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0

1. 文言文中“斜”的意思

有此一说是 :根据古今音变 ,文言文和旧体诗词中的“斜”、“衰”、“回”、“胜”等字,应统统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读,方为正确。

此说差也。 在统编中学教材高一册《诵读的要领》知识短文中如是说:“一般说来,读音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不是有特定要求的,不要再读古音。

至于一些异读字,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只要是不影响文字的表达和含义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读的,但是,如果影响了其文字的意义和表达,那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了。

如像上面提及的诗词中的那些字词 ,就应当 “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也就是说应该照顾和考虑到古诗词的音韵和平仄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读音。 高中教材里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两词中,就有此情况。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早生华发”的“华”,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中“执手相看泪眼”的“看”和“更与何人说”的“说”,就应当按古音分别读作“华(hua)”、“看(kan)”、“说(yue)”,而不应读作“华(hua)”、“看(kan)”、“说(shuo)”。 “早生华发”句 ,根据 《念奴娇》 的平仄, 此处应是“仄仄平平”,“华”在此应是平声,这方才合乎词牌格律。

如读为上声,就不合格律了。 同样,《雨霖霖》中“执手相看泪眼”句,其平仄为“仄仄平平仄”,“更与何人说”处 ,应为“仄仄平平仄” 。

根据词牌格律,“相看” 处的 “看”、“何人说” 处的 “说”,自然应念 “ 看kan)”和“说(yue)”。 确定相应诗词中的字音读法,关键问题是,一定要考虑这些字在诗词中的位置和作用。

如果仅片面地理解按照现代规范的普通话去确定读音,那么这些诗词就既不合辙又不押韵了,而我们在阅读这些诗词的时候,就不会享受到原来诗词中音韵的曲折回环铿锵之美,这样,势必影响了我们对这些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影响了我们对作品的欣赏、领悟,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怎样根据普通话的读音来确定其古诗文中的一些异读字呢?很简单,那就是在不影响文词的表达和文意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念。

如在《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句,照古音“野”应读作“ya”,在此如果按照今音读作“ye”,并不影响其表达及意义,故完全可以从今音。 如 《阿房宫赋》 中的“阿房”二字, 就可以不再按照古音读作“e pang ”,而取今天读音读作“a fang ”,因为在这里不论读作何音,既不影响其意义,也不影响音韵平仄。

又如“互文见义”中的“文”、“见”,本应读作“wei ”和“xian”,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都读作了“wen”和“jian”, 约定俗成,大家都能理解,所以现在就都读为了“互文(wen)见(jian)义”。 我们在根据有关的规定对文言和古诗词进行阅读的时候 , 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处理”,而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

宁信度,而不信脚,不亦惑乎。

2. 古文中"斜"是什么意思

是“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吧?斜阳,斜,是不正,歪斜的意思。

斜xié

〈动〉

(1) (形声。从斗,余声。本义:用斗倒出)

(2) 舀出

斜,抒也。——《说文》

(3) 又如:斜酒(舀酒)

(4) 侧着移动,向偏离正中或正前方的方向移动

门子才斜签着坐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飞腾暮景斜。——《杜位宅守岁》

(5) 又如:斜签(侧着身子);斜躺(斜着下垂)

词性变化

◎斜xié

〈形〉

(1) 不正,歪斜

明月斜挂。——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斜风细雨。——唐·张志和《渔歌子》

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烟斜雾横。——唐·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斜月三星(心字的隐喻);斜射路(抄近路在田中踩踏出来的斜道);斜柯(倾侧;敲侧);斜刺(斜刺里);斜径(歪斜的小路)

(3) 同“邪”。不正当,不正派 如:斜局(指行止心态不正常);斜气(邪气,不正之气)

(4) 同“邪”。不专诚

又想:“师父万一心斜,走到西方,亦无用处。”——《西游记》

◎斜xié

〈名〉

长安有狭斜,狭斜不容车。——古乐府《长安有狭斜行》

3. 文言文翻译啊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用来给宽待赦免的人坐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宽待赦免的坐具,空着时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他的学生提水来灌,倒了一半水时欹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倾斜了。孔子感慨地说:“唉,怎么会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子路说:“请问有保持满的方法吗?”孔子说:“聪明有智慧的,就用愚笨的方法;功劳大过天下的,就用退让的办法;用勇力震抚世间的,就用胆怯的办法;富裕遍布四海的,就用谦恭的办法。这就是所谓不断装满又不断损耗的方法。

427

4. 《敧器》文言文解释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欹器。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右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右坐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空了就斜着,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孔子长叹道:“呜呼!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5. 简短的文言文带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

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

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

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

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

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有邑

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

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

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鬼哭

谢迁之变,宦第皆为贼窟。王学使七襄之宅,盗聚尤众。城破兵入,扫荡群丑,尸填墀,血至充门而流。公入城,扛尸涤血而居。往往白昼见鬼;夜则床下磷飞,墙角鬼哭。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仆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6. 文言文木楔正阁

国朝姑苏虎丘寺塔倾侧,议欲正之, 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 “无烦也,我能正之! ”每日独携木楔百余片,闭户而入,但 闻丁丁声,不月余,塔正如初,觅其补绽痕迹,了不可得也。

译文:本朝姑苏城虎丘寺的佛塔不断倾斜,人们商量把塔扶正回来,花费至少要上万缗才行。一个云游和尚见到斜塔,说:“不必担心,我能把它正过来!”每天一个人带着木楔子一百多片,关上门入塔,只听得见里面的丁丁当当声音。不过一个多月,那个塔端正如初,寻找它曾经被修补的痕迹,却终究没有找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