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

如题所述

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的学生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广泛而有效地接受和处理信息。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把文字、图象、图形、动画等多媒体综合起来,并且能全方位、立体化地随机灵活地把信息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习者。小学《科学》课程里面有许多如模拟实验、科学介绍等知识如果合理运用好多媒体技术,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在平时科学教学中,我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动机,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但过去的教学多是以故事、图片等单一的形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软件、设计并制作动画等这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食物链》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解决这一难题。恰当设计课件,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片金色的稻田,稻田中害虫正在吞噬着禾苗,一只青蛙眼看将要把它当作美餐,却在不远处有一条青蛇吐着红芯,在稻田窜来窜去,很快将向青蛙发起攻击,突然一只巨鹰从天空俯冲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蛇扑去。通过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设计模拟,引导学生思考水稻、害虫、青蛙、蛇、鹰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激起学生对食物链的研究。
二、直观感知,提高观察能力
科学课教学内容广泛,涉及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多方面的知识。有些自然事物和现象课上不易观察。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知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
如《火山和地震》一课,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这时我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出火山喷发和地震时的情形,学生看到火山爆发时隆隆的巨响山崩地裂,冲天的烟尘遮天蔽日,炽热的岩浆奔流直下;发生地震时房倒屋塌,桥梁断裂,道路扭曲。这一切震撼着学生的视觉、听,、感受着自然的威力,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声音,为学生形成表象,提供了条件,学生从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三、突破难点,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由于目前小学实验室条件有限,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很难充分体现。把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实验的演示可见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
如在教学《降落伞》一课,指导学生如何制作一个降落伞,靠教师的说学生听不懂,靠教师的现场展示有的学生看不清,这时我们利用多媒体,将制作的过程和注意点利用视频展示给学生,有效的解决了学生的缺点难题。教学《声音的传播》时,让学生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由于比较抽象,学生对声波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只能通过小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往往受条件的限制不是十分圆满。利用课件可以将水波纹和声音波纹的运动通过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结合实验,这样,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复杂事物简单化,教学难点很易攻破。
四、合理运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心智活动,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整合的结果,小学阶段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科学素养。
如在教学“大陆漂移说”时,学生对于此方面的知识了解得有限,给教学带给了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合理运用多媒体,先展示2亿年前地球的地表形态,再展示现在地球的地表形态,从而引发了“大陆漂移”这个问题,然后再把现在的大陆分成几块,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拼接,从而认识到“大陆漂移说”,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地球的地表会有变迁,这样就充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巧用网络,丰富课程资源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是传统教学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来源单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就能弥补其不足,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为源源不断的学习财富。
如在教学《恐龙的灭绝》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登陆相关的网站,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结合网络知识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使学生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实践证明,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