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小曲的概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通渭小曲”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曲调、曲牌和剧本。
曲调
“通渭小曲”曲调很丰富,据民间艺人讲大概有一百多个,20世纪60年代,文化馆就组织专业人员开始了对通渭小曲的搜集与整理,现已搜集,整理出来的曲调有90个(现存录音和曲谱)主要以“背宫”、“五更鸟”、“岗调”、“紧述”、“慢述”、“五京子”等曲调为代表,这些曲调的搜集与整理,不仅凝聚着许多文化工作者的汗水与心血,而且为今天通渭小曲作为汉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奠定了雄厚基础。
曲牌
现已搜集、整理的曲牌音乐有20个。主要以“柳青”、“大红袍”、“满天星”、“金钱”等曲为代表,它主要是用来连接曲调的过渡性音乐片段。在清唱前也用来作为开场白、引子。
剧本
“通渭小曲”的演唱脚本内容极为丰富,突出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忠厚、老实善良的百姓本质和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有些也借用神话传说,用浪漫的手法来寄托劳动人民的向往和志向。现以整理成册的剧本有72本,据不完全考证,有一百多出演唱剧目流传在民间,其内容广泛、趣味性极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泼辣的语言、浓郁的泥土香味、一应寓于其中,深受群众的欢迎。它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结晶,灌注着劳动人民的心血,是一部汉族民间文学作品集。
其作品名称主要有《卖水》、《闹书馆》、《明月楼》、《顶砖》、《全家宝贵》、《杏元和番》、《刺目劝学》、《王祥卧冰》、《兄妹观灯》等72个剧本。 长期以来,每当传统佳节,在通渭农村耍社火是文化活动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而听“小曲”、唱“小曲”更是社火中最主要的内容。人们弹唱小曲,表演秧歌、展示他们的文化技艺、宣泄他们的富足之情。
由于小曲本身的喜庆成分,经过了多年的演变,已不再局限于仅仅是汉族传统节日期间的文化活动内容,更重要的是已发展成为人们每逢大小节日,老人高寿、小孩百岁,甚至是茶余饭后、田间地头、下雪下雨时的精神食粮,喜好小曲的人们总愿意请几个“唱把式”和“弹拉家”美美地乐上一番。
有时几个人拥炉而坐,伴随着通渭罐罐茶特有的清香,边喝边唱;有时几个人在暖烘烘的热炕上,围着炕桌,吃着小菜,饮着烈酒弹唱小曲、曲尽人醉,躺仰待旦。
马营镇更是通渭小曲的摇篮,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五月初五,六月初一等,每逢庙会,小曲表演成了马营人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演唱队之间得以同场竞技的难得机会,互相比试,互相示强,互不服弱,听者看者围而不哄、挤而不乱。其热闹程度,名为小曲,实为大戏,喧宾夺主,实在难得。 弦索
“通渭小曲”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板胡、二胡、笛子、扬琴。这些通称为弦索。其中主乐器为三弦,三弦有“平”、“关”、“当”、“越”四种弹法,平弦为5'15,关弦为5'14,当弦为2'5'2,越弦为1'5'1。越弦最为常用,其次为关弦。
板胡:主要有反调板胡和平调板胡。反调为15弦,平调为5'2弦,两个板胡同时可进行演奏,效果会更好。
二胡:二胡为5'2弦。
笛子:笛子筒音为5,定调为F调或E调。
击乐: 击乐用四片瓦和磬碗两种。
四片瓦:两手分执,一拍二敲和一板四敲混合使用,右手敲前半拍,左手敲后半拍,有时一手连敲,有如“滚锤”的效果。
磬碗:一拍一敲,起着掌握节奏的作用,当一曲结束时,常常用连敲以示曲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