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实行8小时工作制?

如题所述

如果严格强制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度,那么这个社会会出现真正的美好状况。以现在的工作制度,不管是996或者是007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束缚住了社会的消费能力。






强制执行八小时的工作制度,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是快速的倒逼供给侧改革,提升了生产效率,加速产业升级,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微观层面来说,是倒逼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增加文化艺术的繁荣度和多样性,增加内循环消费,促进分配公平,增加群众的幸福感。

而996,让所有工作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那么与之而来的就是他即使赚到了钱,也没有时间去花,整个国家的消费能力被紧紧束缚住,造成资产过剩,所有的钱都被投入到了房市或者金融产业空转。


与此同时,这中间还牵扯到劳动人民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剥削压榨。
你工作时间越长,老板的钱包就越厚,随之而来的便是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增大,这将会变成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个让社会消费能力被束缚住,致使阶层贫富差距无限增大的工作制度,是很可怕的。

可能现在大家尚且无法体会到,但你只要对比一下200年前被资本家压迫的工人过得那种悲惨的生活之后,你就会明白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多么危险的边缘。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国家目前在经济方面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跟这些劳动人民没日没夜的工作付出是离不开的。

1. 为什么有996。

在体力劳动中。在中国的普遍存在的是问题,管理者水平低下,对工作流的配置没有优化,对于生产资料的升级和迭代不够敏感,采购链存在大量腐败浪费。

通过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调快流水线转速,资本家可以低成本的掩盖已有问题,并在博弈中获得优势。被牺牲的是工人的时间和健康。

这是一种压榨。

在脑力劳动中。管理者本身的专业性存疑,且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常规的所谓管理经验,适用性很快过期。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无法量化员工的工作程度,因此,采用增加工作时间的方式,来束缚脑力劳动者,从而试图获得更多劳动成果。

这本身是一个伪命题,脑力劳动需要人的注意力集中,但多数人每天在脑力上深度思考的时间,很难达到5小时以上,而且高端脑力劳动的思考准备周期很长,有的创作,表面上看来几个小时完成的,但其准备思考时间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年。延长工作时间,既不能增加深度思考时间,也不能减少准备思考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纯抄袭的所谓换皮脑力劳动,延长工作时间才有意义。

而脑力劳动,实是-种体力劳动。这就是为什么在整天996的所谓环境下,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还是只能用工程化的方式去”借鉴” 而很难真正的“创新”。

普遍低水平的管理者,通过延长工作时间,制造假象,讨好资本家;员工则不得不迎合这种所谓“奋斗”文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装作工作的样子,很低效率的磨洋工,耽误时间。




2. 严格8小时工作制能够获得什么?

在所有行业,严格8小时工作,将首先倒逼管理者必须提高管理水平,重新优化工作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和杜绝腐败浪费,在这个过程中,常年混日子的不合格管理者会暴露出来,被淘汰。

在体力劳动行业,在生产资料的更新和迭代需求释放,上游的生产资料研发企业获得更多创新红利,将引导更多人进行相关的研发。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严格控制在8小时,会催生一些新的工作岗位,相应的,资本家的利润来源,不再依靠压榨员工,而更多的依赖管理能力、生产率和产品附加价值的提升,这将逼迫资本家自己启动产业升级,进行创新,避免同质化生产。



在脑力劳动行业,工作流的优化将被更加的重视,作坊式的人对人管理将逐步被淘汰,而对于每个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将会成为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更多的资源将被用于创新试错,而不是用体力劳动去抄袭和山寨。

对于服务业来说,可以将很多目前一刀切定价的服务进行分类,以快递为例,需要一天到达的价格应该按照实际的劳力成本进行涨价,而可以容忍多天到达的慢件,则通过优化工作流,采用大数据等,降低成本,降低价格。

对打工人来说,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将会使他们能够有时间去健身、学习、娱乐、陪家人、思考、兼职、创作。这些将带动更多的第三产业进行发展,创造新的内循环增量和工作岗位。比如以文娱产业为例,发达国家文娱产业的产值占GDP的20%~25%,中国只有不到5%,群众有了足够的可支配时间,这个产业就能做起来,就能吸引高水平的人才,如果中国做到哪怕15%,那么总体的GDP增量就是10万亿以上,这将创造上千万的新就业岗位。

对于严格执行法定工作制度,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欧洲发达国家如德国的经验。人家早就执行很多年了。我们可以发现如下情况:

对于个人:大家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关心身边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提升自己。有时间可以思考人生,游历世界,感悟生活;感受生命,增长智慧。甚至有更多的时间种树。如果生活压力不大,估计很多中国人愿意多生孩子 。

对于社会:虽然强制工作时长减少了。但竞争还在,效率是不降反升的。有利于打造创新型社会,培养创新氛围、打造崇尚高效节能、宜居、创新的社会风气。利于提高人民教育素质文化水平,打造高素质的高端社会。利于提高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利于生育率的提高,防止掉入人口陷阱。


对国家:激发社会创新意识,激发提升社会效率的动力。弥补我国在基础创新、原理创新方面的社会基础不足,创新面的不足。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利于人民从物质的追求转化到文化追求。利于加速经济发展,加快旅游产业的变革、往更成熟的阶段发展。利于人工智能的推广和实际应用,加快产业升级及社会变革。有利于提高人民生育意愿,避免国家掉入人口陷阱。

当然由于严格执行的初期会触动很多企业主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会产生很多反对的声音。但我国有坚实社会工业基础,便利的基础设施,广阔的市场。这些都使得反对的声音仅仅只能是一个抱怨。但相对于执法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效益来说不值一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