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不远行这是谁说的?

如题所述

“家有老,不远行”是孔子说的。原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自《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的译文为: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扩展资料:

整体赏析: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百度百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6

孔子

出自《论语》中的《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白话译文: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

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百度百科-论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09
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  
 [1]原文是: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   孔子说:“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方:原由,道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6-09
古人说的,没有记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