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下册期末复习

亿库教育网的

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二、常见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
根据有无分节的脊惟,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分别可称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且拥有外骨骼。

4、昆虫的特征。
要判断它是否是昆虫,就要知道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5、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椎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

三、常见的植物

1、植物的分类。
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它们的特征如下。

2、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
被子植物的花可按性别分为单性花、两性花和杂性花三类。单性花是指缺少雄蕊或雌蕊的花,或是雌雄蕊其中之一退化无效的花(如冬瓜等)。两性花指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如桃花等)。杂性花指单性花和两性花同生于一株或同种的不同植株上(如山菊外围的舌状花是单性花,内围的筒状花是两性花)。其中单性花中缺少雌蕊或雄蕊退化的花一般不能结成果实(如南瓜、西瓜等的雄花),而两性花和杂性花则可以通过昆虫和风的媒介完成传粉过程结成果实。花在传粉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由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一个卵细胞结合而成,发育成胚。

四、细胞

1、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它们的作用如下。
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遗传有关。
除此以外,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的作用如下。
细胞壁:保护与支持植物细胞;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内含细胞液。

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
(1)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
(2)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成为细胞质和外界环境之间唯一的屏障。

五、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

2、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四个过程:
(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左前侧;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放片: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2)从侧面观察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4)调焦::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为止。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步骤如下。
(1)把洋葱鳞片切成大小约0.5厘米见方的小块;
(2)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下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展平;
(3)盖玻片与载玻片成45度夹角,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4)在盖玻片一侧力口1一2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进行染色;
(5)用显微镜观察,绘图。

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
(2)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加,通过细胞分化实现细胞种类的增加;
(3)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是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
(4)动物体内不同的器官按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行使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的系统。所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动物体;
植物体直接由器官组成,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植物体

2、动物皮肤结构层次性的体现。
动物的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1)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主要有上皮组织构成;
(2)真皮内有许多血管,还有汗腺、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及冷敏小体等。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接受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外界刺激,主要有神经组织构成。而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则属于结缔组织。另外,当人体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汗毛会竖起来,这是立毛肌在起作用。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3)皮下组织主要有脂肪组成,能缓冲撞击,并储藏能量。

3、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有:
(1)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覆盖在植物体的表面,起保护作用;
(2)输导组织—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分布在茎、叶脉等处,担负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
(3)营养组织—细胞壁薄,细胞间质多,分布广泛,具有吸收、贮藏等多种功能;
(4)机械组织—细胞壁加厚,分布在茎、叶柄、叶脉等处,对植物器官起巩固和支持;
(5)分生组织—细胞体积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具有持续分裂能力。
每一种组织郡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行使一种主要的生理功能,但各种组织又是相互依赖、密切配合的。

4、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可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口腔内有牙齿,在舌的搅拌作用帮助下,将食物弄碎,混合了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后,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消化成麦芽糖。
胃能贮存食物,也能消化食物。胃壁上的胃腺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还能通过蠕动起到一定的物理消化作用。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分别从胆总管和胰管进入小肠,小肠肠壁上的肠腺还能分泌肠液,通过小肠的蠕动,多种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将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有机高分子物质消化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和水、无机盐、维生素等物质透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
因此消化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是:首先,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分子;然后,这些分子被吸收到血液中并被带到全身各处;最后,废弃物通过肛门被排出体外。

七、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
生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适应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水性、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等,这些方式有利于捕食、逃避天敌、寻找配偶等等。获得有利的生存条件,从而使种族得以不断繁衍。
而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同种与异种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无论哪一种生物的灭绝或增加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严重的还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所以人类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等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动物的生命周期
(一)动物的生命周期
1.人的生命周期。受精卵→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死亡。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
2.青蛙的生命周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死亡或冬眠。
3.家蚕的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4.蝗虫的发育:受精卵→成虫→出生。
5.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构成。
(二)变态发育。
1.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的改变,这种发育类型,称为变态发育。
2.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3.一生只经过受精卵、幼虫(若虫)、成虫和三个阶段,不经过蛹,这种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三)动物的寿命是指动物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影响动物寿命的较大的因素有气候、食物、敌害等。
二、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是人体中的生殖细胞。
(1)男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其中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
(2)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尿道等器官组成。其中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
2.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一般情况下,一个卵子只能接受1个精子。受精卵形成后,也进行细胞分裂,边沿输卵管往下移动,进入子宫,在子宫内膜,这样妇女就怀孕了,也称为着床。
3.胚胎的发育
(1)子宫是胚胎主要的、最终的发育场所。胚胎发育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来自卵细胞质中的卵黄,以后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吸取营养和氧气,并将代谢废物排入母体血液。
(2)胚胎发育的开端是受精卵分裂,到60天左右时,器官和系统基本形成,初具人形,成为胎儿。
(3)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280天左右,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分娩,分娩出来的胎儿叫婴儿。
三、走向成熟
1.青春期是儿童期逐渐成为中年期的过渡时期,是指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二年左右。
2.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3.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4、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体变化最明显的时期。
(1)人体的外表变化
青春期人体的外表男女共同变化有:身体迅速长高、体重迅速增加、长出腋毛和阴毛等。
男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长胡须、声调较低和喉结突出等。
女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脂肪增多、声调较高和乳房发育等。
(2)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这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特征。
进入青春期,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后,大约每一个月有1个成熟的卵排出。如果卵没有受精,就会引起子宫出血,这就是月经,即女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月经。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睾丸已经能产生精子,因此有时在睡梦中会排出精液,这种现象叫遗精。即男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遗精。
(3)内脏功能日渐健全:进入青春期,心脏收缩力增强、肺通气量增大 、脑调节功能增强等。
四、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1、动物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动物新老个体间的更替。新个体是通过动物的生殖产生的,而成年个体在死亡之前,能产生新个体,以保证种族的 延续 。
2、通过精子和 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3、动物生殖的多样性
(1)受精方式不同①体外受精②体内受精
(2)胚胎发育方式:①卵生②胎生③ 卵胎生(也叫假胎生)
4、变形虫、草履虫 等单细胞动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5、新生命诞生后,经过生长发育,最终都要衰老和死亡。
6、影响人衰老的因素有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等。
五、植物的一生
1、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其中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两片)组成。
2、玉米种子由种皮和果皮、胚和胚乳构成;
3、(1)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分为:①有胚乳种子②无胚乳种子
(2)根据种子里子叶数目分为:① 单子叶植物种子② 双子叶植物种子
4、种子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5、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胚必须是活的,它是将来发育成幼苗的结构基础,子叶或子叶中的 营养物质是胚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来源。
6、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花。
7、芽的结构有生长点、叶原基、幼芽、芽轴和芽原基等部分。
8、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花由花被和花蕊组成,其中花萼和花瓣构成了花被,花蕊则有雄蕊和雌蕊构成。
9、植物的一生也跟动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
10、植物的种族在这种生命周期的循环运动中不断地得以延续。

六、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1、当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成熟,花被展开,雄蕊和雌蕊显露出来,叫开花。
2、传粉是指雄蕊中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3、传粉的方式: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其中,异花 传粉是普遍的传粉方式。
4、异花传粉的途径:虫媒花,靠昆虫传粉,动力来自于昆虫;
人工授粉: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常用人工的方法来传播花粉 。
5、完成传粉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伸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内形成2个精子。
6、精子到达胚珠后,一个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 。
7、受精后,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凋落。(也有少数花萼不凋落,如草莓)
8、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
9、营养繁殖是指许多被子植物还可以用营养器官,即根、茎、叶进行繁殖的生殖方式。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有四种: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1、   生物的生活环境主要指存在于生物周围的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包括天气、昼夜、季节、光照、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都是影响生物行为的重要因素,生物能对环境刺激作出相应反应。
2、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3、 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第二节                  神奇的激素
1、   生长素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尖端等,如果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背光一侧细胞比向光一侧生长得快,于是向光弯曲,产生向光性生长。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⑤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
3、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作用的物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4、   胰岛素与血糖
①      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元的生成和葡萄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基本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
②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5、   内分泌腺和激素: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⑴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⑵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成年人甲状腺分泌不足会患大脖子病;
甲状腺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是甲亢。
⑶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⑷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
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低血糖症;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
⑸卵巢、睾丸分泌的雌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第三节                  神经调节
1、   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包括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且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见下图)
2、   脑——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分,分为大脑、中脑、小脑
⑴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表面称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扩大了大脑皮层的面积,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大脑皮层中有许多功能区,控制着人体的不同功能。
⑵小脑的功能:A、协调肌肉的活动;B、维持和调节肌肉的紧张程度;C、维持身体的平衡。
⑶脑干: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3、 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
⑴位置: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与脑干相通 ⑵功能:传导和反射
⑶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

大脑
小脑
脑 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
结构基础 细胞体
结构 树突
突起
基本单位——神经元 轴突

神经调节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
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基本方式:反射 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神经结构: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
组成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1、   动物行为的产生,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也受身体内部激素的调控,这两方面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
2、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特点:⑴与生俱来的行为
⑵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反射活动
⑶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⑷是动物在进化过程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3、   动物的后天性行为:
特点:⑴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⑵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
⑶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⑷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
4、   人的学习行为与动物的学习行为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答案:人类除了对环境中声、光、味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代替具体的刺激引起反射。)

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
1、   体温:
⑴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环境中,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
⑵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口腔、腋窝,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⑶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2、   产热和散热: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和散热的协调,是受神经和激素两方面的调节。
⑴产热:
①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
②      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⑵散热: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散热的方式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
①      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的体热通过皮肤直接散热,小部分热量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
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量越多,温度差越小,散热量越少。皮肤温度为皮肤血流量所控制。
A、  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
B、  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
②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起作用,此时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3、   人体是如何调节体温的?
(答案: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降至低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温;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4
初中生物多数是背诵,你要看看你以前上课听讲的认真程度,如果不是很认真的话,建议你狂背吧,期末上个80,85左右还是可以的。如果上课没做笔记,没勾画重点,就去找同学借书吧。我初中生物也没听过,考试2个星期以前,借了7,8年级的4本书,狂背,结果还是考了86,初中生物就是靠背的啊!!!! ,但这仅限于初中,高中的话,还是得听讲才行啊。努力学习吧,小同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