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恶

有一本书,作者: (我忘了),讲的是 人之初,性本恶
有人知道吗?

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是先秦时代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强烈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是恶的。

荀子认为,人类就是个自私自利争夺资源的动物,人类为了生存的本能,会互相争斗,要是顺着人的欲望走下去,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要制定礼仪法治来规范人的行为,不让人的欲望泛滥,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后天的学习教育,人还是可以为善的。

其实,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不过是人的正反面而已,他们的区别就在于论证人要向善的不同路径而已。孟子的“善”来自于内心,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虽然人先天有善性,后天也有可能会失去;荀子的“恶”来自于人的本能,但君子“化性起伪”,“强学而求有之”。也就是说,人先天没有的善性,经过后天的学习也可以具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孟子的性善论其实是后天变恶论,荀子的性恶论其实是后天变善论,二者都强调后天的学习和道德养成的重要性。

在儒家人生哲学的舞台上,孔子定下人生舞台剧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孔子是导演,孟子是“唱红脸”的主角,荀子是“唱白脸”的主角。孟子勉励人们,人心本善人可以为善,但一定要注意后天的养成,千万不要让善性丢掉了;荀子告诫人们,人性本恶但也可以向善,关键是用礼和理来节制欲望而不至于太放纵,也可以为善。一个主张道德修养要向内求索发明本心;一个主张加强社会的道德教化和礼制约束。他们的社会理想都是一样的,都是劝人向善之说,都源于他们对拯救人性拯救社会的责任心。不过孟子主张靠自己的自我修行,荀子主张靠外界礼法的约束,一个软,一个硬,殊途而同归浑然而天成。所以孟子象温柔慈善的妈妈,荀子象严肃深沉的爸爸,风格不同,但劝人向善的目的相同。所以,孟子的性善论主张“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的性恶论主张“涂之人可以为禹”。一正一反,论证并践行了儒家哲学劝人向善和道德修养之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5
这是荀子的思想理念,出自《荀子第二十三·性恶》。
第2个回答  2019-02-15
你说的这本书我不知道,但想当年大学生辩论会火热的时候,关于性本善、性本恶的辩论可是层出不穷,论据观点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这种问题本来就没有定论,很多用词定义都不明确,所谓善恶也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先天的不足后天补,在生活中多多积善积德,方得始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