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国的实际,试论述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和作用。

给我一个标准的答案吧,谢谢!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对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有破坏性作用,因此,一旦发生了通货膨胀,必须下决心及时治理。这种治理应该是多方面综合进行的。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调整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总之,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对症下药。这种对症下药,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原因分析一一对应,也不能机械僵化地照搬别人或自己以往的经验。而且对症下药也要以某一方案为主或优先,同时结合其他治理方案综合进行。也就是说,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31
当前的政策目标不应该优先放在抑制通货膨胀上,简单地由央行出台单一的从紧货币政策,而应该是主要防止经济大幅下滑,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采用更高层级的基于一般均衡的综合治理。应该施行“慎紧缩、稳股市、拉两头、控中间、停升值、缓提价” 18字的综合治理方针。所谓“拉两头、控中间”指的是:加大对第一产业——农业投入,提高农产品供给和农民的需求;促进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房地产行业除外);要适度控制原材料消耗大的第二产业——制造业发展。第一、慎紧缩。我们建议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是否应该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持谨慎态度。如上所述,无论是提升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加息,都会对企业利润、股市、房市形成打压,导致基金、热钱流出股市、房市,进入银行寻求固定收益,从而既不能解决M2持续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问题,也会引起需求下跌,加大经济下滑风险。第二、稳股市。我们认为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稳定股市。如果股市不能稳定,又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居民的现期收入上不去,生、老、病、居、教等消费预期不断增加,现期的消费就会受到挤压,内需不足的情况会不断恶化。第三、拉两头。首先,我们认为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使粮食供给保持稳定增长,建立让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增强8亿农民的消费能力,有效激活农村消费市场。这无论是对于确保粮食安全,还是对于摆脱当前两难困境,都是重要的一环。其次,我们认为要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相对而言,服务业(房地产除外)对能源、资源等要素的消耗较低,它并不会像需要大量基本原材料投入的行业一样,由于当前持续高企的原材料价格而显著地引致结构性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相反地,促进服务业发展对于有效增加就业、扩大消费需求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第四、控中间。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资源、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要出台政策适当控制第二产业中基本原材料消耗大的工业部门的发展。第五、停升值。我们认为中国政府要顶住国际压力,稳定人民币汇率,避免人民币短期过快升值,遏制人民币升值预期,一方面,堵住热钱的继续涌入,避免制造新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另外一方面,停止人民币升值将缓解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的进一步上升。第六,缓提价。在当前,为了控制由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我们认为中国的电力、煤炭、成油等国家控制的能源价格要严格控制,暂缓提价或逐步提价,而不能一步提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