敬了个中国少先队员队礼。
这时我早已泪流满面。妈妈看着我举过头顶的手,听到我断断续续说的话,被震撼了。她猛地把我一把抱到她的怀里,也放声痛哭起来。。。。。。
母子俩哭了一会,妈妈推开我,边帮我擦眼泪,边说:“孩子,妈不怪你,妈有你在身边就是最好的生日礼物了,咱不哭,啊。”我也帮妈妈擦干泪水。。。。。。
妈妈,我送给您的虽然是最简单的生日礼物----队礼,但是我送给您的却是-----最崇高的敬意!
妈妈,我爱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13
选材不好?小学?中学?
我建议你在学习完课本上的生字词后,就可以把课本放下了(等到学习下一课文的时候再拿回来),要拿出更多的时间看报纸和杂志,比如《读者》。多度,不要精读,不要怕贪多嚼不烂。只有更多的阅读才能弥补你脑袋的空缺——因为,你不是选材不好,而是选材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